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从征收、运输、到归仓隋唐时期,人们食用的粮食有粟米、粳米、小豆、面等。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含嘉仓粮窖示意图经考古发掘,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已探出粮窖287座,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隋唐:绚烂的帝国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唐朝壁画·客使图1、建立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一、隋朝的兴亡3、建设广设粮仓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同时备水旱救济,积储丰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兴建洛阳隋炀帝鉴于大兴城位置偏西,水陆交通不便,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河北、山东及江淮地区的控制,决定在洛阳营造东京。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运河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及沿岸城市的发展。过度役使民力,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唐代得以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重要前提。一、隋朝的兴亡我们如何看待隋朝修建的大运河?积极: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巩固统一,对当代及后世的水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极: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合作探究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二首》一、隋朝的兴亡4、灭亡隋炀帝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征战高丽,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结合隋朝的历史及其影响,说说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的?功: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民众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灾难。功在千秋,罪在当代一、隋朝的兴亡材料一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三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cú]逝,遂亡一镜矣! ——宋祁等《旧唐书》材料四 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 ——王小甫等《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此皆古昔未有也。——吴兢《贞观政要》盛世一:“贞观之治”研读材料,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戒奢从简、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劝课农桑;开明民族外交政策;……材料五 ……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吸取隋亡教训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障碍,隋朝灭亡提供深刻教训,为贞观之治出现奠定基础。唐太宗顺应形势,采取调整政策、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等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出现。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请从“时会” 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盛世二:“开元盛世”废唐称帝,改国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李隆基即位。唐朝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继西汉前期后又一个盛世局面。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唐玄宗走马任姚崇颁行律法——《唐六典》曲辕犁唐三彩唐长安城选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唐东突厥回鹘西突厥吐蕃南诏靺鞨室韦契丹就如何处理突厥问题。贞观年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另一种意见认为:“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前者将突厥视为寇盗,强调其危害。看法充斥着对突厥的蔑视和不平等,是大国胜利者立场。后者把突厥人看成中原百姓一样,具有平等、仁爱的态度,并提出以突厥人治理突厥人的方式(羁縻),该政策利于管理,能更好地稳固统治。唐太宗李世民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民族交融选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唐东突厥回鹘西突厥吐蕃南诏靺鞨室韦契丹措施一(东突厥):“战而后和”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托突厥贵族管辖;突厥首领给予官职;善待可汗。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进行间接统治的形式,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天可汗”措施二(西突厥):安西都护府灭亡西突厥北庭都护府唐太宗时期 唐高宗时期 武周政权时期措施三(吐蕃):看图读史:历史事件?最后结局?历史影响?阎立本《步辇图》松赞干布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场景;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促进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吐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史事件:最后结局:历史影响:唐蕃会盟碑“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措施四(靺鞨):唐玄宗时期,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整理:唐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民族团结与发展民族 地理位置 皇帝 方式 概括 意义突厥 东突厥 西北:兴起于阿尔泰地区 唐太宗 战争 灭亡东突厥汗国西突厥 西北:天山南北 唐高宗 战争与设置机构 回纥 北方:东起黑龙江,西至阿尔泰山 册封 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回鹘,发展为后来的维吾尔族。 吐蕃 9世纪前期 会盟 / 靺鞨 东北 唐玄宗 册封 西南:青藏高原和亲松赞干布遣使求婚,文成公主下嫁唐太宗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②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③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统辖天山南北大海咸海外兴安岭、库页岛南海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756年,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763年,唐朝平定叛乱。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27材料一: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二: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简要说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影响 破坏社会经济,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28唐朝覆亡(1)藩镇割据(2)宦官专权:威胁皇权,掌握皇帝废立。(3)朋党之争: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牛李党争)(4)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使唐王朝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5) 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30五代十国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30本课小结581隋建立589隋统一中国618年唐建立907年唐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农民起义课堂演练1、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陆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交通建设巩固国家统一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顺利完成√课堂演练2、在敦煌莫高窟445窟(唐代)农作图中清晰表现了曲辕犁的使用;唐代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江东曲辕犁为铁木结构,由犁评等11个部件组成,使用轻便,回转灵活,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唐朝地区之间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B.曲辕犁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耕犁C.唐朝时曲辕犁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D.曲辕犁促进唐朝农业的精耕细作√课堂演练3、吴元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割据淮西对抗朝廷。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主动向唐宪宗请战,亲莅郾城县回曲镇(今裴城镇)督战,唐邓州节度使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平定叛乱。该事件说明唐朝( )A.如此平叛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为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教训C.节度使的设置是其割据亡国的根源D.长期藩镇割据的不利局面即将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