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居延汉简 ——走进大汉征人的烟火日常
上林方炉,汉代的烤肉炉
汉代有“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规定,且河西汉简显示,多数汉军都是两餐制,没有战事时,深夜基本不会有饮食行为。
汉代戍边将士怎么吃烤肉?
1930年,我国四大文化遗产之一“居延汉简”被发现。
赵宪借衣记
汉 肩水金关遗址出土
真实记录居延地区原始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保留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重要档案和文献资料。
塞上烽火品约
汉 甲渠候官遗址出土
居延汉简 ——领略大汉帝国的时代缩影
汉朝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平民缔造的帝国。它继承秦的遗产,以几十年的经营,创建出一套政治制度,而成为封建时代的楷模。新生的汉民族无所畏惧,敢与彪悍的匈奴帝国对抗,深入南方不毛之地拓土;它对外界又充满好奇,迈开向西寻珍宝的脚步,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上,它与罗马帝国从所控制的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相提并论,两个巨人一东一西,遥相对峙。
——《看得见的中国史·汉》
第4课
《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现代《戚继光抗倭八联屏》
九九乘法口诀简——里耶秦简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鎏金银蟠龙纹铜壶
“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法治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而失之者,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敝。
——陆贾
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后。
——吕思勉《先秦史》第22页
黄老之学(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以道为主兼有法、儒的复合思想,主张道生法,守道就是遵法,法和礼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其特点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不乱为)”,是一种“积极无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哲学观。(高祖-惠帝-文帝-景帝)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材料一: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东汉)班固:《汉书》
材料二: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东汉)班固:《汉书》
材料三:秦法规定,对罪人施行黥、劓、刖、宫四种残酷的肉刑。汉文帝诏令废除黥、劓、刖三种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汉景帝时代,又进一步减轻了笞刑。
——王子今:《秦汉史》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文景之治”的哪些措施?有何意义?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
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七个诸侯王:
楚王韩信
梁王彭越
韩王韩王信
长沙王吴芮
燕王卢绾
赵王张敖
淮南王英布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郡国并行制
同姓诸侯
“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肥(寡妇曹氏) — 齐王
刘如意(戚夫人) —赵王
刘恒(薄太后) — 代王
刘恢(生母不详) — 梁王
刘友(生母不详) —淮阳王
刘长(赵姬) —淮南王
刘建(生母不详) —燕王
刘交(刘邦四弟) —楚王
刘濞(刘仲之子) —吴王
“周行分封,享年八百;秦以孤立,秦以孤立,十五年而亡。”
── 东汉·班固《汉书》
西汉初年全国共有54个郡,诸侯王国竟占据了39个郡,大的王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如齐国辖地6郡73县,代、吴两国3郡53县,楚国3郡36县。而中央仅直辖15个郡,大体相当于战国后期的秦国。同时,诸侯王还有权自置御史大夫以下官吏,自征租赋,自铸货币,自集军队等。
——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诸侯太强,王国问题……
相权太盛,威胁王权……
思想混乱,没有统一……
匈奴嚣张,看着心烦……
钱花的太多了……愁啊……
终于轮到孤上场了!
不是孤不低调,只是实力不允许……
“文景之治”的和平繁荣景象下潜藏着一系列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未统一”与“伪统一”
——梅新育《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
汉武帝刘彻
③确立察举制(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品行和才能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
①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设中朝,削弱丞相权力。
④监察制度:设置刺史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政治上
内朝官地位很低;
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
皇帝临时组建,可以随意更换人员
经济上
到了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方面,经济恢复与发展以后,土地兼并日盛,豪强势力扩大,而商人资本的发展则加剧了这一过程,使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匈奴也加强了对边境的压力,而对外战争需要的经济基础却由于诸侯王的存在而难以巩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黄老之术就行不通了,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和改行国家干预政策。
—— 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1.加强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①改革币制
②盐铁官营
③均输平准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既可免除各郡国输送贡物入京的烦难,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又可避免贡物在运输中损坏和变质,使国家财政也能增加收入。
平准:是国家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物价的一种经济活动。(打击投机倒把)
作用: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④抑制工商业者
征收财产税
“算缗”: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征收的的财产税。
“告缗”:凡有人告发商人隐匿资产不报或报告不实者,即给与所没收资产的一半,作为奖赏。各地争相告缗,许多大商人都因而破产;未破产的人也不敢再经营商业,而汉朝政府却增加了大量的收入。
经济上
1.加强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尊崇儒术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是汉初经学家董仲舒提出来的,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可是,诸家学说不一,趋向各异,不利于维持一统,因此,应该把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学说,都加以摒弃。
他还建议在京师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又在地方上兴办学校,以儒经为教材,以通儒学为仕宦的条件。
——柯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历史概论》
思想上
1.加强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②张骞通西域
1.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经济、思想
2.积极开拓疆域
①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
二、西汉的强盛
加强对西南和海南地区的管理,拓展了国家疆域,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海外贸易和交流。
二、西汉的强盛
经汉武帝的开拓,西汉的疆域较秦始皇时扩大了近一倍。汉民族形成。
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逐步实现大一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
二、西汉的强盛
知识归纳: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 作用、影响
政治上 “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察举制、刺史制度等 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经济上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 打击了富商豪强势力;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思想、 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有利于儒学的发展,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军事上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辟丝绸之路 有利于北方边境地区的安宁;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西汉的强盛
经济
土地兼并
赋税沉重
社会
流民问题
社会动荡
政治
外戚干政
政治黑暗
西汉的灭亡
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
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23年
外戚王莽建立新朝
三、东汉的兴亡
王莽改制
建立新朝 托古改制
1.根据周礼,任意改变中央和地方的
官名,郡县名和行政区划
2.土地国有化,推行井田制
“穿越者”王莽
3.禁止奴婢买卖
新朝覆灭
三、东汉的兴亡
材料一:
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二:
称贤君者,或首汉文帝,或推唐太宗。恭俭恤民,则汉文帝为胜;开物成务,则唐太宗为优。能兼之者其唯光武帝呼?
——(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
为何后世如此推崇汉光武帝呢?
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东汉的兴亡
1.光武中兴
政治
文化
经济
增强尚书台
控制外戚
整顿吏治
惩处贪腐
裁并郡县
裁减官吏
清查垦田
释放奴婢
清查户口
重视儒学
光武中兴
三、东汉的兴亡
1.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衰亡
皇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即位年龄 1 13 11 2 8 15 12
去世年龄 2 32 30 3 9 36 34
1.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呈现什么特点?
皇帝即位年龄小
材料三:
(质)帝少而聪慧,知(梁)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
——《后汉书·梁冀传》
材料四:
(汉灵帝)常云:“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无所惮畏。
——《后汉书·宦者列传》
2.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局面有何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朝政腐败
三、东汉的兴亡
2.东汉衰亡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衰亡
腐朽黑暗
三、东汉的兴亡
2.东汉衰亡
清议 正直官员和士大夫品评人物,抨击时政。
党锢之祸 士大夫被宦官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
张角“太平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184年,黄巾起义
三、东汉的兴亡
2.东汉衰亡
恢复井田
法禁烦苛
滥发货币
农商失业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后汉书》
昆阳之战,2万对42万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在位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汉桓帝、汉灵帝时,
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
189年,董卓奉密诏进京诛杀宦官,开启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三、东汉的兴亡
东汉·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西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蔡伦·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战国至西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汉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和当时的时代社会存在的关系?
封建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农学、九章算术、中医中药。
国家的统一强盛,大一统局面:《史记》、《汉书》、《汉赋》。
四、两汉的文化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