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新课
【探究思考】1、看视频看谁能说出抗战14年的重大史实多?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平型关
大捷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1937年
《论持久战》
发表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1938年
百团大战
开始
1940年
太平洋
战争爆发
皖南事变、
第三次长沙
会战开始
1941年
《联合国家宣言》
签署
中国远征军
入缅作战
1942年
中共七大召开、
《论联合政府》发表
日本投降
1945年
《开罗宣言》
通过
1943年
课时预览 时空坐标
1937.7-1938.10
防御阶段
1938.10-1943.12
相持阶段
1944.1-1945.9
反攻阶段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七七事变
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
1937.7
(1938.10)
(1944)
(1945
广州、武汉失守
1938.10
1944
1945.9
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
局部抗战
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阶段 时间 日本侵华步骤 中国抗击侵略
防御阶段 1937-1938.10 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侵华开始,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全民族抗战开始
相持阶段 1938.10-1944 调整侵华政策,建立汪伪政府 中共成抗战的中流砥柱。
反攻阶段 1944-1945 逐步失败,直至无条件投降。 全民族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正面战场(国民党领导---片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全面抗战路线)
海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三个
战场:
两条路线
两个战场的关系: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阶段划分】
反攻
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
(一)大型会战
时间 事件 结果和影响
1937.8月13日-11月中旬
1937.9-11月初
1938年1—5月
淞沪会战
1937.11
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首捷,国共合作的典范
太原会战
1937.11
太原沦陷
台儿庄大捷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徐州会战
1938.5
各路大军撤离
徐州会战
平型关大捷
忻口战役
“日本是个小国,中国是个大国,我们只要依靠美英的力量,一定能够迅速战胜日本。”(速胜论)
“打败仗要和,打胜仗也要和,到底总是要和。我们能打胜仗是意外的,而打败仗是必然的事”(亡国论)
×
汪精卫
蒋介石
×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1938.5.26-6.3)
敌强我弱,不能速胜
坚持抗战,必然胜利
敌我优缺,可以转化
意义: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
(一)大型会战
时间 事件 结果和影响
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1941年12月
武汉会战
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鼓舞了亚太地区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士气。
淞沪会战
1937.11
上海沦陷
太原会战
1937.11
太原沦陷
徐州会战
1938.5
各路大军撤离
武汉会战
1938.6
以空间换取时间
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中指出:‘……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
(二)战时内迁(工业、高校)
—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①日军侵略不断加深;
②保存抗战力量。
(1)原因:
(2)概况:
(3)影响:
(1)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保存抗战力量。
(2)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
①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②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卢作孚
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评选,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知名校友:杨振宁、邓稼先、华罗庚
二、敌后战场(共产党)的抗战
(1)开辟: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2)战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游击队和民兵依靠群众,利用地形优势的有利条件,三五成群,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对敌人实施突然准确的射击.
(3)影响: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一)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敌后战场(共产党)的抗战
(二)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区的斗争
形式: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二、敌后战场(共产党)的抗战
(1)背景:
(2)目标:
(3)指挥:
(4)规模:
(5)影响: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目标。
彭德怀
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百团大战”。
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三)百团大战 1940
囚笼政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二、敌后战场(共产党)的抗战
(四)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1)原因:
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伏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
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2)对策:
中共如何应对?
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二、敌后战场(共产党)的抗战
(五)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中心
政治
经济
思想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大生产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抗日政权)
实行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民主选举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双交双减)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开展思想整风运动,对全党范围的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影响:有利于调动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缓解阶级矛盾,团结抗日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对比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蒋介石领导的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建立根据地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
作战方式 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战略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抗战主战场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
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积极训练、宣传抗战的台湾少年团
各阶层、各民族、海外华侨等的支援
海外侨胞主要抗日救亡力量
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面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统一!!!
三、东方主战场
(一)全民族抗战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
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三、东方主战场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
请同学们在146页找出相应事件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1942年-1945年
1943年11月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中、英、美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2.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
3.日本从中国人偷得的所有领土,比如满洲、台湾及澎湖,应该归还
给中华民国。
4.让朝鲜自由独立。
三、东方主战场
(三)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说明中国战场具有怎样的地位?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日本兵力超过了日本的总兵力、提供情报资源、参与谋划指挥、中国战场开战最早(1931年),时间最长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请同学们在147页找出中共七大的知识内容
中共七大
目的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1945年4—6月;延安。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胜利进程
1945.5
1945.8.6、8.9
1945.8.8
1945.8.15
1945.9.2
1945.10.25
德国投降
美国在日本的长崎、广岛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本宣战;8.9 苏军进入东北;8.9解放区战场展开大反攻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抗战正式胜利
台湾光复
中国南京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
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
(三)胜利意义
1842年《南京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
近代首胜
民族复兴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
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材料: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胜利意义
材料:抗日根据地构成了新中国政权的雏形,奠定了未来中国政治的基本走向,成为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的摇篮。
——荣维木《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材料: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胜利的原因
抗战胜利,日本投降。
(猜人物)
屈原
苏武
共工
蒋干
美国的原子弹
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和打击日本
苏联的红军
苏联对日本
的武力威胁
蒋介石的战略
国民党在正面
战场的对抗
中共的工人运动
中共在敌后战场发挥的作用
国际原因
国内原因
根本原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历史,我们仍在继续——
目前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三大因素: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分别属于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领土争端问题。)
对中日两国关系的正确看待: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和平共处,友好交往;
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2022年4月21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钓鱼岛
日本历史教科书对侵略的美化
两个曾经几乎犯下同样罪行的国家,数十年后对待历史的方式却如此迥异。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到华沙无名烈士墓前献花圈,并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为1942年被希特勒残杀的50万犹太人下跪志哀:“我下跪并不是因为我有罪……面对受害犹太人石碑,我不能仅仅面无表情地献上一个花圈就完事……应该有个举动。它对德国人和犹太人都有利,能为未来打通一条道路……”
同样举起过屠刀,德国人正视历史,用真诚换取理解,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日本人歪曲历史,用丑恶掩盖罪行。
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
★☆☆读史明智,继往开来 ——历史审思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 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 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2015胜利日大阅兵习主席讲话
1
2
5
4
3
1937
八一三事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1942
“百团大战”
《开罗宣言》
1941
第三次
长沙会战
1938.10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联合国家宣言》
1943
6
皖南
事变
平型关大捷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中国远征军
(1942年开始)
盟军反攻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
1940
7
1945
《论持久战》
战略
防御
战略
相持
战略
反攻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