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本课主干知识和线索: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边疆地区的危机,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爆发原因(1)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2)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3)自西洋以风火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既停其半,洋织盛而土布衰。”农村日益萧条,始以东南各省为著,后则深入内地。1800-1850年间,中国的气候异常……1840年前后全国平均气温达近三百年来最低点,同时,全国涝灾、雹灾和雪灾比以往100年明显增多……其间广西南宁地区农业失收更为严重,至少有10个坏年景。 ——葛全胜(2)客观原因:广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社会凋敝,民生多艰(洪秀全)从16岁第一次到广州参加秀才考试,直至1843年,四次科考,四次落第,成为一名高龄的落第童生。 ——白寿彝《中国通史》(3)个人原因:洪秀全科举屡试不中,心怀不满,探寻新路2、起义准备:①理论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提出“拜上帝”的主张。②组织准备: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地区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1856年全盛时期天京变乱安庆战役失败天京陷落1851.1.111853.318561864.7重建领导核心取得浦口、三河大捷1853.53.太平天国运动过程(1851-1864)永安建制1851.91859◎《天朝田亩制度》书影◎《资政新篇》书影【材料四】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节选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五】政治上主张依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外交上,要求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总结自《天朝田亩制度》探究:两大革命纲领否定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反应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革命性)违背社会规律,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脱离实际,是无法实现的空想(空想性)局限于小农经济(落后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进步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愿望和要求;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实现的必要条件(局限性)1.《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一切私有财产,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2.《资政新篇》允许私有财产存在,提倡发展资本主义3.《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纲领,而《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本质区别二者有关社会发展趋势的设想和经济主张、观点是相反的、矛盾的。二者所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建立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意义: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局限:绝对平均主义是无法实现的空想)《资政新篇》主张: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②与外国通商,设立新式学堂;反对干涉中国内政;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湘军的地雷轰开天京城墙,坚持到焚烧天王府的火光照红天空和江流。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已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1: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毛泽东材料2: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不可能改变封建制度;②经济上,始终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③思想上:缺乏科学的思想理论;④组织上: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客观激发了洋务运动。(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洋务运动概况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内外交困。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期目的:代表人物:中央——奕?、文祥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勤远略,剿发捻)后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主,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为主,创办近代民用制造过程: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2)创办民用工业(3)培养新式人才、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4)新式海军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结果军事工业(官办)(自强) 民用工业(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求富) 筹划海防 创办近代教育 安庆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建立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内容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这些近代工业在分布上有何特点?沿海、沿江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1、积极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企业”的结局:①北洋海军于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洋务运动破产;②上海轮船招商局,在1884年中法战争与1894年中日战争发生时,两次押售给外国以求庇护。以后亏损甚巨,求富的第一个企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③开平煤矿,1900年被英国侵略者夺去。根本原因:只学技术,不变革封建制度主观:清政府内部的腐朽不堪;客观: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据课本,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哪些地区遭遇边疆危机?新疆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李鸿章(一)、西北边疆危机:①起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②过程:英国支持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占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1871年俄趁机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③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新疆行省(故土新归之意),使西北边疆渡过危机。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二)、西南、东南边疆——中法战争(1883—1885年)①起因: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②过程:中法战争于1883年底打响。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进攻台湾,被刘铭传击退。1885年3月,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法军败退,内阁倒台。③结果:1885年6月,清政府以胜求和,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法不胜而胜,清不败而败)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三)、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台湾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在各种因素政策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日本大陆政策》(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加紧对外扩张。(根本原因)(2)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出兵,为日本侵略提供有利时机)(直接原因)1、背景(3)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以倭奴弹丸小国,……年来谄事欧洲,袭其毛滓,讵敢夜郎自大……想天戈所指,不难指日荡平。——《盛档:甲午中日战争》勿言中国为大国。因何而知其为大国焉?答曰地理!——面积3497700平方里、人口42388万!可悯可笑!……中国亦如斯,其人民无统一之语言,其帝王频繁更迭,君不见,正有数万之同志正觊觎当今之帝位!?如此之邦,何谓大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对日本不以为然慈禧: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日本:对中国不再惧怕799月黄海海战1894年10-1895年3月11月旅顺大屠杀2月2、经过过程:①丰岛战役:1894年7月,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8月,清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②平壤指战: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③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遭到重大损失。(邓世昌、林永升)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黄海制海权。④辽东之战:1894年10月—1895年3月,11月,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⑤威海卫之战:1895年2月,日军摧毁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邓世昌及撞毁的致远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条款 影响承认朝鲜独立 国际地位降低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为主,阻碍民族工业发展3、结果:战败签约。《马关条约》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大大加深。4、影响(1)政治: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2)经济:①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②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侵略势力深入内地。(3)思想:①促进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激励各阶层民众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②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4)世界:刺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有感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日本占领军,表明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四、瓜分中国的狂潮1、序幕:“三国干涉还辽”(法德俄)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在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下,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了各自在华利益,列强之间存在勾结和矛盾②为了在三年内交付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四、瓜分中国的狂潮四、瓜分中国的狂潮2、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资本输出;美国门户开放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九龙,德国租胶州湾,法国租广州湾。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 闻 一多《七子之歌----威海卫》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 界香港岛九龙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取得的特权;要求在列强势力范围内,美国利益均沾。4、资本输出: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强迫贷款;开设工厂等本课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