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新课导入时代特征:辽代大臣刘辉在其奏折中以辽为“中国”,称“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成,中国之民疲于飞挽”。 金代的统治者常以“中国”自居。金海陵王时,徒单太后就曾以“兴兵涉江、淮伐宋,疲弊中国”为由劝谏停止征战。从唐到元,中国如何实现由“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辽金等少数民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各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成为首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以和平为主,民族交融加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时 空 坐 标三大对峙: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西夏;蒙古与金、南宋四大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一条主线:少数民族封建化壹“幅员”之大——多民族政权的建立一、多民族政权的建立知识梳理政权 辽 西夏 金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与宋关系 灭亡于契丹族916-1125耶律阿保机上京金1038-12271115-1234党项族元昊兴庆府蒙古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上京/中都蒙古长期对峙、有战有和、以和为主自主学习:阅读课本“辽与西夏”和“金朝入主中原”,完成表格:金、西夏、南宋形势图金贰“文明”之大—辽夏金的制度建设材料一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四五《百官志》材料二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宋]余靖《武溪集》思考:材料反映了辽朝职官设置有什么特点及作用?特点:因俗而治、汉蕃分治,既学习汉族制度又保持本民族特色。作用:保护汉族封建文明,促使契丹封建化;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这就是一国两制(双轨制)二、辽夏金的制度建设(一)辽的制度建设1.南北面官制2.四时捺钵制度二、辽夏金的制度建设(一)辽的制度建设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春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夏 永安山 炭山 四到七月 避暑议政秋 庆州 伏虎林 七月入山 射鹿冬 永州 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猎虎(1)含义: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2)特点:因地制宜、民族特色(3)作用:进行军事训练,笼络归属民族酋长。(二)西夏的制度建设二、辽夏金的制度建设1.制度基本模仿北宋2.一制二称: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西夏官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开封府,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太尉,皆命蕃汉人为之。——《宋史·夏国传》西夏中央机构图番号 乌珠、兀卒 乌尼 宁令 谟宁令 领卢汉号 皇帝 皇后 大王 天大王 枢密内容:特点:兵农合一(平时耕作,战时出征)影响:①发展生产,减轻财政负担;②组织严密规范,保证较强战斗力;③安定地方,稳定统治;加强女真族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1 谋克300户×10 =1 猛安3000户1.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2.又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三)金朝的制度建设:猛安谋克制度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史·兵志》二、辽夏金的制度建设二、辽夏金的制度建设3.金的制度建设金世宗完颜雍(1)鼎盛: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 “小尧舜”。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金史·章宗纪》(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3)败亡:1234年,在南宋和蒙古夹击下灭亡联系辽夏金的制度建设,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辽夏金等统治的北方地区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①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②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③有利于民族交融原因:评价:政权 制度建设核心特征辽夏 金 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制一制二称因俗而治 蕃汉分治学习汉族政治制度保留本民族特色基本模仿北宋合作探究二、辽夏金的制度建设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一)蒙古崛起蒙古汗国铁木真1227年1234年灭金(二)元的建立与统一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大元”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1276年灭南宋统一:1276年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大都灭西辽灭西夏收复吐蕃诸部1253年兼并大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①简单叙述从蒙古崛起的元朝统一的过程并思考元的统一有什么意义。传统中国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治—文明共同体中心—边陲的结构元朝中国中原与边疆并列、多民族、多文化、多元治理的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统一是划时代的,不同于秦朝的统一,我们今天应该把这两种不同格局和规模的统一区别开来。——张博泉《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大哉乾元唐:1200多万平方公里元:2100多万平方公里西汉:550多万平方公里元朝(1271-1368)---蒙古族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材料,思考:1、与汉唐时期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特点?2、面对如此广袤的领土,帝国如何统治?材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驿站制度意义:(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3)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驿道: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急递铺:传递文书驿站通行证◎元代急递铺令牌②为了巩固统一,元朝采取了哪些措施?(三)巩固统治措施:2.政治制度(1)中央:一省二院制宣政院皇帝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军事(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行政(最高行政机关)监察(最高监察机关)吐蕃(统领宗教事务、管理西藏地区)误区警示:唐中书省:中央决策机构之一,起草诏令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威胁皇权。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三)巩固统治措施:2.政治制度:地方行省制度①形成:②内容: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三)巩固统治措施:除今天的河北、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3)特点: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②受制于中央,权力大而不专 。③打破“山川形便”,采取 “犬牙交错”政区划分方式。山川形便 VS 犬牙交错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相关史料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①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④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4)影响:2.政治制度:地方行省制度(三)巩固统治措施:①吐蕃:②西域:③台湾: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三)巩固统治措施:3.边疆治理四、元朝的民族关系(一)民族交融1.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蒙古族: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回族: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①元朝是民族交融的高峰期,请举例说明。蒙古部落蒙古族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回回四、元朝的民族关系(二)民族政策: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四等人制(2)特点:浓厚的民族歧视、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民族交融并存。(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统治的利益(3)影响:(利)巩固蒙古贵族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交往;(弊)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元朝的灭亡。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原因:阶级矛盾日益严重。(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爆发,不久元朝灭亡(1368年)。(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五、元朝的灭亡★探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元朝行省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经过西夏政权的开发建设,地处西陲的今河西走廊和宁夏沿黄河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3)学习汉制,民族交融辽夏金元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加深民族交融。小 结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①版图:元朝拓展了祖国的疆域,从局限于黄河长江流域扩展到囊括周边四夷之地的辽阔疆域,促进了对边疆的开发;②政治:在制度上传承和创新并举,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从单一汉族政权模式扩展到各民族政权共奉中国的政治认同; ③民族:从单一汉族共同体扩展到包含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共同体,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国家认同,丰富了“中国”的内涵;④经济:从农耕经济区扩展到包含农耕、游牧两大经济区的经济共同体;⑤文化:从儒家礼乐文明扩展到包含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体系; ⑥观念:从华夷之辩到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总而言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促进了中国“多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从“小中国”到“大中国”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各民族都为祖国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2019.9.27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