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水墨韵味计划总结广告宣传工作汇报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13课课程标准1、了解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了解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一、盛世荣光——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清朝前中期后金 1616年 努尔哈赤清朝 1636年 皇太极1644年 顺治嘉道中衰康乾盛世公元1662年 康熙公元1723年 雍正公元1736年 乾隆鸦片战争(清朝后期)时空观念公元1796年 嘉庆公元1821年 道光公元1851年 咸丰 公元1875年 光绪公元1862年 同治 公元1909年 宣统1912年清帝退位公元1840年 中国近代史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康乾盛世时期 耕地(亿亩) 人口(亿人)康熙 6(1685年) 1.50(1700年)乾隆 10.5(1799年) 3.13(1794年)清·徐扬《盛世滋生图》2、乾纲独断材料1: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材料2: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乾隆皇帝出行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他们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奏折制度: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奏折制度。始于顺治,康熙形成。特点:迅速、机密作用:使皇帝更直接、广泛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君主对官僚机构的控制。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奏折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皇帝官员呈送密封批红返回中枢秘书机构变化--军机处设立军机处值房军机处内景皇帝内阁办理一般事务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军国大臣过程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南书房(康熙)军机处(雍正)军机处材料1: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延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2:尽管军机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乾隆帝却始终未设专官,未立衙署。其职权范围虽广,但不过是仅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的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职能:跪授笔录,上传下达。特点:精、简、密、速。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使中央和地方权力集中于皇帝,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文化专制加强----文字狱世宗(雍正)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清稗类抄·狱讼类八》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阻碍思想、学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D.军机处的设立B摊丁入亩一条鞭法(明后期)摊丁入亩(清朝)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主要内容: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的两千年的人头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二、开疆拓土—疆域的奠定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后世中国的版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1、巩固东南边疆:统一台湾(1683)、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台湾行省)(1624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2、巩固东北边疆:抗击沙俄入侵,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历史上是中国领土)3、巩固西北边疆:明末鞑靼分为漠南、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漠西也遣使进贡。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向东进攻漠北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噶尔丹部彻底击败。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也被平定。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统治,蒙古王公担任盟长、旗长;1762年,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巩固西南边疆:(1)设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治西藏:册封制度(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元宣政院,明乌思藏都司)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顺治)以“达赖喇嘛”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1727年(雍正)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2年,乾隆后期正式确立金瓶掣签制度(驻藏大臣主持。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2)民族政策:(1)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2)雍正时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东南:统一台湾;设台湾府;东北: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西北:平定叛乱,管理蒙古、新疆;设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南:册封制度(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共管西藏;改土归流概括清朝统一全国和治理边疆的措施、特点并分析影响。——《中外历史纲要》上P77-78措施:特点:手段多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辽阔疆域基础;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民族和文化认同感。概括清朝统一全国和治理边疆的措施、特点并分析影响。疆域奠定清中期疆域四至: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岛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清朝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2)内地官职:清朝内地分立18 省,设巡抚和总督进行管理。(3)两类辖区: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5将军辖区,两办事大臣辖区)三、浮世暗影——统治危机的初显其实所谓盛世只是败坏的开始。这三个皇帝统治的时期已经将中国的资源挥霍净尽;清朝这一个看上去很兴旺的大帝国,其实有一半以上的岁月,是走向衰退,而不是稳定地维持一个大国的声威。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一)、内存隐忧1、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导致人地矛盾逐渐突出。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各朝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一)内存隐忧2、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白莲教、天理教等起义)。天理教攻入北京皇宫材料: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讫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唯事贪婪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初以千百计者,俄而非万不交注矣,俄而万且以数计矣,俄而数十万计、或百万计矣。一时不能猝办,率由藩库代支,州县徐括民财归款。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餐箪馈。——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二)外有危机英国马夏尔尼朝见乾隆帝广州十三行西方为什么要和中国开展贸易?中国为什么拒绝和西方开展贸易?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闭关锁国、海禁政策。工业生产小农经济顺治至康熙初年,欧洲荷、英、法、葡等国,相继与清朝建立贡市贸易关系。1757年,乾隆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由,下令只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规定由官方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严禁出海贸易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对外交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帝的敕谕1793年,马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请求清政府与英国自由通商。清廷要求马葛尔尼行三跪九叩大礼,马葛尔尼抗不遵从。经反复磋商,清廷同意屈一膝以为礼,并拒绝马氏提出的交涉要求。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闭关锁国的影响?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对外交往。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②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进步潮流。“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良机,备受后人抨击,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原有的经济结构B.保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C.维护封建统治D.走独立自主的民族道路C板书设计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盛世荣光开疆拓土浮世暗影康乾盛世君主专制的发展摊丁入亩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收复台湾反击沙俄管辖西北共治西藏民族政策内存隐忧外有危机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设府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蒙古、新疆册封达赖班禅理藩院、改土归流人口增多、农民起义等闭关锁国、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