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考前提醒
窍门一:积极暗示稳心态
中考考前学会“阿Q精神”,这不是自我麻痹,而是用智慧化解焦虑:若复习时被难题卡壳,不妨笑着调侃“这题现在错得正是时候”,把失误当作考前的“查漏补缺礼包”;清晨起床若感到紧张,立刻对着镜子露出八颗牙齿的“胜利微笑”,同时默念“我的大脑正在兴奋,状态已加载完毕”。进考场前若心跳加速,可模仿运动员开赛前的深呼吸,用指尖轻敲大腿打节拍,默想“适度紧张能让专注力飙升30%”。遇到不会的题目先学阿Q的“战略性乐观”——“我不会的别人更头疼”,果断跳过先抢基础分,回头攻坚时用“拆解三步法”:“抓题干关键词→联想课本例题→分步骤蹭分”。考后不对答案,考完一科立刻开启“记忆删除模式”,搓热双手捂脸三秒,默念“下一科才是我的MVP战场”。记住,阿Q精神的精髓在于“用幽默感稀释压力”,把中考看作一场展现日常积累的“闯关直播”,你的从容微笑本身就是对焦虑的反击,那些反复背诵的知识点早已在潜意识里生根,此刻只需信任自己,笔尖自会开花结果。
窍门二:“头脑简单”不攀比
备考期间,尽量不要想“考不好怎么办?其他人会不会取笑我?父母老师会不会怪我?”等,在结果没出来之前自己吓自己,越是到备考关键时刻,越要消除杂念,要“头脑简单”,尽量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考生之间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中考的积极性。有些考生会因为他们听见了什么或者身体有什么感受,这些将对考生考试产生影响,形成消极暗示,影响情绪,影响信心。如听到乌鸦叫了,梦见不祥之物等,预示着中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考全凭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至于模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不要太看重,更不要和别人比较,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就行。也不要有侥幸心理,指望考试能超常发挥。
窍门三:查漏补缺增实力
中考前的复习要以课本为本,对照每一科所有的课本目录,回顾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学习内容,看看哪些内容已经彻底掌握,哪些内容还需好好复习一下。对于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对于非常陌生的知识点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只有考生有实力才会有信心。
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就有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信心越足,压力越小。
窍门四:学会减压多交流
不少考生当中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其实,这个时候最好主动与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会给你安慰、鼓励和支持,这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摆正心态,看看那些中考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会很有好处。在考场上,如信心不足,可根据中考试卷特点先做容易题,因为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容易题考生都会做出来的,这样就会增强你的信心。
窍门五:精准定位避盲区
考前定目标,是不少学生要做的一件事,但要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中考目标,考生要根据自己九年级以来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中考目标。考生如果把中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中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自己潜能的发挥。
窍门六: 调整作息蓄能量
在最后冲刺阶段,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息要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习惯挑灯夜战的学生而言,晚上学习时间应适度缩短一点,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打疲劳战。如果之前是晚上一两点睡觉,现在可适度调整到十二点左右。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学到一两点,这样就会使自己精疲力竭,使自己第二天无精打采,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减轻压力。
窍门七:重点攻坚补短板
首先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每天早晨用一分钟默念“我能稳定发挥”建立正向心理暗示,避免与他人盲目比较;面对庞杂复习内容时采用“微任务法”,将大目标拆解为15分钟可完成的小板块(如“背10个历史事件+做5道数学基础题”),每完成一项立即勾选清单或奖励自己短暂休息,通过即时成就感持续激活行动力。复习时注意文理交替切换,避免大脑疲劳,例如数学专题后穿插英语短文默写,利用课间碎片时间速记3个化学方程式或文学常识。调整生物钟与考试时间同步,上午9点做文科卷、下午3点练理科题,饮食以高蛋白和低升糖食物为主,搭配每天20分钟跳绳或快走释放焦虑。考前三天用真题模拟考场流程,严格限时并填涂答题卡,针对易错题总结“三步审题法”,预演突发状况应对策略,如遇难题先标记、保基础分再回头攻坚。记住,潜能调动的本质不是追求超常发挥,而是通过系统训练将日常积累转化为稳定输出,你反复练习的每一道题、梳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已在笔尖蓄满力量。
禁忌一:盲目刷题耗精力
考前冲刺应聚焦薄弱环节精准突破,若不加筛选地重复刷题,既浪费宝贵时间,又会陷入疲惫循环。建议每日精选1-2套真题限时训练,重点分析错题规律,总结答题模板。切忌将“做题量”等同于“进步值”,保持大脑清醒比机械重复更重要。
禁忌二:熬夜突击毁节奏
连续熬夜看似争分夺秒,实则破坏生物钟稳定性,导致白天注意力涣散。冲刺期需逐步调整作息,确保22:30前入睡、6:30起床,让大脑在考试时段(上午9-11点)保持最佳状态。若遇知识漏洞,优先用晨间黄金时间补缺,避免深夜低效消耗。
禁忌三: 攀比进度乱心绪
过度关注他人复习进度易引发焦虑,如“同桌已刷完五套卷,我还没看完课本”。需清醒认知:考前20天的核心是“个性化补缺”,而非横向比较。建议制定专属冲刺清单,用“每日三问”(漏洞是否减少?错题是否消化?状态是否稳定?)替代无效焦虑,守住自己的节奏。
禁忌四:饮食突变伤肠胃
突击补充保健品、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可能引发腹泻或过敏反应。冲刺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原则,早餐必备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维持血糖稳定,午晚餐增加优质蛋白(鱼、蛋)和深色蔬菜。慎食外卖、冷饮,避免考场上突发肠胃问题。
提示一: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快,为中考储备能量
①调整作息时间:按照中考时的作息将自己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上午和下午的考试时间。坚持晚上10:00前睡觉,早上6:30准时起床,中午睡30分钟或1个小时。
②注意身体健康:不用冷水洗头、洗澡;不吃垃圾或生冷食品;不做剧烈的、有风险性的运动。身体素质不太好的考生,容易感冒、发烧的,一定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③调整家庭关系: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家长的情绪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会影响到考生。
④放松身心: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轻松的体育、娱乐活动,有助于心情稳定与放松。
(二)应考策略:扬长避短、坚信自己能超常发挥
初一、初二两年都没治好的跛腿学科,最后几天也不要在其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了。正确的做法和想法应该是:把优势学科考好,让跛腿学科少丢分。之前的学习可能一直都比较轻视优势学科,最后关头要转变思想,要靠"好兄弟"出力做贡献。
每一个学生首先都要坚信自己中考可以超常发挥,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相信自己行,才会行。
(三)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的仗
要能做到从容进考场,就得提前准备,不然就会临阵慌乱。
①中考所用的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还要准备:中性笔(要确保有足够的水)、2B铅笔(确保是真2B铅笔1—2支,两头削好)、软橡皮、圆规、三角尺等;准考证要放在笔袋中,不要放在衣服口袋里或夹在课本中(每场考完后都要放到笔袋中)。
②提前一天准备好中考当天穿的衣服(不能带任何金属),并单独放置。
衣服不要过于鲜艳或特殊,以免引起其他考生或监考老师的过多注意,可能会带来压力,影响考试发挥。尽量穿着轻松,不穿紧身衣,中考都为夏季,气温比较高,紧身衣容易出汗,会不舒服,影响考试心情平静。
③适当心理调节,缓解焦虑:中考将至,不少考生会出现失眠的情况,甚至出现身体不适,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考前焦虑所引发的。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考生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首先,积极的心理暗示,要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给自己减压,把高考视为一种常态考试;其次,适当的轻松锻炼,例如散步或伸展运动,但一定要避免篮球、足球等剧烈的运动,避免身体伤害和太过疲劳;最后,作为家长要不断地鼓励考生,给予考生自信。
④确定去考场的方式,决定好出行工具。
提前去考点熟悉考场环境,要算准路上所需时间,并要留出富余。提前一天 “探路”,规划好去考点的路线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记录从出发点到达考点所需的时间。到达考点后,找到并熟悉考场、厕所、医务室、存包处、安全出口等位置。
一、浏览检查试卷
一般5分钟内不允许答题,首先,考生应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用0.5黑色水笔或者钢笔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号,用2B铅笔仔细涂黑涂满。其次,对试卷作整体观察,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共多少页、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最后,整体阅读试卷,看试卷分几个部分、总题量是多少、有哪几种题型等等,对全卷作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一大致估计,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若有残缺、破漏的情况,应及时跟监考老师反映。
二、正式开考之前脑子里应该完成以下三件事:
1.顺利解答那些一眼就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题(一旦解题,情绪立即稳定)
2.对不能立即回答的题,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地划分为A、B两类
A类指题型较熟悉,估计比较容易做的题。
B类指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
3.在了解考题重点和分值之后,对完成每道大题需要多长时间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事先有一个时间上的粗略安排,就可以避免在某一道或某一类题目上用时过多,耽误整体考试效果。
通览全试卷是克服“前面的难题做不出,后面的容易题也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三、考试中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规划时间首先就是要确定答题顺序,一般来说,答题顺序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先做自己最擅长和有把握的,把明显感到有困难的题做好标记,留到后面来做,随着做题数量的增加,可以自信心不断增强,促使进入最佳状态,此后,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难度较大的题目。
一般来说考试时间的分配应遵循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以尽可能获得高分为目的。
四、做题时要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审题时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做好标记,材料中的时间,熟悉的关键词,题目中的要求如史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明确信息源。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凡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写答案时,先把自己能脱口而出的写出来,不要怕不完整,答题卡的空间够大,句与句之间留下足够空间,然后再去翻书或者翻资料,在空白处进行补充。
五、学会主动放弃,抢夺有效时间。
考试遇上难题和不熟悉的题目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如果题目特别难得话,要敢于放弃,只有分清主次,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答题时要稳扎稳打,力争一次成功。写错了,不要浪费时间用橡皮擦,或是删掉。另起一行再写,因为考试阅卷是按点给分。
六、考试时出现暂时性遗忘不要慌,要保持冷静,放松。先做其他题,过一会再回头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