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第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大航海时代(14-15世纪)1000年1300年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中世纪晚期欧洲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欧、南欧、西欧、中欧和东欧五个地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西欧的封建社会。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最终却走向衰亡。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并持续扩张,逐渐形成了地域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第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第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一)背景(1)罗马帝国瓦解,西罗马帝国灭亡(2)日耳曼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国。日耳曼民族大迁移示意图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西欧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第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二)特征----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⑴原因:社会动荡、自然经济。⑵内容(权利与义务):封君:授予土地者封臣:领取土地者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世界历史读本》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3)特征: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层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封君封臣制度有哪些特征?(3)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4)封君封臣制度的影响①通过封君封臣关系维系统治,有利于国家稳定;②政治上分裂割据,王权软弱的局面。【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同维护统治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等级森严,层层分封目的内容特点异维持手段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不可越级统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欧洲谚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结果1.趋势: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加强2.原因: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3.表现:英格兰国王与贵族斗争中强化王权,15世纪都铎王朝建立后,逐渐形成强大的王权。经过“收复失地运动”、“15世纪末,形成西班牙、葡萄牙。最初法国国王势力很小,借助通婚、征服等手段,并获得城市的支持,12-13世纪,王室领地持续扩大。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强化。1、政治:王权加强4.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创造条件。请在此输入标题2.经济:封建庄园(1)性质: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9世纪始,封地形成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欧洲绝大多数人居住在庄园里。封建庄园采取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庄园内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居民使用。庄园内自给自足,实行自然经济。西欧中世纪庄园示意图一、西欧封建社会领主自营地经营自营地提供农民、农奴土地主持庄园法庭、维制庄园秩序自由农份地(自由民)农奴份地(非自由人)为领主服劳役、缴纳租税(2)构成(1)原因:2、经济:城市兴起一、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稳定庄园农业繁荣经济发展城市兴起提供稳定环境工商业复兴耕地面积增加动力技术进步阅读课本P17,概括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一、西欧封建社会(2)概况:10—11世纪,西欧兴起众多城市,要求“城市自治”2、经济:城市兴起·“自治”:人身、土地、司法、市政管理自由;·方式:谈判、赎买、暴力·与国王关系:国王城市自治权金钱、军队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许多著名城市。城市规模很小,人口数量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一、西欧封建社会2、城市兴起乡村意味“隔绝和分散”,城市“表明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集中”……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建立新城市也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与城市成为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生产的意义?经济:工商业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冲击封建主力量。政治: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统一。文化: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培养世俗人才。一、西欧封建社会3、精神:基督教教会基督教会势力发展示意图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公元1世纪,发源于巴勒斯坦。4世纪末被罗马定为国教。随着日耳曼人的扩张,天主教在西欧推广。西欧各国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王权并不强大,当他们为大封建主的割据势力所困扰的时候,教皇则正好趁机大肆攫取世俗国王的权利,凌驾于西欧各国君主之上,成为西欧国际事务的仲裁者。1.特权: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西欧国王为获得教会支持,赏赐给教会大片土地,鼎盛时期,天主教会占有了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公元6世纪开始,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向信徒征收什一税。甚至教士兜售赎罪券,是西欧中世纪时特有的现象。(1)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征收什一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教堂一、西欧封建社会3、精神:基督教教会由主教、神父和助祭组成的“教阶制度”。主教再划分为教皇、红衣主教、首主教、大主教、主教和一般主教等级。教皇拥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够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主教,创立教区。教阶制是封建制度的观念形式,直至19世纪封建制度瓦解后,它仍对西欧和中欧各国的社会生活方面有很大影响。(2)政治上: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罗马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信徒上帝1.特权:一、西欧封建社会3、精神:基督教教会(3)思想上:西欧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下接受洗礼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葬礼在教堂举行,并直接埋入教堂附属的墓地1.特权:一、西欧封建社会3、精神:基督教教会黑暗方 曙光方西欧世界长期的分裂,中央集权的缺失;受蛮族侵略导致经济的衰退;黑死病的袭击导致人口的减少;基督教的思想专制。 分权原则的确立;封建契约的盛行;近代议会的渊源;城市自治的经验与精神;流芳后世的罗马法及原则精神。中世纪的表现二、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帝国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 6世纪,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历任罗马皇帝法令汇编《法学汇纂》:历代罗马法学家法律论文、著作汇编《法理概要》:指导学习法律文献;《新法典》: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查士丁尼一世(483-565)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马法的影响?积极影响: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局限性: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后世:对世界司法和立法都产生重要影响。——《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二、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帝国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阿拉伯人不断进攻,占领叙利亚到北非大片土地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9世纪之后13世纪初西欧十字军东征,占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1453年14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1205年1265年1355年1444年(一)拜占庭帝国3.帝国衰亡13世纪,蒙古人征服东欧广大地区,并且向该地区征收赋税。蒙古人的统治激起了斯拉夫人的反抗,莫斯科公国历代大公励精图治,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扩展势力。1378年,莫斯科公国首次赢得胜利,此后蒙古虽然恢复了对莫斯科公国的统治,但已无力阻止莫斯科公国扩张。(二)俄罗斯帝国1.兴起:基辅罗斯蒙古四大汗国分布图二、拜占庭与俄罗斯·9世纪,建立,进入封建社会· 12世纪,分裂· 13世纪,被蒙古征服。伊凡三世统治时期,莫斯科公国赢得独立,成为整个罗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伊凡雷帝”),莫斯科公国变成沙皇俄国。此后,俄罗斯①对外:持续扩张,先后吞并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区,将疆域推进到太平洋。到17世纪末,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②对内:·严厉打击大贵族,加强沙皇专制;·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强化中央集权。2.扩张: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二)俄罗斯帝国二、拜占庭与俄罗斯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约1000—1300),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晚期(约1300—1500)则见证了可怕的灾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然而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却使之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美]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形成背景:罗马帝国灭亡、封建社会产生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庄园、农奴制度政治——王权加强:趋势、原因、表现思想——基督教会:经济、政治、思想经济——城市兴起:原因、概况、斗争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建立与发展《罗马民法大全》帝国衰亡课堂小结兴起扩张强化中央集权“……当工业和商业——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君主们开始照顾它的利益,以便借助资产阶级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罗马法便在所有国家中……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 ——马克思、恩格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