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题:14-18世纪,西欧通过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完成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改革:内战:统一:单元框架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重难点: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 主要内容和影响。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一)概念: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原意为“再生”,新的时代将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问题1: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实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问题2:文艺复兴为什么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材料: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他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马克思说,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①天主教势力强大;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未形成完整思想体系;③古典文化蕴涵人文主义思想;反对教会神学束缚,并不代表反对宗教信仰。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二)发源地:意大利(中心)(三)兴起原因:纺织业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材料1: 13—15 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材料2: 天主教会禁欲苦行的说教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但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他们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经济基础:欧洲中世纪晚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文化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并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三)兴起的原因:材料3: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材料4:教会则老调重弹,告诉人们,黑死病的发生是上帝因为人类行为不端而愤怒的结果,教士宣传说“上帝经常让瘟疫、悲惨的饥荒、冲突、战争和其他形式的灾难降临,借此来惩罚人类和警告人们悔改和走上行善的道路。” 如果要想灾难停止,只能祷告上帝。但事实是祷告并未能阻止人们的死亡,而且教会把人们集中起来进行祈祷,反而加速了人们的感染和死亡。——《黑死病、理性意识与文艺复兴》人才基础: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直接原因: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三)兴起的原因:经济基础:欧洲中世纪晚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社会环境:天主教会占据统治地位,禁锢思想,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并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要求冲破教会束缚直接原因: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科技支持: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极大便利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人才基础: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四)思想核心: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人文主义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以神为中心禁欲苦行来世观念蒙昧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禁欲,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的幸福崇尚理性、科学,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14 世纪 文学 三杰15 世纪 美术 三杰16 世纪 文学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十日谈》《神曲》《歌集》5. 主要成就但丁(1265——1321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神曲》插图《神曲》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地狱、炼狱和天堂)的过程。他在梦幻游历中遇到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薄伽丘(1313—1375 )出生于佛罗伦萨富商家庭,其代表作是《十日谈》,小说描写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轮流讲了100个故事,故书名《十日谈》。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感受文艺复兴《蒙娜丽莎》中世纪圣母西斯廷圣母(拉斐尔)达·芬奇(1452—1519)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认为艺术要表达和歌颂人的丰富的感情,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神性到人性中世纪的《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世纪宗教绘画,神要顶着光环,画面中的神不可以露身体,神不可以有表情,要庄重。有人形,无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描绘现世生活,作品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展现人的喜怒哀乐和人的内心世界。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感受文艺复兴《大卫》 《昼夜晨暮》 《哀悼基督》米开朗琪罗(1475—1564)专注人体,他的塑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扩展: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他从事创作20多年,写出37个剧本和150多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等多种题材,有“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如图),四大悲剧的诞生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材料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14 世纪 文学 三杰15 世纪 美术 三杰16 世纪 文学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十日谈》《神曲》《歌集》《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哈姆雷特》《李尔王》5. 主要成就:讽刺教会的虚伪宣扬人性的自由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五)主要成就: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 内容政治学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近代政治学之父”天文学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动摇神学理论基础开普勒 《新天文学》 行星三大定律布鲁诺 《论无限宇宙和世界》 宇宙无限论伽利略 研制天文望远镜、进行科学实验 发现新星体,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基拓展:16世纪以后形成高潮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五)影响:①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②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③思想:解放了思想,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④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⑤科技:提倡科学实验并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1、积极:2、局限: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集中在知识分子中上层,群众基础薄弱;③没有完全否定天主教会。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基督教希腊正教(东正教)罗马公教(天主教)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1054年第一次分裂16世纪第二次分裂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一)背景: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束缚(根本原因)西欧王权强化,民族意识增强③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④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②政治: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激化了社会矛盾(二)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1483-1546)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三)内容:1、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教徒上帝直接对话得救教皇因行称义教徒神职人员上帝间接对话得救“因信称义”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一方面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信仰自主权,另一方面尊重个人对信仰的理解,表达了对人的尊重。这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因行称义,就是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本质上是要维护教皇的权威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三)内容:1、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根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否定教会对神学说教的垄断2、《圣经》至上,上帝面前人人平等4、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5、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激发民族意识激发民族意识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四)结果:德意志形成新教——路德派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四)拓展:从德意志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新教改革者 新教派别 核心教义加尔文 加尔文教 (瑞士)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亨利 八世 英国国教 (英国)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②神职人员须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圣经》为唯一标准加尔文新教共同点: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民族国家的利益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五)性质:(六)影响: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教会权威)的思想解放和社会政治运动①思想:否定教会权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传播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②经济: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政治:打击教权,增强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④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背景 阶级 矛头 范围 影响 发源形式核心领域作用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波及整个西欧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意大利德意志主要在思想领域进行,知识分子阶层社会思想政治运动,群众基础广泛人文主义因信称义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在思想和社会领域扫荡了封建势力,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比较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主张和要求促进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体现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指向封建教会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6-17世纪)(一)背景:①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②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革命”(二)成就:领域 代表人物 内容天文学 波兰哥白尼意大利伽利略物理学 英国牛顿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基础利用天文观测证实“日心说”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状态,绝对时空观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6-17世纪)哥白尼(1473—1543)伽利略(1564—1642)牛顿(1643—1727)布鲁诺(1548—1600)材料: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他的后继者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四、近代科学的兴起 (16-17世纪)材料1:他(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摘编自《宋应星评传》材料2: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摘编自《牛顿传》据材料,概括传统科技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同。传统科技重实用和经验积累; 近代自然科学重实验、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方法(三)意义:①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②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一)背景: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根本);②政治: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束缚;③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科技: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二)含义:“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三)核心:理性主义——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人的思考——怎样思考(科学)——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政治理想:天赋人权、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四)性质:(五)发展历程: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高潮,拓展到欧洲、北美想一想:启蒙运动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出现?却又以法国为中心,在法国形成高潮?英国: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18世纪18世纪后期法国: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最为尖锐(根本原因);②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直接原因);③运动的拓展。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六)代表人物:【法】孟德斯鸠著作主张影响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论法的精神》②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法院君主议会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平衡与制约否定封建专制,防止个人独裁,奠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材料: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法国启蒙思想家【高潮:18世纪】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六)代表人物:【法】伏尔泰著作主张影响《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①抨击天主教会,提倡“天赋人权”;②寄希望“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著作主张影响《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民主共和、直接民主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法】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高潮:18世纪】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六)代表人物:【英】洛克(1632—1704)著作主张影响《政府论》首倡分权学说:立法权(议会掌握)、行政权和对外权(君主掌握)为英国君主立宪奠定理论基础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兴起:17世纪】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受巴克莱和洛克经验论的影响。他继承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否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提出不可知论。在对待哲学所面临的有关于在知识真假问题的情况下如何为之确定可靠的基础上,休谟与洛克甚至与笛卡尔也是一致的。他主张哲学就是研究人性的科学,所有科学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人。而对于人这个科学本身所能给与的唯一牢靠的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六)代表人物:著作主张影响【德】康德《国富论》【英】亚当·斯密①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②主张自由竞争。“现代经济学之父”著作主张影响《纯粹理性批判》①认为人非工具,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②主张民主、自由、平等;③自由也要自律,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欧洲其他启蒙思想家【拓展:18世纪后期】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七)影响:③世界: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①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②政治: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④局限: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民主、自由、平等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规划理性蓝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