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课标1.22】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第7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最终导致了一个奇特的外交格局:奥地利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交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的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印证了俾斯麦的预言,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帝国争霸:一战前的明争暗斗》欧洲 “火药桶”?帝国主义的扩张+民族主义的泛滥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事后不久,德奥集团即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宣战消息发表后,前往前线的德国士兵热烈欢呼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失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Q: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一战有何内在关联?急需加大资本输出列强急需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平衡?一、失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激化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德矛盾俄奥矛盾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同盟国协约国一、失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激化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修昔底德陷阱”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德矛盾俄奥矛盾一、失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1.深层根本原因: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瓜分世界的争斗2.中层具体原因:①主要列强的矛盾激化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②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3.突发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Q:由此可知一战的实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在一九一四年,广大群众享受了几乎半个世纪的和平生活,他们对于战争又能知道些什么呢?他们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几乎没想到会有战争。……所以,在一九一四年八月,新兵们向母亲高喊:“我们一定会回来过圣诞节。”在农村和城市,谁还记得起“真正”的战争是个什么样子?在老百姓看来,一九一四年的战争也不过是一次浪漫色彩的短暂郊游,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甚至有些年轻人生怕错过一生中绝妙的机会,所以急急忙忙跑去报名参军,在开往激烈战场的列车里欢呼、歌唱,整个奥地利帝国的血管里都鲜血沸腾,头脑发热,忘乎所以。——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昨日世界》“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皇威廉二世二、失控:一战进程 5+31.欧洲战场三条战线西线英法VS德南线奥VS俄塞东线德奥VS俄西线:决定性战场2.一战的五个年头、三个阶段19141915191619171918速战速决的幻想绵延过长的战线旷日持久的阵地战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其它第二阶段 胶着相持阶段 1915年 东线 南线1916年 西线第三阶段 1917年 1918年 马恩河战役(德国施里芬计划“速决战”破产)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困境①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转折点、飞机、毒气)②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规模最大、首现坦克)③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以工代兵)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11.11同盟国战败Q:梳理教材完成表格?二、失控:一战进程 5+3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在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二、失控:一战进程 5+3Q:指出一战特点?——以上数据均来源于纪录片《世界通史100集》如何维系一战后的和平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宽容最大程度限制扶持经济封锁武装干涉国家利益意识形态苏俄社会主义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时间:1919.1.18—6.282.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3.参会国家:英美法等27国代表4.目的:处理战败国和战争遗留问题,实则为主要战胜国瓜分战利品5.主要条约:《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三巨头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时间:1919.1.18—6.282.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3.参会国家:英美法等27国代表4.目的:处理战败国和战争遗留问题,实则为主要战胜国瓜分战利品5.主要条约:《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三巨头主要内容——1.战争罪责→德国及其盟国承担2.赔款→德国及其盟国向战胜国支付战争损失3.疆界→西边: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东边:承认波兰复国(划出“波兰走廊”);南边: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独立4.殖民地→德国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山东权益移交日本)5.裁减军备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掠夺屈辱苛刻四大帝国解体(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沙俄);出现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时间:1921—1922年2.地点:美国华盛顿3.参会国家:美英中日等九国代表4.目的:划分亚太地区利益5.主要条约:《九国公约》等主要内容——1.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2.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仍保留了诸多特权。3.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来: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②③④⑤反对秘密外交,打破英法私下瓜分世界的企图主张开放的海洋,打破英国海上霸权主张开放的贸易,“门户开放”的进化主张各国裁减军备,抵消美国军事劣势建立国联,以提出者身份攫取领导权动机:建立美国霸权!影响:勾勒美国霸权的基本原则;作为停战谈判的基础,推动大战结束;推动了国联的建立,但美国未加入;顺应了战后和平的发展趋势……由来: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制度: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对战败国殖民地的瓜分,也是更为隐蔽的新殖民方式。加剧了____与_____之间、____与______之间的矛盾。由来: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制度: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原则:全体一致原则?——国际联盟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由来: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制度: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原则:全体一致原则——国际联盟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英法操纵下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是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联盟国联的成立是运用国际法协调国际纠纷的新形式,顺应战后和平民主的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但由于其“全体一致”的机制缺陷以及国联实际上被英法操纵,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法操纵→美苏未加入国联,缺乏普遍性全体一致原则委任统治制度没有武装部队→机制缺陷,无法制止战争发生→新一轮殖民地的瓜分→依赖大国援助,缺乏强制约束力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0年瑞士 日内瓦三、失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以及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新秩序。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3.国际联盟强权政治原则1919年德国民众抗议巴黎和会的决定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可敬的比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苏俄国徽(1918-1920)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反抗矛盾是真的秩序与和平是失真的Q: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2、确立了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由于重重矛盾而不稳定3、国际格局新变化: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帝国主义力量削弱实力下降世界优势地位有所动摇民族觉醒美国国际威望日益提高;俄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欧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美、俄4、改变了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和平反战思想、社会主义思潮、妇女地位等四、一战的影响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世界格局变化:(凡-华体系)欧洲中心(1914—1918)世界政府(国际联盟)反思二战未能阻止【课堂小结】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争夺世界的斗争激烈两大军事集团、极端民族主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雅尔塔体系:美苏主导机制缺陷【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联邦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21世纪以来最剧烈的地面战争终于爆发,展开双翼牢据极北之地的双头鹰宪兵与翱游在第聂伯河上空的翔隼战成一团。但大家是否还记得:32年前这两者都还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列宁《火星报》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工业化1898190019031861191719181921192219241937农奴制改革列宁逝世基础梳理浏览全文,根据下列时间点找出重大事件,完善时间轴。理论与实践革命与建设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预测共产主义将从何处开始……列宁主义的判断“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多国同时一国胜利继承与发展一、列宁主义的形成经济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 不断发展。政治基础 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基础 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 。思想基础 1900年列宁创办 ,宣传 。组织基础 1903年, 党的建立。指导思想根本原因 沙皇专制统治阻碍了俄国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沙皇专制产业工人《火星报》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Q: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蕴含了哪些革命因子?马克思主义1.背景2.主要内容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的前夜”对俄国国情的认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革命方式和革命前途工人阶级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影响①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列宁主义③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④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一、列宁主义的形成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1917年3月1917年4月1917年7月1917年11月推翻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局面政权交给___________沙皇专制统治临时政府Q:临时政府做了什么?对外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Q:什么方向?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全部转到临时政府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____次日,召开___________________冬宫Q: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Q:夺权方式?武装斗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二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无视弱小民族利益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