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关键词:分封制、铁制农具和牛耕、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甲骨文、青铜器。基本线索:(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进一步推广,使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进程。(3)战国时期,“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百家争鸣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单元线索单元时间轴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目标概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素养目标 1. 通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史事,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战国七雄”,知道这一时期战争性质和战争规模的变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 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知道改革的主要目的;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 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知道铁制农具和牛耕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唯物史观、历史解释)4. 了解都江堰的修建时间、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知道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知识梳理长平之战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度量衡军功综合国力统一中国李悝县制户籍制度耕织中心城市李冰成都平原看图说史1. 战国_________及纹饰展开图2. __________方升铜壶商鞅3. 战国时期__________双镰铁范延伸拓展吴起变法:吴起本是卫国人,初仕于魏,后来入楚,深得楚悼王赏识,由县守升任令尹,主持变法。他针对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弊病,集中进行政治改革:一是废除贵族特权,打击贵族势力;二是整顿吏治,精简机构。变法开始后,楚国的政治面貌为之一变,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军事能力大大提高。不久,楚悼王去世,吴起被杀,变法随之夭折。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据史书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吴越争霸B. 三家分晋C. 田氏代齐D. 齐魏争霸B2.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已经常态化,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城濮之战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A. 诸侯兼并争霸B. 奴隶制的瓦解C. 生产技术提高D. 封建制度确立A3.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就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据此可知,当时( )A. 各国经济实力增强B. 诸侯争霸野心强烈C. 分封制度彻底崩溃D. 统一趋势不断增强D4. 战国时期,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变法规定凡贵族封君的子孙,已传至三代以上者收回爵禄,商鞅变法规定贵族中凡未立军功者不得入贵族籍。这些规定( )A. 注重维护贵族的政治特权B. 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化的需要C. 旨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D. 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确立B5. (2023济南·改编)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一系列变法措施中,与“平斗桶权衡丈尺”相关的是( )A. 确立县制B. 统一度量衡 C. 奖励军功D. 鼓励耕织B6. 【历史解释】“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据此可知,商鞅变法(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导致秦国从此一蹶不振C. 维护了贵族的利益D. 为秦实现统一奠定基础D7. 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牛耕的进一步推广B.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D. 军队战争力显著增强A8. (2023随州·改编)题8图所示为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这反映了( )A. 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B. 春秋时期的货币制度C. 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D. 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D9. (2023郴州)“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推动“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A. 灵渠B. 郑国渠C. 都江堰D. 大运河C10. 战国时期,秦国工匠们充分利用自然特点,合理安排引水、泄洪、排沙、岁修等工作,使都江堰成为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一座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主要体现了( )A. 铁器的推广应用B. 秦国国力的强大C. 商鞅变法的影响D. 劳动人民的智慧D二、非选择题11.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中期,在秦国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的同时,齐威王开始任用邹忌进行改革。……整顿吏治,建立官吏奖惩机制;举贤任能,重视招揽人才,使齐国稷下学宫逐渐成为人才集中之地;重赏进谏者,促进了齐国政治的清明。……这些措施使得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并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摘编自郑君华、葛实如《中国改革史》材料二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与春秋时期相比有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都市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商人为使自己的商品畅销,除了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外,还注重对产品的宣传。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广告形式。早期的商业广告,还会利用名人效应等手段,使其能够不断起着招引客人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邹忌改革的主要措施。(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措施:整顿吏治,建立官吏奖惩机制;举贤任能,重视招揽人才;重赏进谏者;等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广告出现的原因。(4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原因: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进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商人在商业贸易中推动商品畅销的需要。(4分,每点2分)题型专练归纳概括类材料: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变法。李悝一方面提出“尽地力”,统一分配耕地;另一方面采用“平籴法”,即丰收年由国家以平时的价格收储百姓手中的余粮,等到欠收年粮食短缺时再以平价卖给百姓。用人方面,李悝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有功劳者才有资格享受物质奖赏、得到爵位。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李悝写下《法经》六篇,把盗、贼列为惩治对象,并制定《杂律》加以惩处。——摘编自高专诚《战国前期李悝变法的历史反思》设问: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4分)归纳概括类题目需要通读材料、分点作答,本题可从经济、政治、司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题思路经济方面:在农业上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政治方面: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司法方面:制定《杂律》,惩治盗贼,维护社会秩序。(4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