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七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七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讲义)

资源简介

(共101张PPT)
第十七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标要求
考情回顾
考点 考题 考情分析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 2022·江苏高考,11;2021·广东高考,13 高考试题主要结合自然科学成就的取得,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结合哲学家的具体观点,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哲学的基本派别 2024·甘肃高考,8;2024·广东高考,9 2023·北京高考,5;2023·福建高考,11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024·湖南高考,3;2023·海南高考,9 2022·广东高考,16 关键词: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思维导图
哲学是什么







本义:热爱智慧、①_________的学问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派别


与世界观方法论
与具体科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②_____方法论,方法论③_____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④_____
具体科学的进步⑤_____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⑥_______________的指导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⑦_____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⑧_____的
基本形态:⑨_________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⑩_____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 _______意识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 _____________
科学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追求智慧
决定
体现
统一
推动
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原
派生
古代朴素
辩证
依赖于
客观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特征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 _______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 _______和革命性的统一
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观
科学性
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追求智慧的学问
核心考点一
课时精练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核心考点二
内容索引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考点三
追求智慧的学问
核心考点一
1.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③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认识世界)
哲学的作用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正确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
区别 含义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 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哲学 世界观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二者都来自生活实践,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归纳提升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 哲学 具体科学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 ②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
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归纳提升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纠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世界观是人们自觉研讨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纠正: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思想,人人都有,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
微点澄清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纠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但不影响世界观。
4.真正的哲学是百科之母,为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纠正: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真正的哲学也不是百科之母,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是具体方法。
考向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典例1 (2021·广东高考)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错误。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认为“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的观点是错误的,③排除。故本题选B。
考向二 哲学与具体科学
典例2 (2022·江苏高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
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

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动力系统等都属于具体科学,其研究成果为哲学家提供帮助,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D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涉及透过现象看本质,A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量变的过程。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不是事物发展中的一次质变,C不选。
易错点一 误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加练1 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有人认为,活用生僻字不仅用词贴切、生动,而且唤起了大家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兴趣,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也有人认为,生僻字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应该大胆舍弃。对生僻字的不同态度体现了
A.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影响人们的行动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对生僻字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体现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错误。
对生僻字的不同态度不体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 颠倒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加练2 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因此应该认真学好哲学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
D.哲学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要认真学好哲学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D错误。
将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B排除。
返回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核心考点二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从社会实践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常见观点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合理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 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
共同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区别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王阳明: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 么”的问题,是源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是流
联系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②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
归纳提升
1.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纠正: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
纠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
微点澄清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纠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纠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也存在局限性,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考向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例1 (2023·北京高考)“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材料中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人们看到壮丽山水,会说像画一样美;看到美丽的画,会说画得跟真的一样棒。由此可见“如画”与“逼真”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A正确。
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B错误。
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属于不可知论,C错误。
材料不涉及山水与丹青的联系,D排除。故本题选A。
区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
①如果材料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如“气者,理之依也”或者“理生万物”,体现的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②如果材料涉及人类的某项新科学发现,体现的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方法点拨
考向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典例2 (2024·甘肃高考)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句话强调了存在(即物质)是首要的、基础的,而思维(即意识)则是次要的、派生的,这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即是被感知”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①符合题意。
“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和“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两句话都强调了理念(即意识)或思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不选。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有其固有的、不变的规律,这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则强调了心(即意识)就是理(即宇宙万物的本质或规律),这符合唯心主义的观点,③符合题意。
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选。故本题选B。
易错点一 混淆哲学派别
加练1 (2024·广东高考)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
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
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这属于唯物论,②排除。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者的思想动机均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是脱离了社会存在,④排除。
关键词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认真审题,先找到材料中属于“物质”的关键信息,如“金、木、水、火、土”“元气”等,再找出材料中属于“意识”的关键信息,如“心”“理”“绝对精神”“观念”等,最后依据题意判断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方法点拨
易错点二 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二元的
加练2 “元宇宙”是利用数字技术形成的高度沉浸式虚拟化的数字世界。伴随着元宇宙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未来人们大量的工作和生活活动都将在元宇宙场景中发生。鉴于该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我们有必要在这一技术梦想还未完全实现之前进行深入的哲学审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元宇宙与真实世界并存揭示了世界的二元本质
B.技术变革带来了新哲学问题,将推动哲学发展
C.元宇宙的出现是意识主动创造客观规律的结果
D.元宇宙中虚拟世界的发展将改变社会生活本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本质“二元论”是错误的,A错误。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意识主动创造,C错误。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元宇宙中虚拟世界的发展恰恰是实践的产物,D错误。
返回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考点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历史必 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历史使命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了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历史使命。
模块融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核心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①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贡献 精髓:实事求是
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形成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贡献 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位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贡献 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不是完成了这一认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微点澄清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是否关注人民需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
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毛泽东思想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纠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考向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基本特征
典例1 (2024·湖南高考)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
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说法错误。
“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故本题选D。
考向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典例2 恩格斯撰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论著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完备的体系避免和修正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片段化、庸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由外交思想、文化思想在内的若干部分共同构成。这表明
①用以把握和引领时代的理论是绝不能脱离其所在时代的实践的
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③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都是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
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题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没有涉及理论绝不能脱离其所在时代的实践,①不符合题意。
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④错误。
易错点一 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加练1 (2023·海南高考)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①不符合题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 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加练2 (2024·岳阳三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上述观点告诉我们
①哲学源于人的实践活动,革命的理论产生于革命的实践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成功之道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材料主要是强调革命理论具有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作用,即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①是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不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范围内各国的革命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不能认为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④说法错误。
返回
课时精练
对一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C A A C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D D C A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选择题
1.东周时期,李耳(老子)拜师商容时,商容让他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问他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随着位置的后移,李耳回答如下图所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这启示我们
①只要在反复实践中进行科学思维,归纳也
可以推出必然结论
②哲学智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可以指导生活
③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与事物的距离越远,越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是或然推理,推出的不是必然结论,①错误。
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④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2.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社会热点词汇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一大热门主题。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③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材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没有体现哲学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3.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赞同渐进式延迟退休,有人认为按照工龄退休更加合理。由延迟退休引发的不同意见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必然作出不同的判断
②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世界观影响,世界观不同对事物认识可能不同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与人们的立场有关,立场不同可能会导致结论不同
④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认识不同,对二者有无同一性的争论可能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可能会作出相同的判断,也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排除①。
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认识不同,会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而不是对二者有无同一性的争论可能发生,④排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4.2024年8月6日,中国网球队运动员郑钦文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远大的梦想,唯有坚持才能抵达”。这位21岁的姑娘,用自己的奋斗与努力,夺得中国网球在奥运女单项目上首枚金牌,创造了历史。郑钦文的事迹启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
①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
②砥砺奋斗,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③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
④以努力拼搏的方法论来调整自己的世界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错误。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通过方法论来调整世界观说法错误,④不选。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5.网络热词“躺平”的出现,映射出“眼前的苟且”与“诗意的远方”在个人头脑中的短暂交锋。“躺平者”有的不愿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不真为,不喊号子不拉纤,卷起袖子一边看;有的不敢为,宁可不干事,但求不出事。从哲学角度讲,材料体现了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④追求真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③错误。
追求真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④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6.(2024·浙江6月选考)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说明了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不同,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故①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涉及物质的内涵,故④排除。
②③符合题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7.2024年7月,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同时揭示了水分子和铵在月球上的真实存在形式。该研究成果
①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可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作出正确的回答
③印证了具体科学的进步需要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
④证明自然科学的进步不能否定月球依然是神秘莫测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材料没有体现正确世界观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强调的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③不符合题意。
世界是可知的,月球不是神秘莫测的,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能够获得对月球的认识,④错误。
16
8.2024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平均气温创下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现增多趋势,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这反映了
①意识对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②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能离开意识的指导
③意识支配着人类在想象中创造现实世界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且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能离开正确意识的指导,②说法错误。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现实世界,不是在想象中,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起支配作用,③说法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9.(2024·河北模拟预测)下列选项对漫画中“祈祷改变的不是神的意志,而是祈祷者的心态”解读正确的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①漫画中的主人公意识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②漫画中的主人公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③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④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思维与存在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
漫画中的主人公向神祈祷,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无关,①不选,②符合题意。
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祈祷对人的心态的影响,即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并没有反映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③符合题意,④不选。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0.(2023·福建高考)在开发软件与拍摄过程中,刘博士从一次次失败中发现“空间站不根据我算出的轨迹走”,进而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相通的是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题干中“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的说法承认先有精神性的“理”,后有物质性的“气”,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
②的说法主张世界的本原在于物质性的阴阳二气,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
③的说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
④的说法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主张运动是心灵(意识)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1.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说法与题中观点所属哲学派别最接近的是
A.心之官则思
B.原子是“宇宙之砖”
C.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D.只有物质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它来衡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人是机器”的观点具有机械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A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均不符合题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2.人们往往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忽视注意力之外的信息和事实。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有的信息发布者借助人工智能,投用户所好进行精准分发,用户慢慢地就只看到自己所关注的信息,认知越来越封闭。有人因此认为,“事实因忽视而消失”。该观点
①把人们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以偏概全,忽视关注之外的信息,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③启示我们要发挥意识的能动创造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④没有看到消失的只是人们对关注之外的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事实本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把人们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错误。
该观点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3.战国初期的墨子主张兼爱。他认为,一切灾害都产生于“别”。所谓“别”,即偏爱、自私。人们各自从偏爱出发,亏人以遂其私,所以产生了“交相恶”。拯救的办法是“以兼易别”。所谓“兼”,即每个人都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对此,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兼爱可以免除灾害,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②主张兼爱以免除灾害,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③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以免交恶,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④“不相爱”就引来祸篡怨恨,体现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①错误。
让人们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以免交恶,这是不现实的,不是从实际出发,③排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②它如实反映了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
③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终极真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原理,并没有如实地反映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②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它并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通向真理的道路,④错误。
16
1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④与时俱进是其独特的理论品质,不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案,④错误。
16
16.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关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作出以下回答。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6
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
①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
②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返回
材料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站在时代前沿,没有涉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也没有体现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②不符合题意。
15
16第十七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要求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2.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情回顾
考点 考题 考情分析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 2022·江苏高考,11;2021·广东高考,13 高考试题主要结合自然科学成就的取得,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结合哲学家的具体观点,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哲学的基本派别 2024·甘肃高考,8;2024·广东高考,9 2023·北京高考,5;2023·福建高考,11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024·湖南高考,3;2023·海南高考,9 2022·广东高考,16
关键词: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核心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③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认识世界)
哲学的作用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提醒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正确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
区别 含义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 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二者都来自生活实践,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归纳提升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 ②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
归纳提升 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纠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世界观是人们自觉研讨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纠正: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思想,人人都有,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纠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但不影响世界观。
4.真正的哲学是百科之母,为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纠正: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真正的哲学也不是百科之母,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是具体方法。
考向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典例1 (2021·广东高考)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认为“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的观点是错误的,③排除。故本题选B。
考向二 哲学与具体科学
典例2 (2022·江苏高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  )
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
答案 D
解析 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动力系统等都属于具体科学,其研究成果为哲学家提供帮助,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涉及透过现象看本质,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量变的过程。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不是事物发展中的一次质变,C不选。
易错点一 误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加练1 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有人认为,活用生僻字不仅用词贴切、生动,而且唤起了大家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兴趣,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也有人认为,生僻字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应该大胆舍弃。对生僻字的不同态度体现了(  )
A.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影响人们的行动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答案 C
解析 对生僻字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体现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错误。对生僻字的不同态度不体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 颠倒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加练2 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因此应该认真学好哲学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
D.哲学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要认真学好哲学
答案 C
解析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D错误。将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B排除。
核心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从社会实践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常见观点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合理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
共同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区别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源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是流
联系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②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归纳提升 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
1.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纠正: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
纠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纠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纠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也存在局限性,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考向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例1 (2023·北京高考)“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人们看到壮丽山水,会说像画一样美;看到美丽的画,会说画得跟真的一样棒。由此可见“如画”与“逼真”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A正确。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B错误。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属于不可知论,C错误。材料不涉及山水与丹青的联系,D排除。故本题选A。
方法点拨 区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
①如果材料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如“气者,理之依也”或者“理生万物”,体现的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②如果材料涉及人类的某项新科学发现,体现的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考向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典例2 (2024·甘肃高考)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句话强调了存在(即物质)是首要的、基础的,而思维(即意识)则是次要的、派生的,这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即是被感知”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①符合题意。“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和“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两句话都强调了理念(即意识)或思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不选。“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有其固有的、不变的规律,这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则强调了心(即意识)就是理(即宇宙万物的本质或规律),这符合唯心主义的观点,③符合题意。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选。故本题选B。
易错点一 混淆哲学派别
加练1 (2024·广东高考)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
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
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这属于唯物论,②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者的思想动机均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是脱离了社会存在,④排除。
方法点拨 关键词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认真审题,先找到材料中属于“物质”的关键信息,如“金、木、水、火、土”“元气”等,再找出材料中属于“意识”的关键信息,如“心”“理”“绝对精神”“观念”等,最后依据题意判断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易错点二 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二元的
加练2 “元宇宙”是利用数字技术形成的高度沉浸式虚拟化的数字世界。伴随着元宇宙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未来人们大量的工作和生活活动都将在元宇宙场景中发生。鉴于该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我们有必要在这一技术梦想还未完全实现之前进行深入的哲学审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元宇宙与真实世界并存揭示了世界的二元本质
B.技术变革带来了新哲学问题,将推动哲学发展
C.元宇宙的出现是意识主动创造客观规律的结果
D.元宇宙中虚拟世界的发展将改变社会生活本质
答案 B
解析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本质“二元论”是错误的,A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意识主动创造,C错误。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元宇宙中虚拟世界的发展恰恰是实践的产物,D错误。
核心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历史使命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了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模块融合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历史使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核心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提醒 ①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贡献 精髓:实事求是 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形成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贡献 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位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贡献 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提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不是完成了这一认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是否关注人民需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
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毛泽东思想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纠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考向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基本特征
典例1 (2024·湖南高考)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说法错误。“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故本题选D。
考向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典例2 恩格斯撰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论著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完备的体系避免和修正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片段化、庸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由外交思想、文化思想在内的若干部分共同构成。这表明(  )
①用以把握和引领时代的理论是绝不能脱离其所在时代的实践的
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③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都是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
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没有涉及理论绝不能脱离其所在时代的实践,①不符合题意。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④错误。
易错点一 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加练1 (2023·海南高考)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①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 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加练2 (2024·岳阳三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上述观点告诉我们(  )
①哲学源于人的实践活动,革命的理论产生于革命的实践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成功之道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是强调革命理论具有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作用,即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①是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范围内各国的革命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不能认为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④说法错误。
课时精练
[分值:48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东周时期,李耳(老子)拜师商容时,商容让他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问他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随着位置的后移,李耳回答如下图所示。
这启示我们(  )
①只要在反复实践中进行科学思维,归纳也可以推出必然结论
②哲学智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可以指导生活
③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与事物的距离越远,越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是或然推理,推出的不是必然结论,①错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④错误。
2.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社会热点词汇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一大热门主题。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③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没有体现哲学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
3.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赞同渐进式延迟退休,有人认为按照工龄退休更加合理。由延迟退休引发的不同意见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必然作出不同的判断
②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世界观影响,世界观不同对事物认识可能不同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与人们的立场有关,立场不同可能会导致结论不同
④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认识不同,对二者有无同一性的争论可能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可能会作出相同的判断,也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排除①。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认识不同,会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而不是对二者有无同一性的争论可能发生,④排除。
4.2024年8月6日,中国网球队运动员郑钦文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远大的梦想,唯有坚持才能抵达”。这位21岁的姑娘,用自己的奋斗与努力,夺得中国网球在奥运女单项目上首枚金牌,创造了历史。郑钦文的事迹启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  )
①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
②砥砺奋斗,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③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
④以努力拼搏的方法论来调整自己的世界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通过方法论来调整世界观说法错误,④不选。
5.网络热词“躺平”的出现,映射出“眼前的苟且”与“诗意的远方”在个人头脑中的短暂交锋。“躺平者”有的不愿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不真为,不喊号子不拉纤,卷起袖子一边看;有的不敢为,宁可不干事,但求不出事。从哲学角度讲,材料体现了(  )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④追求真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③错误。追求真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④错误。
6.(2024·浙江6月选考)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说明了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不同,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故①错误。题干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涉及物质的内涵,故④排除。②③符合题意。
7.2024年7月,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同时揭示了水分子和铵在月球上的真实存在形式。该研究成果(  )
①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可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作出正确的回答
③印证了具体科学的进步需要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
④证明自然科学的进步不能否定月球依然是神秘莫测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正确世界观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强调的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③不符合题意。世界是可知的,月球不是神秘莫测的,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能够获得对月球的认识,④错误。
8.2024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平均气温创下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现增多趋势,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这反映了(  )
①意识对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②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能离开意识的指导
③意识支配着人类在想象中创造现实世界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且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能离开正确意识的指导,②说法错误。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现实世界,不是在想象中,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起支配作用,③说法错误。
9.(2024·河北模拟预测)下列选项对漫画中“祈祷改变的不是神的意志,而是祈祷者的心态”解读正确的是(  )
①漫画中的主人公意识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②漫画中的主人公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③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④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思维与存在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中的主人公向神祈祷,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无关,①不选,②符合题意。漫画中的文字反映了祈祷对人的心态的影响,即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并没有反映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③符合题意,④不选。
10.(2023·福建高考)在开发软件与拍摄过程中,刘博士从一次次失败中发现“空间站不根据我算出的轨迹走”,进而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相通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的说法承认先有精神性的“理”,后有物质性的“气”,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②的说法主张世界的本原在于物质性的阴阳二气,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③的说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④的说法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主张运动是心灵(意识)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
11.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说法与题中观点所属哲学派别最接近的是(  )
A.心之官则思
B.原子是“宇宙之砖”
C.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D.只有物质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它来衡量
答案 B
解析 “人是机器”的观点具有机械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A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均不符合题意。
12.人们往往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忽视注意力之外的信息和事实。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有的信息发布者借助人工智能,投用户所好进行精准分发,用户慢慢地就只看到自己所关注的信息,认知越来越封闭。有人因此认为,“事实因忽视而消失”。该观点(  )
①把人们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以偏概全,忽视关注之外的信息,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③启示我们要发挥意识的能动创造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④没有看到消失的只是人们对关注之外的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事实本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把人们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错误。该观点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13.战国初期的墨子主张兼爱。他认为,一切灾害都产生于“别”。所谓“别”,即偏爱、自私。人们各自从偏爱出发,亏人以遂其私,所以产生了“交相恶”。拯救的办法是“以兼易别”。所谓“兼”,即每个人都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对此,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兼爱可以免除灾害,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②主张兼爱以免除灾害,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③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以免交恶,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④“不相爱”就引来祸篡怨恨,体现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①错误。让人们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以免交恶,这是不现实的,不是从实际出发,③排除。
1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②它如实反映了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
③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终极真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原理,并没有如实地反映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它并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通向真理的道路,④错误。
1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④与时俱进是其独特的理论品质,不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案,④错误。
16.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关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作出以下回答。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  )
①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
②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站在时代前沿,没有涉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也没有体现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②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