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上册1.4 给植物画张“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上册1.4 给植物画张“像”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4.给植物画张“像”【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认识植物的主要特征,知道它们生活在相应环境中。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观察和画像记录,能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的联系。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观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特征。
态度责任目标
●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4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中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说出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找到不同植物的特点,并通过观察、记录、思考、讨论等方法,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从而树立爱护植物、保护生命的意识。
本课同样有四个部分。聚焦板块通过展示身边的美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人们经常给植物拍照或画“像”,进而聚焦问题“怎样画植物才真实 ”。探索板块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观察,掌握植物的主要特点,了解植物的名称和生长环境,并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同时做成一幅作品,体现跨学科学习的意识。研讨板块通过对画像的讨论,判断学生是否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了记录,同时提出让学生去观察、记录家里的植物,引导学生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拓展板块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并记录自己种的植物,通过对植物连续观察,了解它们发生的变化。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科学的观察方法,也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了多种植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并能够用一些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植物。在前面的学习中,重点是观察和描述,因此在记录的方法上,学生还未掌握画简图等记录方法。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科学、规范,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另外,在给植物画“像”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关注植物的名称和生长环境,学生对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教师多进行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观察,了解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生长环境,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
难点: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四)教材解读
探索1:让学生观察植物的主要特点,强调记录植物时需要基于真实地观察。这里观察的可以是整体的特征,也可以是植物细节的部分,还可以是植物生长的环境等。
展示吊兰的图片,并给出描述植物特点的提示:有细长的叶子,指向观察植物的结构特点。吊兰的特点比较明显,叶子是细长的,那么在记录的时候,也需要把这些记录下来。
探索2:让学生给植物画“像”,指向对植物画简图的记录方式。画“像”的要求:①写出它的名称,这里教师可以提供带名称的植物,将植物名称直接展示给学生;②画出它长在哪里,可以指向让学生画出“土培”和“水培”等不同的生活环境;③画出它的样子和特点,指向对植物特点的观察。
展示学生的作品,以学生的视角观察和记录的植物,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名称、主要特点、生活环境。
记录单: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写植物的名称、记录的日期、真实记录植物的样子和特点。在给植物画“像”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图画的旁边标注文字,写上植物的特点或者生长的环境等。
研讨1:总结本课的内容,归纳记录植物的方法,并展示记录效果。
研讨2:联系实际,观察家里的植物,并尝试说出家里种的植物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爱护植物。
拓展;呼应第1课的情境和活动,希望学生能继续种植、观察植物,把科学活动延续到课外。
(五)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种植的植物、观察记录单。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贴好植物名片的各类植物、教师自己画的植物的“像”。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到植物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在本课中,教师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从而找到各种植物的明显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植物的记录,了解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点,认识到植物生长环境的不同。通过拓展环节中对植物的持续性记录,又可以发现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课给出了一个情境——大片向日葵, 旁边还加入了文字“人们经常给植物拍照或画‘像’”, 从画面和文字去体现日常生活中美丽的植物和我们的记录方式。
1.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种植物,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高大的树木、低矮的草、鲜艳的花朵等各有特色的植物,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植物的特点。总结: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它们把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五彩缤纷,也像好朋友一样陪在我们的周围。
2.聚焦:怎么画植物才真实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比如以“邀请了家里的一位植物好朋友来到我们教室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好朋友生长在家里的哪些地方,它们是什么样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请带来植物的学生对自己的植物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后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植物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照顾方法等,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真实记录植物的特点。
3.探索:给植物画张“像”
这个环节可以采用三个活动来层层递进,达到给植物画张“像”的目的。
第一个活动为观察植物好朋友的特点。可以用小组观察的方式进行,在小组观察完了之后,请学生说一说植物的特点,教师也可以提供科学性的表述语句,帮助学生回答,比如“我是吊兰,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学生在进行介绍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将学生所说的特点记录并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也意识到,在给植物画“像”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观察。
第二个活动为植物示范画像。通过活动1的观察,在黑板上逐步呈现植物的画像,并且一边画植物,一边渗透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特点、植物生活的环境等。教师提供的植物建议特征明显、结构简单,比如细长叶子的吊兰、开花的杜鹃等,也可以提供不同培育方式种的植物,比如水培的、土培的,甚至还可以到校园里去观察。
第三个活动是选择一种植物画 “像”。这个活动是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每个人都将观察到的内容画下来,是前两个活动的延续,教师也可以提供部分学生的手绘图,但要提醒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这里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绘制时间,大概可以控制在10 ~ 15 分钟。学生绘制完成之后,再进行交流介绍。
让一年级学生画植物是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在学生画图前,通过板书示范画、学生 黑板演示画等形式,指导学生画出植物的主要特点,既可画局部也可画整体。
用什么植物来画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可以选择结构相对简单的植物画像,如狗尾草、萝卜、大蒜苗、单株薄荷等。
可以让学生对植物画像进行整体装饰,例如在四周加上边框,或者涂色美化,甚至可以把植物画像装入相框,体现科学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
4.研讨:爱护植物
研讨1是运用记录单,对画像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认真观察了植物的特点,是否真实记录了植物的样子。教师除了要进行记录方法的引导之外,还要提出认真观察、实事求是记录的科学要求。
研讨2可以让学生再次总结性地提出,植物在我们周围,是我们的好朋友,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提出延伸性做法一了解家里的植物,知道植物的名称,观察植物的特点,也可以尝试进行记录。后面可以追问:“既然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植物呢 ”这里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加回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渗透“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条件”等科学观念。
5.拓展:继续观察我们的植物
这个环节是继续观察、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了解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种植的植物的过程性图片,让学生发现植物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带来过程性图片或者自己种植的植物,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上台展示讲解植物的变化,或通过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单来展示植物的变化。同时,要提出观察任务,需要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长期的观察。
(七)教学评价建议
自我评价从“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我会听 安静倾听
我会说 交流分享“我的植物画像”
我会做 主动交流分享
会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
文字提示:指出日常生活中记录植物的方式有拍照、画画等,也为本课的任务埋下伏笔。

情境图:是一片向日葵,突出了向日葵的主要特征,展示其美丽姿态。
聚焦: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画画是记录植物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提出问题:怎样画植物才真实 这就让学生思考画植物前,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