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6.校园里的植物【教材解读】(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科学思维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形特征。探究实践目标●在实地观察中,能通过画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态度责任目标●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周围植物的形态,对常见植物的外形特征产生探究兴趣。(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单元第6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本课将综合运用前5课学习的观察方法,走出教室,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植物,这是对前几课学习的整体回顾。本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让学生能够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描述其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提高交流汇报的能力,增强探究植物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同样有四个板块。聚焦板块通过提问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探索板块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记录校园里的植物。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在研讨板块,学生整理自己的记录单,交流观察到的植物和遇到的新问题。拓展板块是引导学生课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者田野里去认识一些蔬菜、水果,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植物,我们吃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等也是植物。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植物,知道了植物有的生长在土壤里、有的生长在水里、有的是无土栽培,通过种植植物等活动知道了植物会生长变化,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一年级学生会很兴奋,难以自我约束。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需要分好小组,明确任务,着重强调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答疑、指导记录,帮助学生有序且有效地开展活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形特征。(四)教材解读探索1:明确表示要学生走出教室,进入校园去观察、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提醒学生在进入校园观察前需要做一些准备。比如需要思考观察和记录方法。在这里可以回顾观察植物的方法,划定大致的观察范围,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出示了笔和记录夹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安全提醒:第一次带学生在校园观察,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远离池塘和电线等处。探索2: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时可以继续画示意图记录。记录单中第1幅图作为示范,告诉学生把找到的植物画在方框中,不要求画得很像。方框有2个,可以记录自己最喜欢或者是最想记录的植物。记录单的最后填写认识了几种植物,学生要根据真实情况填写。这既是对观察结果的统计,又指向校园植物的多样性。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交流新的发现。研讨1:总结学生在校园里找到的植物,体会校园中植物的多样性。不同的学校出现的植物会不同,因此校园常见的植物名称和特征会有不同。研讨2:在观察校园植物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问题,比如有的植物落叶了,有的植物没有,还有的植物不认识等,要鼓励学生分享交流,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这些新问题或疑惑可以在课堂上解决,也可以作为课后探究任务。(五)教学准备学生:铅笔、橡皮、观察记录单。教师:校园植物视频或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本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主动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并激发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1.聚焦:校园里有哪些植物教师可以出示校园里拍摄的植物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有很多植物,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兴趣。通过前面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校园里的部分植物,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学生会说一些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和发现的地点,此时教师可以提出:“校园 里到底有哪些植物呢 想不想去观察一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激发。出去观察前要提示学生在观察时“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强化“植物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2.探索: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这个环节主要是探讨观察植物前的准备工作和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在出去观察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提醒。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教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教师和学生确认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本课的活动记录需要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第1幅图是示范,其他空格则由学生把找到的一种植 物画在方框中,如图所示。不要求画得很像,画出这种植物的大概样子即可,同时也可以在植物旁边画出其某一个细节特征,比如叶子形状、是否开花或者是否有果实。3.研讨: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地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点,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和追问:“这棵植物长在哪里 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 叶子是什么样的 这棵植物开花了,花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能够在课堂上解答的完成解答,不能在课堂上解答的可以留作课后探究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植物的兴趣。4.拓展: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田野,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水果。这个拓展部分,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几幅菜市场里蔬菜、水果的图片或者田野里农作物,比如水稻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菜市场、田野里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也是植物,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植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七)教学评价建议自我评价从“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在校园内的观察活动中,还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爱护植物、观察记录”等几个评价要素对自己观察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校园里的植物 ”自我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我会听 安静倾听我会说 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校园植物我会做 会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活动评价评价要素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小组合作 先后有序,不打闹爱护植物 仔细观察,不伤害观察记录 真实记录,我会画聚焦:通过向学生提问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积极了解校园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的植物,知道常见植物的特征。在自主观察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强化“植物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本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植物。情境文字有两个作用:①提醒学生校园里有很多植物,有的是高大的树木,有的是矮小的花草;②暗示学生后续的观察对象可以是高大的树木,也可以是矮小的花草。拓展:建议学生和家人一起到莱市场或者田野里去认识一些蔬菜、水果,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植物,我们吃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等也都是植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