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卓越联盟2024一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党和政府肯定了在这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卫生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党和政府关注劳动者健康状况的体现,故选B项: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有利于工程的推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疗卫生成为制约水利工程建设的瓶颈,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故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2.B【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清末小说家和插画家描绘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推行民主作风、重用贤臣的形象,希望中国能效法俄国通过改革来实现强国的月标,故选B项;描绘沙皇彼得一世的贤君形象不利于传播共和思想,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彼得一世移风易俗改革的内容,故排除C项;结合时代背景,“进良箴直臣”更多是从民族命运角度提出建议的,而不是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故排除D项。3.D【解析】材料表明,经院哲学家热衷于讨论虚无缥缈的宗教问题,可见当时的学术及思想文化神学色彩非常浓厚,故选D项;材料中的文化风气,不利于文化传播和大学的兴起,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争,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明显矛盾,故排除C项。4.D【解析】雅利安人迁徙至印度,在与本土文化交融中,种姓制度通过婆罗门教和法律《摩奴法典》固化等级,佛教则提供新的伦理框架,二者共同塑造古代印度社会结构,故选D项;A、B两项均涉及程度性错误,故排除A、B两项;C项存在时间错误,古希腊文明与古印度文明是平行发展的,故排除C项。5.A【解析】亚美尼亚人的贸易网络,成为葡萄牙开辟的新航路以及传统西亚一地中海商路的有机补充,助推了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故选A项;当时欧洲人大量从印度进口棉布,工业发展并不具备优势,故排除B项:C项夸大了亚美尼亚人活动的影响,故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座城市是“希腊化”时期新建城市的典型代表,亚历山大东征进入中亚地区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故选B项;公元前15世纪以前,阿富汗各地难以接触到希腊文化,故排除A项:阿富汗在公元1一4世纪和公元7一10世纪分别为贵霜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所统治,当时居于主流的文化均不是希腊文化,故排除C、D两项。7.C【解析】中心城市的涌现,打破了分封制、礼乐制对城市规模的限制,工商业者“富比王侯”,反映了传统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这些现象都是社会转型趋势的体现,故选C项:材料只提及中心城市人口的集中化,并不能反映人口总数激增,故排除A项:城市职能的转变是材料局部内容反映的表面信息,故排除B项;D项是对工商业者“富比王侯”的过度解读,故排除D项。8.D【解析】从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出,官方的“簿籍”对于一个人的姓名、身份、籍贯、犯罪记录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司法审判的流程、轻罪重罚的原则,故排除A、B两项: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5-544B·材料二古代北方民族南下通常是以激烈暴力的形式夺取政权的,尤其入主中原初期文明化程度又不高,被统治的汉民对其多有部夷。但不得不强调的是,看待中国历史上某一民族政权时,应分为不同阶段进行考察,不应忽视其文明化以后的善治,如此才能给予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一摘编自邵磊、孙美子《南北一体:古代北方民族的中国认同与统一意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晋南北朝多元正统观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些正统观所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任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对其统治予以评价。(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2021年,位于张家口的郑家沟积石冢(红山文化先民祭祀祖先的一种特有的墓葬形式)》出土了典型红山文化风格的玉猪龙。考古人员在郑家沟周围发现了同类型的积石冢138个。这些积石冢全部位于山顶,面积较小的也有几百平方米,可能是历经几代人的劳作才最终形成的。通过同辽西、内蒙古赤峰地区红山文化遗物的对比,学者发现郑家沟出土的玉器与红山玉器并非完全一致,这里出土的陶器与红山文化陶器有较大的差别,其文化风格更接近赤城、涿鹿等地发现的陶器。一摘编自郝莹玉《宣化郑家沟红山文化积石冢发现的启示》材料二(商王)祖乙迁邢后,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至盘庚迁般之前,共计四世六王均以邢为都,历时约125年。纣王帝辛时,“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为报答周公辅佐之恩,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邢侯簋(如下图所示)便是邢侯姬苴为祭祀周公所铸的,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北内丘。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邢台市襄都区委员会宣传部微信公众号《寻秘邢州·邢侯簋上的邢侯建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家沟积石冢文化呈现的时代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商和西周邢地治理所折射出的统治方式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治方式演变的历史意义。(8分)【高二历史第5页(共6页)】·25-544B·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阿拉伯数字是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因而得名阿拉伯数字。印度数字及其衍生而来的数字都是印度一阿拉伯数字系统中的数字。印度数字发明后,约在公元9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演变出两种阿拉伯人使用的数字:东阿拉伯数字和西阿拉伯数字。东阿拉伯数字和现在阿拉伯人使用的数字形式很相似,西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后被逐渐改进成现在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汉语,外来色彩日益淡化,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摘编自张铁文《阿拉伯数字引入汉语的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交流与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团花旧战袍。一引自曹翰《内宴奉诏作》(又名《退将诗》)注:曹翰(924一992),后周、北宋名将,曾在宋太宗召集的一场内宴上奉诏现场创作此诗。材料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提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嫩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一引自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注:柳永(约984一约1053),宋真宗时期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第,靠填词雏生,直到宋仁宗时幕年及第。材料三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众喜君犹不。父老争叹息,此事古未有。作者原注:浮梁(今属景德镇)父老言,自来作知县不买瓷器者一人,君(许彭年,北宋廉吏典范,宋仁宗时曾出任浮梁县令)是也。一摘自彭汝砺《送许屯田诗》(1)根据材料,指出这些诗词所反映的北宋社会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趋势出现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诗词作品的史料价值的看法。(4分)【高二历史第6页(共6页)】·25-544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44B历史参考答案.pdf 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