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昆明市东川区第三次历史诊断性测试2025年昆明市东川区第三次历史诊断性测试(本试卷两个大题,共29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浙江、北京两地出土的稻粒、粟粒和黍粒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已经()3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图1A.种植农作物B.饲养家畜C.制作磨制石器D.定居生活2.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出()A.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B.商业发展的繁荣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3.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一举措实行有助于推动()A.王国问题解决B.国家对经济的管理C.域面积扩大D.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人在其著作中描述自家田庄,提到田庄里种植着原本多见于北方的小麦、黍子,还有从北方引种过来的桃树、李树,且长势良好。这一记载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南方自然条件远胜北方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C.南北经济差距持续拉大D.北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5.在探究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时,下列研究途径最有助于全面了解科举制的实际运行情况的是()A.研读儒家经典《大学《中庯》B.查看唐宋时期的进士考卷C.实地考察各地留存的科举考场D.研究宋朝词人的创作风格2025年昆明市东川区第三次历史诊断性测试6.元朝在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对于民政,委托地方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机构,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据此可知,这一机构是()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C.西域都护府D.伊犁将军7.一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提到:“某个历史事件就像一道分水岭,它让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被彻底改变。”依据这一历史认识,与之对应的历史现象是A.广州、福州等地成为对外通商口岸B.列强在华获得传教和租地的特权C.外国人可在通商口岸自由开设工厂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的活动8.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催生中华民族“群体觉醒”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9.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他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中共一大的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A.报告文学《红船启航》B.上海一大会址C.舞台剧《中共一大》D.油画《开天辟地》10.在参观历史纪念馆时,讲解员提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把重兵部署在山东和陕北,中间兵力相对薄弱。我军瞅准时机,在敌我力量对比有了一定变化后,大胆穿插到敌人力量空虚的后方。”据此判断,这次“穿插到敌人力量空虚的后方”的军事行动是()A.辽沈战役攻打锦州B.千里路挺进大别山C.平津战役解放天津D.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1.图2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幅历史图片。其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欢庆新中国的诞生跨过鸭绿江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图2A.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B.反抗外来侵略C.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D.改革开放新时期1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的阶段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人了新阶段。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