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观看漫画,思考人与熊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开枪:你死我亡,一木系两命统一:两者命运统一于一根木头不开: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对立:两者随时都可能相斗说说生活中的对立面空间上看:人的属性:物质属性:认识属性: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软硬、冷热、黑白、明暗、苦甜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美丑好坏、是非、善恶、难易 、美丑对立统一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本身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任何一方,构不成矛盾)AB相互对立相互统一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5A45392D2F8775CA2A3F554972FE2DD8155BE10256CD9F9C4B2CA7363FE3DC30E63CF532ED13770F786BF6E64F196A82F22EB8F0101324B9注意: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生活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人为制造,具有主观性)。例如:自相矛盾”、“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有客观性)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属性(斗争性)统一属性(同一性)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合作对立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的基本属性(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的基本属性(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为之”与“不为”,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学”,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特别注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转化的是矛盾双方,而不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转化需要条件,同时应注意转化的方向,让事物向着有利的一面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的基本属性(1)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区别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哲学所讲的“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所讲的“斗争” =暴力冲突=阶级斗争=同学分歧?它与这些斗争有何关系?(共 性)(抽 象)(一 般)(个 性)(具 体)(特 殊)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教与学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战争与和平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同一性 相互依赖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贯通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斗争性 相互排斥 你排斥我,我排斥你相互对立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巧记:口诀法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P37阅读与思考以下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结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说说你的理解。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小人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斗争性同一性强调斗争性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为什么?“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说明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存在同一性。“发生矛盾最多”说明存在斗争性。说明: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联系生活同一性斗争性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包含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强调同一性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强调共同推进假如没有小偷,锁不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假如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不会这样精美注意:是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不是对立或统一推动事物发展)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萌发了战争;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诱发了掠夺;农药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疾病;塑料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却造成了白色污染;自然灾害伤害人类,却让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从矛盾双方的关系来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事物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趋利避害)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②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③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趋利避害)原理归纳: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③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开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课时训练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提示: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2.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提示: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提示: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4.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提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课时训练2.《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1.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A矛盾问题的精髓第二目材料一: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人类社会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进步和落后……人的思维中知道与不知道,真理与谬误……材料二:读书时想早点出社会、出社会后又想回去读书、上班很痛苦,我不想上班、不上班也很痛苦,我想上班。人生太难了!思考:两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二、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1)含义: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横向——空间)(纵向——时间)(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二、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3)方法论: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消灭矛盾)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补充)【关键词】分析问题,看问题。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和困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相反相成。例如,……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事事有矛盾”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第二,人们尚未认识的,或者还未对其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意味矛盾不存在。第三,人们不易察觉的矛盾,并不是矛盾不存在。②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①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④卖方,花言巧语,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买方,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某一个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思考:以上句子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二、矛盾问题的精髓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强调事物不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强调时间不同)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强调矛盾双方也不同)二、矛盾问题的精髓2.矛盾的特殊性(3)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 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即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指同类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特点 即共性)矛盾的普遍性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阅读与思考P39二、矛盾问题的精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水果共性、绝对个性、相对水果的共性是从苹果、葡萄、梨、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含有果酸、多汁、味甜等特点的植物果实具体水果(个性)水果(共性)苹果、橘子、梨等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无论怎样特殊,都含有果酸、多汁等水果的共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二、矛盾问题的精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普寓特)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特包普)个性个性二、矛盾问题的精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场合)下相互转化中国人黄种人人动物生物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二、矛盾问题的精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①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词语:试点、示范、先试点再推广;抓好典型、解剖麻雀;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特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3)方法论:原理归纳: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课时训练1.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5.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三目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社交社团活动体育锻炼学习一日三餐休闲娱乐友情亲情高中学习生涯兴趣爱好玩游戏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在高中三年生涯中存在哪些矛盾?哪个更重要?在高中三年生涯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区别:地位、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一个或一个以上)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联系:①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和影响次要矛盾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是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某个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二是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条件,导致主次矛盾转变。现在“谈恋爱”被父母老师“严抓狠打”,十几年后却成了父母眼里的“当务之急”,这说明了什么?高中时期,主要矛盾是学习。请你设想,十几年后,若你依然独自在学海快乐地划桨。这时候,你的父母亲朋会做什么?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某个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条件,导致主次矛盾转化。国共矛盾中美矛盾中日矛盾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中美矛盾国共矛盾中日矛盾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材料一:据说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张弓搭箭,睁大眼睛左右搜寻,突然从左边树林窜出一只鹿,正待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森林跑出一只四不像。他急转箭头,却又看见一只白天鹅在天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哪一个好。待定下神来,猎物已跑得精光。材料二:某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开垦土地,发展养殖,致使草地减少,鼠虫害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思考:上述两则材料有什么哲学上的启示?材料一: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均衡论。启示我们要坚持重点论。材料二:只抓重点而不顾其他,搞“单打一”,是一点论。启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①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抓主要矛盾”的俗语: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釜底抽薪;重中之重;打蛇打七寸。判断主要矛盾关键词: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关键词: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3)方法论:原理归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情境:小李在操场上摔倒后腿流血不止,同时胳膊也略有擦伤,这时候,医生选择先给他及时止血,后处理胳膊上的擦伤,而后,医生让他服用止血药,他说,是药三分毒,拒绝吃药。小李受伤(复杂事物)腿流血 主要矛盾胳膊擦伤 次要矛盾吃药(矛盾)利:七分功效弊:三分毒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从矛盾角度分析该情境中蕴含的哲学道理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含义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教与学注意: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前提是在一个矛盾内部。简单事物:只有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复杂事物:有多种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例如:当缺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这个人就变成了“恶人”;如果一个 “恶人”痛改全非,当优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他就变成了“好人”。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重点论)②还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两点论)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提示词:抓主流、方向、大局、趋势、形势、性质、主体、总体等。原理归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重点论)②还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两点论)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四看”1234数量关系问题角度关键词地位作用是“多个中的一个”,还是“二者之一”“办事情”还是“看问题关键词是促进事物发展,还是正确看待事物。名称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区别 存在 前提 复杂事物中 同一矛盾中数量 对“许多矛盾”而言,矛盾个数≥2 对“一个矛盾”而言,矛盾的方面数是2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用于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关键词 第一(要务)、重点、关键、首要(问题)、中心、重心、重中之重、突破口、主题、核心、根本(注重处理问题) 主流、主体、性质、本质、实质、优势、方向、顾大局、主导地位、总的来看、总体上(注重看问题)俗语 成语 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工作做到点子上;打蛇要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权衡利弊得失;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九个指头和一个手指;联系 实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要地位;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分析形势;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党风主流是好的;【判断】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1.嫦娥二号重点是勘测月球虹湾 。2.从汽车生产大国到生产强国的关键是创新。3.中学生理想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4.十一黄金周旅游利大于弊。5.目前,我国仍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6.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7.总的来看,我国的经济正企稳回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8.虽然有时会恶作剧,但总的来说小刘同学是个热情善良的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关系要全面复杂事物既看主要矛盾每一矛盾既看主要方面又看次要方面两点论抓重点复杂事物: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每一矛盾:着重把握主要方面重点论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又看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方法论)(1)哲学依据:(3)反对的错误倾向:(2)基本内容: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① 脱离重点谈两点论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② 脱离两点谈重点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思考:这则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一只小毛驴驮着盐过河,不小心把盐倒在河里去了,结果盐变轻了!这让小毛驴非常开心,觉得这是一条有魔力的河,之后它又驮着一袋棉花,故意摔进了水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3)意义: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侧重怎么看——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侧重怎么做——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积累: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例子◇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看菜吃饭;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抽薪止沸;随机应变;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矛盾的概念矛盾的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具有斗争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共性与个性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