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廌(zhì)獬豸(xiè zh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它是勇猛、公正、“正大光明”的象征。去,即除去。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法”,体现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和追求。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2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3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4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5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6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7课第8课第9课第1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书体系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怎么做)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应该怎么做)总目标与原则法治国家(目标)法治政府(主体)科学立法(前提)法治社会(基础)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三位一体基本要求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法律常识简介回顾人类社会形态,思考:法是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的吗?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唐律疏议》《法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的类型(P76):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P74--11. 产生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1.法律常识简介思考:法为什么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而非原始社会?统治反抗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阶级产生国家(统治工具)为法的起源提供社会条件为法的起源提供政治条件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P74--1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P76--11. 产生注意:法律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为法的起源提供经济条件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1.法律常识简介X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国《唐律疏议》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P762. 历史类型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探寻——天子犯法当真与庶民同罪?《三国演义》中写过这样一则故事,麦熟时,曹操率军打仗,见沿途百姓不敢收麦,便派人告知是奉皇命讨逆,士兵踏麦田立斩。百姓不信,暗中观察,见曹军过麦田很小心,未踏麦子,正称赞时,曹操的马受惊冲入麦田踏坏麦子。曹操要治自己罪,欲自刎,众人赶忙阻拦。大臣以 “法不加于尊” 劝止,曹操沉思后,念肩负使命免死,但觉得不能食言,最终用剑割下自己头发,称以割发代首,以此表明自己对承诺的重视,也算是对犯错的一种惩罚。正厅级竟是“黑老大”全家敛财上百亿:2700多套房被查封!徐长元出生于1955年11月,一直在大连工作,曾任庄河市长,瓦房店市长、市委书记,长兴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金州区委书记等职,2008年5月晋升正厅级,2015年11月退休。2018年7月,徐长元被查,次年1月被开除党籍。经调查,贪污情况如下:其家族累计涉黑资产超百亿,被查封房产 2714 套。仅在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经营等方面收受的财物就达到 9400 多万元。其家族企业涉及骗取贷款金额达 30 亿元。在大连市甘井子区一个拆迁项目中,徐氏兄弟在徐长元的干预下,仅凭一纸合同,就赚取了 5 个亿的政府补偿款,等等。2020 年 9 月 27 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徐长元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诈骗罪等十余项罪名数罪并罚,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与精神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拓展: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古代社会的特点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动词】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名词】现代社会的特点凡国家必有法制,但不一定实行法治!法治法制立足点和归宿基础和前提条件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P76--23.决定性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法)决定总和构成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P76--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法)决定总和构成生产方式3.决定性因素: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4.法的基本特征 P76--4(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还有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P76名词点击:社会规范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无证驾驶,后悔呀!关心、爱护学生。道德法律职业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4.法的基本特征 P76--4(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①制定: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侧重过程,从无到有)(例如: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②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侧重内容,从有到新)(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被确定为法定节假日)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4.法的基本特征 P76--4(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注意:法本身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它需要借助国家强制力。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5.法的职能 P77--2探究与分享:下列材料体现了法的哪些职能?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政治职能(核心)社会职能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5.法的职能 P77--2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乃礼仪之邦,也是法治之邦,法,自古有之。法鼎法的标志物象征法律的尊严礼乐礼:规范人的行为乐:调和人的性情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中华法系的含义 P75相关链接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2.中华法系发展历程 P75、79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④近代时期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最终归于失败⑤新时代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P79)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P77--4(1)国情制度: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人民主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 中国人民的实践。(3)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取得的成就 P77、78(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立法方面)(实施方面)(人权保障方面)(小结)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取得的成就 P77、78(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方面)①有法可依: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在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取得的成就 P77、78(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方面)①体制保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②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③公正司法: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取得的成就 P77、78(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人权保障方面)在战争炮火之下,人权是空谈的。叙利亚难民①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②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取得的成就 P77、78(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小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语相关链接P78:宪法的重要性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2、任何行为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3、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P80相关链接: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特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特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11个要求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法律是国家治国理政的最大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3)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必要性P77)(重要性P73)(地位P74)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课堂小结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历程中华法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法的产生本质决定性因素类型基本特征职能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此可见①规范立法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②健全国家法制体系的目的在于规范立法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健全国家立法制度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总则第一条中可以看出规范立法可以提高立法质量,故①符合题意。②:健全国家法制体系的目的在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利,故②表述错误。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③表述错误。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体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B典例精练2.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是A.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法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D.法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分别体现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中【解析】ABC:根据教材可知,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法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的基本特征之一即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故ABC说法正确,故ABC不选。D:法的政治职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法的社会职能是维护社会秩序,管理一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二者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故D说法错误,故D入选。D典例精练3.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以法治方式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该条例的通过①表明法的社会职能要服务于其政治职能②表明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以推进红色文化传承③是基于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④说明意识通过指导实践能促进红色资源的保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③:该条例的通过,是基于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法治方式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表明法的社会职能要服务于其政治职能,①③符合题意。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议属于地方人大的常设机关,其通过的《条例》不属于行使国家立法权,②错误。④:意识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意识通过指导实践能促进红色资源的保护,错误意识则阻碍红色资源的保护,④错误。 故本题选A。A典例精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