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学习目标: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时空坐标:目录第一章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习题检测第二章第三章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第一章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构成1.概念: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2.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3.意义:(1)有利于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劳动者对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有效需求。(3)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体系。(4)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5)有利于稳定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疾病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二)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的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材料二 从 1948 年起,英国建立了全民免费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之后历经多次改革,目前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在英国,政府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购买者,通过税收来筹集医疗资金、支付医疗费用。公立医院的人员工资、基础建设、运行费用等都由政府投入,各级政府拨款支持医院的运行。——胡爱忠 、李建刚《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 》1.背景:(1)科技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2)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3)现实需要:城市化、环境污染、患病人数增加;(4)国家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国家;(5)二战后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二)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2.概况:内容 成就基本医疗 卫生体系 ①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②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医疗服务体系 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医疗保障体系 ①二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西方国家推广②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③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3.特点:(1)涵盖内容广: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2)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3)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背景:(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3)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科技的进步(人工胰岛素、青蒿素等);(4)借鉴西方医疗卫生体系成果,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2.建立: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九个妇幼保健院和11个专科防治所。当时,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各种地方病。为了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领导,1949年11月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卫生防疫工作。面对资本稀缺、人才匮乏的约束条件,新中国非常注重卫生政策和卫生体制的本土化创新,提出了“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城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完善、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开展的背景下,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摘编自傅虹桥《新中国的卫生政策变迁与国民健康改善》体系 具体成就医疗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医疗保障①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②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下列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材料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是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省曾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之一,该病对流行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过严重危害。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阵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1)血吸虫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江西省余江县饱受其害;(2)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和组织下,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工作,最终消灭了血吸虫病,(3)毛泽东写的(送瘟神),正是表达了国家领导人的为民情怀。一是忧民之心,关注人民,以人为本;二是爱民之情;三是为民之举。材料 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奠基于新中国成立至1954 年。1949年10 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并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 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 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形式。这些基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由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部分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效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3.特点:(1)政府主导;(2)起步晚,发展快、成就显著;(3)以人民为中心,使全民病有所医;(4)注意城乡协调发展,广泛发动群众参与;(5)采用中西医结合方针,成本低,效果好;(6)全民医疗,全方位,普惠性。4.影响:(1)基本保障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2)改变了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3)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4)是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5)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材料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中国是怎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1)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政府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逐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3)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系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5)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6)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扩展医疗服务内涵,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看病难,看病贵现阶段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医疗体系崩塌;医院道德伦理崩坏;看病贵,加剧了人民的医疗负担;加剧了医患矛盾2000年53届世界卫生大会发表的全球卫生评估报告:对191名成员国卫生总体绩效进行权威性的评估排序,中国名列144,在对成员国卫生财务负担公平性评估中,中国名列188。2003年春中国爆发震惊世界的非典疫情,导致中国内地经济总损失达179亿美元。非典疫情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总体反思。2003年肆虐全国的“非典”暴露的决不仅仅是应急医疗系统问题,而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常规医疗卫生体制的失效问题,有专家认为:我国过去十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由于市场逐利机制作用下,大型公立医院扩建,公益性不断被弱化;特需服务快速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被弱化。“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等现象普遍存在,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卫生事业发展的公平性下降。2005年,WHO提出了全民覆盖,认为“全民覆盖”与“人人健康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是一致的,并积极倡导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全民覆盖目标的实现。21世纪后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影响背景:常规医疗卫生体制失效;应急医疗体制存在弊端;医疗事业中不公平现象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建立全民覆盖的医疗体系。影响:国家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防止疫情取得显著成就;新型农村医疗快速发展;但以药养医、看病贵、杀医事件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新冠疫情期间的现代医疗卫生(1)中国紧急加建并完善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分别在10天、18天内交付使用,有力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权利。(2)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线上问诊、复诊、开药等业务已成为未来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3)中国的药品供应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购得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需求。(4)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与时俱进,及时将新冠肺炎检测(武汉等地区)、新冠肺炎治疗用药纳入医保范围,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武汉雷神山医院2022年3月27日长沙方舱医院动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第二章(一)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1.西方:(1)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2)各国家重视防疫工作(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3)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4)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2.中国:(1)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2)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 原因表现中国 原因表现二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净化饮用水,科学处理垃圾、粪便与污水等许多做法,在城市中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乡村。①乡村居室、厨房、厕所、禽畜圈舍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②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材料 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三)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1.原因:①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②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③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2.表现:①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②在现代社会,不少国家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③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幸福。知识拓展: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健康的九条标准(1)虚心、诚实、富于正义感;(2)热爱学习,勤奋工作,紧张而不忙乱,休闲而不空虚;(3)宽厚待人,不分亲疏,不分贫贱,和睦相处;(4)顺境中头脑清醒,逆境中头脑冷静,心平气和,泰然处之;(5)失败面前不气馁,挫折面前不推诿,吸取教训继续努力;(6)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7)有自知之明,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和忠告;(8)遇事不慌乱,能经受得起任何不幸和突然打击,乐观开朗;(9)能够得到的就得到,不去强求或不择手段地占有。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公共卫生观念的养成,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怎样的意义?公共卫生观念的养成,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构建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实现身心幸福。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1948年4月7日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会徽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所覆盖的联合国标志组成。由蛇盘绕的权杖是医学及医学界的标志。它起源于古希腊医神埃斯科拉庇俄斯的故事,古希腊人将其尊崇为医神。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的人员达10万人次,救治伤病员164万人次。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还发现。为救治感染患者,大量人力物力火速投入到医院的改造和建设中。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10天。由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的16家方舱医院,以先进的设备、充足的床位和完善的功能,前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2万人次。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改造为武汉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发挥的作用作用: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灾后防疫与疫情防治;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全国范围的医护人员投入救灾和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迅速开展基础医疗建设,调配和生产各类医疗物资,为抗灾防疫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和患者。习题检测第四章1.新中国初期,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这表明当时我国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理念是( )A.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 B.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C.开展群众运动,提升健康水平 D.遵循价值规律,压实医院责任B2.截至2024年3月,河北省81家省级三甲医院与204家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三级医院共向县级医院派出737人开展驻点帮扶,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卫生技术297项,涵盖县级医院所有学科领域。省级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 )A.体现科技进步助力远程医疗 B.推进了健康中国建设C.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D.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B3.20世纪末,远程医疗、机器人医生或者3D打印器官等,还被认为是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可能出现的情节。到了21世纪初期,这些现象离人们的生活很近,甚至已经息息相关。这说明( )A.现代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B.发达国家医疗技术近年来突飞猛进C.社会烈性传染病能够有效控制D.医疗相关机构社会服务职能的凸显A4.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全世界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开办了约121所公共卫生学院;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增至214所,遍及五大洲54个国家。这表明( )A.各国着手联合发展卫生事业B.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C.公共卫生得到多个国家重视D.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C5.19世纪30年代,英国成立了研究霍乱的特别委员会。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这些措施( )A.确保疫病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B.完善了英国卫生法律体系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C6.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B7.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C8.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这些做法( )A.目的是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B.使人民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C.解决了城市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D.有利于增进群众的政治认同D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