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时空坐标目录第一章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城市化的演进第一章一、城市化的演进(一)城市化的出现1.原因:2.影响: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工业化的推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与市场,促进城市设施与服务的发展。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王旭《美国城市史》【思考】你认为城市化的突出表现有哪些?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量增多生活方式改变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知识回顾】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①圈地运动的推行;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产业结构的变动;④生活观念的改变;⑤城市生活的吸引。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现在它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了:有居民达250万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厂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给产品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智慧的稠密的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工业。——《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英国重要工业城市(二)城市化的进程1. 西方城市化历程:(1)背景:(2)表现:①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一、城市化的演进英国城市化各阶段变化?(1)18世纪中期以前,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2)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发展迅速;(3)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平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英国城市化有何特点?①阶段特征明显;②起步早,发展快;③城市化水平高。材料: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1801年已经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二)城市化的进程1.西方城市化历程:(2)表现:②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一、城市化的演进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原因?①取得了独立,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④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 早晚 早 晚(20世纪中叶)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原因 已到相对成熟阶段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镇人口比例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原因 起步早,城镇水平高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当前问题 表现 逆城镇化现象 城镇发展不合理原因 人们对环境要求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二)城市化的进程1.西方城市化历程:(3)发展: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城市化的演进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城市化特点 原因发达国家 起步早,发展快 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二战后发展快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一、城市化的演进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原因:①受外来侵略的冲击;②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③近代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二)城市化的进程2.中国城市化历程:(1)近代:①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②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特点:①起步晚,发展缓慢;②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④与近代工商业发展联系紧密。一、城市化的演进我国建国后城市化进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①国家政策②经济发展水平阶段 原因1949-1957 起步与高速发展期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958-1964 超速发展与震荡期 “大跃进”运动,大办厂矿;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整顿经济1965-1977 停滞期 “文革”导致国民经济建设陷入停滞1978至今 快速发展期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农村发展非农产业,出现大量乡镇企业;城市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②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③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一、城市化的演进(二)城市化的进程2.中国城市化历程:居住条件的改善第二章(一)原因:城市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革新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二)表现:1.电梯:19世纪50年代,电梯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2.钢筋混凝土技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3.供暖和制冷: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的快速普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于1854年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示发明的电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1902年,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由威利斯·开利(1876年-1950年)发明。二、居住条件的改善4.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1)社区服务: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等各个方面。(2)生活服务:①消费购物: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②文化娱乐: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数量越来越多二、居住条件的改善(二)表现:基础设施的发展第三章(一)原因:1.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三、基础设施的发展(二)历程: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②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19世纪以来①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②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19世纪末①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②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20世纪以来2.中国:(1)近代①特点:②表现:◎上海杨树浦煤气公司及其安装煤气路灯◎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公司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自来水、电力、公路等事业也发展起来。三、基础设施的发展(二)历程:◎1965年7月1日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工◎北京地铁试运行◎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2)新中国成立后①概况②表现: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A.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B.城市道路四通八达,有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三、基础设施的发展(二)历程:2.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电报电话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地铁电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三、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第四章(一)环境污染1.空气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1878年,“爱丽丝公主”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而亡,而是因为喝进了污染的河水,其他河流的命运大约和泰晤士河类似。——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 12 月 5 日,伦敦被浓厚的烟雾笼罩,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成为 20 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2)生活用水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3)汽车尾气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二)贫富矛盾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19世纪,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三)交通拥堵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美国1950年城市公路里程为51.98万千米,到2000年达到138.24千米,但新拓出的道路很快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年美国单位车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38小时。(四)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 ,城市的贫民窟与棚户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加上就业困难、教育不足、市民和官僚缺乏社会责任心,社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重重,结果导致社会治安混乱;二是外来因素,即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宗教、伦理、种族的混杂,使城市中原来各种规范性的礼貌和习俗受到冲击,并进而导致宗教、民族冲突的加剧和恐怖性犯罪率上升。——摘编自宋利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问题及其治理》(五)各国应对之策17世纪初颁布《济贫法》,国家对贫困人群实施义务救助1875年颁布《公共卫生法》,建立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1903年施行《交通法规》,加强交通管理1993年颁布《环境基本法》,建立低环境负荷、可持续发展社会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目标中共十九大,推动城市群发展(五)各国应对之策(1)科技智能引导下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2)更为便捷和舒适的城市生活体验(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城市温度);(3)城市发展趋于合理,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4)落实立法保障,加强城市管理力度。中国的应对措施:课堂小结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进程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城市化出现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交通拥堵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社会问题习题检测第五章1.1881年的《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准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1922年的《上海指南》这样形容上海:“上海,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太平洋西岸的纽约。”由此可见,近代上海( )A.是列强竞相投资的场所 B.引领世界时尚潮流C.城市化的水平明显提升 D.工业发展领先世界C2.某学者记载,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数量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D3.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 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 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C4.1879年,清政府在旅顺北郊开工建设龙引泉引水工程。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施工,建成了较为完备的供水体系,主要供给军港、医院用水,也供给城市居民用水,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旅顺能够最早建成城市供水系统,主要得益于( )A.较早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B.清政府“海防”理念的转变C.地理位置与国家战略的结合D.旅顺开埠通商后城市迅速发展C5.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后,提出了“辟城建市,拓展新市区”的规划建设理念,以工程建设为先导,先后修筑道路,整顿旧市场,修建公园,安装路灯、电话、自来水等。这些措施( )A.得益于工业体系的健全 B.旨在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C.提升了城市发展的潜力 D.改变了西南地区落后面貌C6.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 )A.依靠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B.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C.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盛行D.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的时代需求D7.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 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D8.1840年的英国曼彻斯特,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0.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 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C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