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保证
制度 保障
本 质
依法治国
基本方式
课堂导入 基层群众自治:“微治理”富有活力
目录
子议题一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子议题二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子议题一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两委”:
2.村支部: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工作;
3.村委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基层权力机关、不是基层行政机关、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
4.乡镇政府:基层政府,指导、支持村委会的工作。
村支部委员会(村党支部)
村民委员会(村委会)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
国家行政机关
中共中央
省委
市委
县委(区委)
街道工委、乡镇党委
社区党支部、村党支部
基层党组织
国务院
省政府
市政府
县(区)政府
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
居委会、村委会
基层行政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自治主体
领导力量(一般为基层党支部)
管辖范围(不是户籍所在地)
依托组织(村委会、居委会)
实质(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目的
意义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基层群众自治的特点
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
①性质:农村(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职能:维护村民(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村(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向村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3、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知识拓展: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会议也称村民议事会,是由村委会召集,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它有权决定村集体的重大事项。可以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有权撤销或变更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及村委会提交的议案,向村民会议负责,是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特别提醒
①村委会≠基层政权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
②村委会≠基层权力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
③村委会≠基层行政机关(乡镇一级的政府)
④村委会≠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
⑤村委会≠社会团体
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子议题二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根本原因)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3)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扩大基层民主 ≠扩大和增加公民的政治权利
新中国的第一个居委会——上羊市街居委会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金钗袋巷。“第一个居委会”的起源意义重大,从此社区的事情大家定,人民当家作主的基层民主形式有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上羊市街居委会从睦邻自治会、邻里说事、邻里坊治等邻里系列社区协商自治品牌的推出,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自治的协商“六步工作法”的创立,让更多居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该社区居委会主任表示,如果要办一件事,需要事先征求居民意见,然后将居民需求作为项目来发布,让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合作,项目完成后还要反馈给居民看是否满意,形成闭环。
如今,围绕居民委员会展开的社区治理已成为全国基层民主自治最基础的细胞,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其优势更是不断显现。城市居民自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提升了城市细胞活性,也探索走出了一条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和材料,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基层治理?
2、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
(1)民主选举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按法律规定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①农村: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②城市: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①公民基本民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②民主选举≠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民主协商
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
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
集体做出决定;
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注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决策权(我国公民没有决策权)
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5)民主监督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相关链接:有力的民主监督
设立“社区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是城乡各地普遍采用的公开形式,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形式。
城市社区对居委会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的主体,可以是居民代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也可以是由居委会代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代表和居民代表联合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
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民会议承担。
实践形式 实践内容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 ---基层自治的基础
有序参与,合理表达,求同存异,---侧重利益协商
关系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由村(居)民会议、或代表会议
集体讨论决定。 ---侧重群策群力做决定
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 ---是基层民主管理的关键
防止以权谋私,避免工作失误。
如: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3.发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含义
2.特点
3.组织形式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协商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管理
⑤民主监督
1.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
2.德治:村规民约、村风民俗、家风建设、道德建设 ;
3.法治:基层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4.智治: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自治模式、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能。(科技赋能)
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项“生态工程”,“千万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众多村庄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也形成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