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专题强化5课后知能作业基础巩固练1.假设航展中有甲、乙两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同向行驶,0~t2时间内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飞机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B.甲飞机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C.两飞机在t1时刻一定相遇D.两飞机在0~t2时间内不可能相遇解析:因为乙飞机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小于,故A项错误;由于v-t图像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大小,则在0~t2时间内,甲飞机的位移大于乙飞机的位移,由=可知,甲飞机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飞机的平均速度,故B项正确;由于不知道甲、乙两飞机初始位置,所以无法判断两飞机在t1时刻或0~t2时间内能不能相遇,故C、D两项错误。故选B。2.一辆小汽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所示,图线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像(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B.在t=3 s时发生追尾事故C.在t=5 s时发生追尾事故D.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 m,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10 m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知,t=3 s时大卡车的位移xb=vbt=10×3 m=30 m,小汽车的位移xa=×(30+20)×1 m+×(20+15)×2 m=60 m,则xa-xb=30 m,所以在t=3 s时发生追尾事故,故B正确,A、C错误;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 m,由v-t图线可知在t=5 s时两车速度相等,小汽车相对于大卡车的位移Δx=×(20+10)×1 m+×10×4 m=35 m<40 m,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Δs=x0-Δx=5 m,故D错误。故选B。3.甲车静止在一平直公路上,乙车以大小为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车旁经过,甲车立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恰好追上乙车,不考虑车辆尺寸,则( )A.追上乙车时,甲车的速度大小为6 m/sB.追上乙车时,甲车的速度大小为24 m/sC.甲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D.甲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解析:甲、乙两车位移相等,有at2=v乙t,解得甲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 m/s2,选项C错误,D正确;追上乙车时,由v甲=at,甲车的速度大小为12 m/s,选项A、B错误。故选D。4.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某次自动驾驶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同时一辆货车以恒定速度从其旁边驶过,自动驾驶汽车再次与货车相遇之前已达到最大速度,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于自动驾驶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则自动驾驶汽车加速时的v-t图线为直线,A错误;v-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可知自动驾驶汽车再次与货车相遇之前已达到最大速度,B项中t0时刻自动驾驶汽车刚好达到最大速度,且由图像中几何关系可知此时两车位移相等,则此时相遇,B错误;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图线交点表示两车位移相同,C项中自动驾驶汽车与货车相遇时其速度还未达到最大,C错误;D项中两车x-t图线交点表示两车再次相遇,且自动驾驶汽车在再次相遇之前已经达到最大速度,D正确。故选D。5.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前进,有一人在车后与车相距25 m处,同时开始以6 m/s的速度匀速追车,人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则人能否追上车?若追得上,求追上时小车的速度;若追不上,求人与车的最小距离。答案:不能 7 m解析:当小车与人的速度相等时,小车与人相距最近,即v车=v人=6 m/s又v车=at,则t==6 s在6 s内小车行驶的距离x车=at2=18 m人运动的距离x人=v人t=36 m由于x车+25 m>x人,所以人不能追上车人与车的最小距离Δs=x车+s0-x人=7 m。综合提升练6.(2024·山东临沂高一期末)A、B两辆列车在能见度很低的雾天里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A=10 m/s,B车在后,速度vB=30 m/s。当B车发现A车时就立刻刹车。已知B车在进行刹车测试时发现,若车以30 m/s的速度行驶时,刹车后至少要前进1 800 m才能停下,假设B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恒定。为保证两辆列车不相撞,则能见度至少要达到( )A.600 m B.800 mC.1 000 m D.1 600 m解析:由于B车以30 m/s的速度行驶时,刹车后至少要前进1 800 m才能停下,则a== m/s2=0.25 m/s2,设经历时间t0 B车减速至与A车速度相等,则有vA=vB-at0,为保证两辆列车不相撞,则能见度至少要达到xmin=t0-vAt0,解得xmin=800 m,故选B。7.(多选)(2024·茂名高一检测)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m)随时间t(s)变化的规律:汽车为x=10t-t2,自行车为x=6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汽车经20 s停止B.在t=8 s时两车速度相等,自行车第一次追上了汽车C.在t=0至t=16 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 m解析:汽车的位移时间关系为x=10t-t2=v0t+at2,知v0=10 m/s,a=-0.5 m/s2,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停止时间t0==20 s,故A正确;两车速度相等时有10-0.5t=6,解得t=8 s,在此之前,汽车速度始终大于自行车,此时相距最远,故B错误;相遇时,根据10t-t2=6t,解得t=16 s,此时距离路标的距离x=6t=6×16 m=96 m,故D正确;8 s后,汽车速度小于自行车,两车间距减小,故在t=0至t=16 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故选ACD。8.(2024·厦门高一检测)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正前方一辆自行车正以4 m/s同向行驶,汽车司机反应0.5 s后为避免相撞立即匀减速刹车,恰好未与自行车相撞,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一直匀减速至停止运动,从减速开始,第1 s的位移是32 m,第5 s的位移是1 m,两车均可视为质点。求:(1)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2)汽车司机发现自行车时两车间的距离。答案:(1)36 m/s (2)80 m解析:(1)设汽车5 s末没有减速至0,则第1 s内,有x1=v0t-at2第5 s内,有x5=(v0-4at)t-at2整理得x1-x5=4at2其中t=1 s,x1=32 m,x5=1 m解得a=7.75 m/s2v0=35.875 m/s汽车第5 s末的速度为v5=v0-5at解得v5=-2.875 m/s,不合理所以汽车在4~5 s间减速至0。设第4 s末的速度为v4,有2a′x5=vx1=(v4+4a′t)t-a′t2解得v4=4 m/s,a′=8 m/s2故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v0′=v4+4a′t解得v0′=36 m/s。(2)汽车恰好未与自行车相撞,速度相等,有v0′-a′t′=v解得t′=4 s汽车司机发现自行车时两车间的距离为x0=v0′t0+v0′t′-a′t′2-v(t0+t′)其中t0=0.5 s解得x0=80 m。9.(2024·南京高一检测)A、B两车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车的速度vA=4 m/s,B车的速度vB=10 m/s。当B车运动至A车前方L=7 m处时,B车刹车并以a=-2 m/s2的加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从该时刻开始计时,A车追上B车需要的时间;(2)在A车追上B车之前,二者之间的最大距离。答案:(1)8 s (2)16 m解析:(1)假设A车追上B车时,B车还没停止运动,设t′时间内A车追上B车,根据题意,A车追上B车,需要通过位移xA=xB+LA车的位移是xA=vAt′B车的位移是xB=vBt′+at′2联立解得t′=7 s但B车停下来所用时间tB== s=5 s比较t′和tB可知,A车是在B车停止运动后才追上B车的,因此7 s不是A车追上B车的时间,设A车追上B车的时间为t,即xA′=vAtB车实际运动时间应为tB,即xB′=vBtB+at,A车追上B车,需要通过位移xA′=xB′+L,联立解得t=8 s。(2)在A车追上B车之前,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之间有最大距离Δxmax,设此时两车运动时间为t0vA=vB+at0此时二者之间有最大距离Δxmax=xB′+L-xA′其中xA′=vAt0xB′=vBt0+at代入数据解得Δxmax=16 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强化5 追及相遇问题●目标重点展示素养目标 学习重点物理观念 知道什么是追及和相遇问题。 两物体最大距离、最小距离、运动时间和临界速度、临界加速度的计算。科学思维 (1)理解追及问题的一个临界条件。(2)建立运动情境,画好示意图,会分析追及相遇问题。●重难解读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如果出发时前者速度较大,而后者做匀加速运动,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远。(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临界条件”和“两个关系”一个临界条件 速度相等:它是两物体是否相遇、距离最大、距离最小的临界点,也是解题的关键切入点两个关系 (1)时间关系:两个物体是同时运动还是先后开始运动。(2)位移关系:两个物体是同地出发还是有初始距离。通过画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之间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3.解答追及、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建立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并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2)图像法:将两者的v-t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像求解。(3)数学极值法:设从开始至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4.解题思路类型一:初速度小者追初速度大者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汽车什么时间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思维引导:本题属于追及相遇问题,可用多种方法求解。物理分析法解题快,函数法解题步骤清晰,易于表达,而图像法不但能找到极值点,还能找到相遇点,能得出当两物体相距最远时的时间t、速度v,同时能得出当两物体相遇时用的时间和速度。同学们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解析:(1)解法一(函数法):当运行时间为t时,当判别式Δ≥0时方程有实数解,即Δx≤6 m,当且仅当等式成立时有极值。解法四(图像法):画出v-t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位移。经分析得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则解得t=2 s,Δx=6 m。解法二(图像法):由前面的v-t图像可看出当t′=2t=4 s时,两车位移相等,此时汽车的速度v汽=2v=12 m/s。答案:(1)2 s 6 m (2)4 s 12 m/s?[规律方法][规律方法]初速度小者追初速度大者规律总结注意:匀速(或匀加速)追匀减速问题中需要对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进行讨论实物图(设经t0时间两物体速度相等)t=t0以前(v2t=t0时(v1=v2) 相距最远t=t0以后(v2>v1) 两物体距离减小追及情况 只能追上一次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x=7 m时,物体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正以vB=10 m/s的初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 m/s2,则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 )A.7 s B.8 s C.9 s D.10 s类型二:初速度大者追初速度小者例2:货车A正在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时,两车距离仅有75 m。(1)若此时B车立即以2 m/s2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断:如果A车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B车?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A车发现B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速度相等是两车能否相撞的临界条件,求出B车加速到20 m/s的时间t1,再求出t1时间内A、B两车的位移xA、xB,从图可以看出,如果xA>xB+x0,两车相撞;如果xA(2)若A车司机发现B车,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两车均视为质点),为避免碰撞,在A车刹车的同时,B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应时间),问:B车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这段公路很窄,无法靠边让道) ?B车加速度最小不相撞的时候,应是A、B两车速度相等且A、B两车处于同一位置的时候,位移关系应为xA′=x0+xB′?[规律方法][规律方法]初速度大者追初速度小者规律总结实物图(设经时间t0两物体速度相等)t0时刻以前(v2>v1) 两物体距离减小(甲未追上乙时)t0时刻(v2=v1)Δx=x甲-x乙 若Δx=x0,恰好追上,相遇一次若Δx若Δx>x0,相遇两次类型三:根据v-t图像判断能否相遇例3:(多选)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从图像上可知,0~40 s内( )A.A做匀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B.20 s末A、B相遇C.20 s末A、B相距最远D.40 s末A、B相遇类型四: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例4:球A从高h=2 m的位置自由下落,同时球A正下方的球B从地面以v0=5 m/s的速度向上抛出。(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1)求两球相遇时B球的速度大小;(2)若B球以v0′=4 m/s的速度抛出,两球会不会在空中相遇?请说明理由。解析:(1)设两球相遇所需时间为t由vB=v0-gt得vB=1 m/s。(2)假设两球会在空中相遇,设相遇时间为t′由于t′答案:(1)1 m/s (2)会 理由见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强化5追及相遇问题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强化5追及相遇问题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