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专题强化10课后知能作业基础巩固练知识点一 水平传送带模型1.(多选)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传动。将一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左端,以v、a、F、x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所受摩擦力大小和位移的大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解析:在前t1时间内物体因受到恒定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at,v-t图像是倾斜的直线;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因不受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为0,故A、B正确,C、D错误。故选AB。2.(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3.5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A端时的速度vA=4 m/s,到达B端时的瞬时速度设为vB,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传送带不动,则vB=3 m/s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 m/s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 m/s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可能等于3 m/s解析:当传送带不动或者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时,工件均受到传送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且大小相同,工件做匀减速运动,两种情况下,工件运动的位移相同,到达B端的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工件的加速度大小a==1 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v=-2ax,代入数据得,工件到达B端时的速度vB=3 m/s,A、B正确;当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时,若传送带速度小于或等于3 m/s,则工件到达B端时的速度大小为3 m/s,若传送带速度大于3 m/s,则工件到达B端的速度大于3 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3.(多选)如图甲所示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 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则( )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B.乘客提前0.5 s到达B处C.行李提前0.5 s到达B处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才能到达B处解析: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μg=1 m/s2,历时t1==1 s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1=t1=0.5 m,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2==1.5 s到达B,故行李到达B处共用2.5 s;乘客到达B,历时t==2 s,故B正确,A、C错误;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由x=at2得最短运动时间tmin= s=2 s,故D正确。故选BD。知识点二 倾斜传送带模型4.如图所示,在一条倾斜的、静止不动的传送带上,有一个滑块能够自由地向下滑动,该滑块由上端自由地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1,如果传送带以速度v0顺时针运动起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该滑块由上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2,那么( )A.t1=t2 B.t1>t2C.t1解析:当传送带静止时,滑块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当传送带以速度v0顺时针运动起来,滑块受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两种情况下加速度相等,滑块位移也相等,根据x=at2可知,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时间相等,即t1=t2,故选A。5.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开始阶段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sin θ+μmgcos θ=ma1,解得a1=gsin θ+μgcos θ;小木块加速到和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μmgcos θ,小木块不会匀速运动,小木块会继续加速,滑动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sinθ-μmgcos θ=ma2,解得a2=gsin θ-μgcos θ。由上可知a2综合提升练6.如图所示,物块在静止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0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传送带的速度由零逐渐增加到2v0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块下滑的速度不变B.物块立即开始在传送带上加速到2v0后匀速C.物块先向下匀速运动,后向下加速,最后沿传送带向下匀速运动D.物块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解析:在传送带的速度由零逐渐增加到v0的过程中,物块相对于传送带下滑,故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上,故这段过程中物块继续匀速下滑,在传送带的速度由v0逐渐增加到2v0过程中,物块相对于传送带上滑,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物块加速下滑,当物块的速度达到2v0时,物块相对传送带静止,随传送带匀速下滑,故选项C正确。7.如图,水平传送带长L=5.3 m,运行速率v=1 m/s,在其左端以初速度v0=2 m/s水平滑上一物块。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则物块从左到右的运动过程中( )A.则滑上时,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B.物块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为5.2 sD.物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为0.3 m解析: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v0大于v,物块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A错误;根据μmg=ma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5 m/s2,则匀减速时间t==0.2 s,位移x=v0t-at2,解得x=0.3 m8.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 )A.+ B.C. D.解析:小木块向右运动,如果一直加速运动则a=μg,L=at,t1=,如果到达右端时恰好与传送带共速,t2==,如果先加速,后匀速,t1′=,t2′==-,t3=t1′+t2′=+,则A、C、D选项可能,B选项是匀速运动,不可能。故选B。9.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l=16 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10 m/s。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答案:(1)4 s (2)2 s解析:(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37°-μcos 37°)=ma解得a=2 m/s2根据l=at2得t=4 s。(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37°+μmgcos 37°=ma1解得a1=10 m/s2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1,位移为x1,则有t1== s=1 sx1=a1t=5 m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的瞬间因为mgsin 37°>μmgcos 37°则此后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设当物体下滑速度大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a2=gsin 37°-μgcos 37°=2 m/s2x2=l-x1=11 m由x2=vt2+a2t解得t2=1 s(t2=-11 s舍去)所以t总=t1+t2=2 s。10.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某工厂用于产品分拣的传送带示意图,产品(可以忽略其形状和大小)无初速地放上水平传送带AB的最左端,当产品运动到水平传送带最右端时被挡板d挡住,分拣员在此鉴定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被取走,合格品被无初速地放在斜向传送带BC的顶端,滑至底端的传送带后再进行包装等工序。已知传送带AB、BC与产品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5,均以v=4 m/s的速度按图示方向匀速转动,水平传送带AB长L1=12 m,斜向传送带BC长L2=1.88 m,倾角α=37°(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1)产品在水平传送带AB上运动的时间;(2)产品在倾斜传送带BC上运动的时间。答案:(1)3.8 s (2)0.7 s解析:(1)产品刚放上水平传送带AB时,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得加速度大小为a=2.5 m/s2方向水平向右产品加速到速度与传送带相同所用时间为:t1==1.6 s匀加速的位移x1=at=3.2 m则匀速运动的时间t2==2.2 s得产品在水平传送带AB上运动的时间为:t=t1+t2=3.8 s。(2)第一阶段,物体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mgsin θ+μmgcos θ=ma1则得加速度为a1=8 m/s2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3==0.5 s位移为x2=a1t=1 m第二阶段,由于mgsin 37°>μmgcos 37°故物体继续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mgsin θ-μmgcos θ=ma2加速度为a2=4 m/s2第二段运动时间L2-x2=vt4+a2t解得t4=0.2 s可得产品在斜向传送带BC上运动的时间为:t′=t3+t4=0.7 s。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强化10 传送带模型●目标重点展示素养目标 学习重点物理观念 会对传送带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运动速度、运动位移、痕迹的计算。科学思维 能综合利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正确解答传送带上的物体的运动问题。提升点1 水平传送带模型●重难解读类型 物体运动情况(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1)v0=v时,一直匀速;(2)v0(3)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特别提醒在水平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共速时滑动摩擦力消失。例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相距l=8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工件滑上A端时速度vA=10 m/s,设工件到达B端时的速度为vB。(取g=10 m/s2)(1)若传送带静止不动,求vB;(2)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工件还能到达B端吗?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求到达B点的速度vB;(3)若传送带以v=13 m/s逆时针匀速转动,求工件在传送带上划痕的长度。答案:(1)2 m/s (2)能 2 m/s (3)0.75 m?[规律方法][规律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的三个步骤(1)初始时刻,根据v物、v带的关系,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根据临界条件v物=v带确定临界状态的情况,判断之后的运动形式。(3)运用相应规律,进行相关计算。跟踪训练1:(多选)(2024·安徽淮北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有一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传送带输送机以v=5 m/s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有一物块以v0=10 m/s的初速度从传送带输送机的右端沿传送带水平向左滑动。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并取g=10m/s2,有关物块的运动正确的是( )A.物块由传送带的右侧离开传送带 B.物块体由传送带的左侧离开传送带C.物块离开传送带经历的时间是4.5 sD.物块离开传送带经历的时间是5.0 s提升点2 倾斜传送带模型●重难解读答案:(1)3 m/s (2)7 s?[规律方法][规律方法](1)v物=v带时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看物块有没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若物块有加速的趋势,则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阻力;若物块有减速的趋势,则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动力。(2)相对静止后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对于传送带,要注意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与传送带倾角的关系,若μ≥tan θ,且物体能与传送带共速,则共速后物体做匀速运动。若μ跟踪训练2:(多选)如图甲所示,倾斜传送带的倾角θ=37°,传送带以一定速度匀速转动,将一个物块轻放在传送带的上端A,物块沿传送带向下运动,从A端运动到B端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不计物块大小,则( )A.传送带一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B.传送带转动的速度大小为5 m/sC.传送带A、B两端间的距离为11 mD.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强化10传送带模型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强化10传送带模型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