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阶段检查试题卷
1.(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1中的④
B.图2中的①是由图1中的②发育形成的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④会发育成图4中的a
D.图4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2025七下·义乌月考)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结构分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除乳酸菌以外的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它们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将衣藻和梨树归为一类的依据是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乳酸菌可以分裂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
D.香菇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这是一种有性生殖
4.(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20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A.①④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5.(2025七下·义乌月考)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6.(2025七下·义乌月考)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如图)。若用“O”代表水分子,以下关于瓶壁外水珠形成过程的微观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5七下·义乌月考)近年来,我国对芯片产业关注度日益增加。如图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圆的制作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25七下·义乌月考)东晋葛洪在《抱补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表示的微观意义是2个氧原子
B.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中涉及1种单质和3种化合物
9.(2025七下·义乌月考)“浙江丽水,养生福地”,丽水白云山更是因其负氧离子()浓度高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和O2一定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原子数
10.(2025七下·义乌月考)实验测得某硫酸铵[(NH4)2SO4]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其中可能混入了下列哪种物质( )
A.NH4HCO3 B.CO(NH2)2 C.NH4Cl D.NH4NO3
11.(2025七下·义乌月考)“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北面背阳,若无风情况下在杭州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2.(2025七下·义乌月考)图示为某矿石样品中的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由此可推断出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A.NaCl B.SiO2 C.Fe2O3 D.Al2O3
13.(2025七下·义乌月考)考古学家在对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含量测定,推测该遗址年代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时期。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是碳元素中的两种同位素原子,二者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14.(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同学根据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蜂蜜 1.4 冰 0.9
酒精 0.8 铝 2.7
水银 13.6 铜 8.9
A.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B.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
C.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
D.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铝的质量比铜小
15.(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玲在嘉陵江边捡到一块会吸水的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回到家她想测一下石头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是60g,再把它放到一个容积是370mL的容器里,然后缓慢地往容器里加水,直到水面刚好到达瓶口,一共加入了0.34kg的水,最后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将表面的水擦拭干,再测出它此时的质量是70g,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
A. B.
C. D.
16.(2025七下·义乌月考)草本植物酸浆的果实外面包裹着片发有为质是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姑娘儿”。如图为是从开花到结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萼片的外表皮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萼片的横切面两层表皮细胞之间有排列疏松的细胞群,其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同时在横切面内还观察到输导组织。根据招以上特点分析,萼片最接近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2)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 的结果。
17.(2025七下·义乌月考)杨梅口感酸甜,营养丰富。小孙同学发现校园里有一棵杨梅树,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小杨梅。于是他搜集了很多资料,做了如下记录:
资料一:杨梅树是雌雄异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开雄花,雌性植株只开雌花。只有在开花的时候才能分辨出是雌花还是雄花。杨梅的花期在4月份左右,果期在6~7月。
资料二:杨梅树一般通过图乙方式进行繁殖。过程如下:①在进入盛果期的丰产杨梅树上剪取一段生长健壮的枝条,最好是树冠中上部且生长在外围的1~2年生枝条,将枝条修剪成为6~7厘米的接穗。②准备砧木:砧木一般是选用野生播种的杨梅苗或者是自播种树苗,一般是用种子播种,已经培养了2~3年的优质杨梅苗。这样更有利于成活。
根据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一分析判断杨梅是 (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植物;杨梅花的花粉多而轻,属于风媒花。
(2)小孙计划种植1株雄性杨梅树和1株雌性杨梅树,查阅当地4-5月旗帜飘扬方向多为图乙中所示方向。图乙A、B两处为种植杨梅树的位置。请你根据风向,判断雌性杨梅树应种植在 处较合适(选填“A”或“B”)。
18.(2025七下·义乌月考)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2) 氦气: 。
(3)2个碳酸根离子: 。
(4) 硝酸铵: 。
19.(2025七下·义乌月考)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0.(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 (选填“甲”、“乙”)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21.(2025七下·义乌月考)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O”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均填序号)
22.(2025七下·义乌月考)有一个塑料矿泉水瓶,上面标有“600mL”的字样,某同学用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616g。他喝完后测得空瓶的质量为10g。
(1) 此矿泉水的密度为 kg/m3。
(2)若此同学喝掉的矿泉水后,则剩下的矿泉水和瓶的总质量为 g。
(3)若在瓶中放入400g水和194g的酒精,刚好装满,则此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g/cm3。
2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士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为了防止路基冻土熔化,使用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 (选填“升温”或“降温”)。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
24.(2025七下·义乌月考)202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等团队研发出光电转化率高的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
(1)钙钛矿的主要成分是Ca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图为简易的元素周期表,则钛元素大概位于 (填“A”或“B”) 区域。
(3)钛-46,钛-47,钛-48是三种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 )。
A.只有钛-46占位置 B.占三个不同的位置 C.同占一个位置
25.(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物质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NaNO ;已知该化合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16, 请计算:
(1) NaNO 由 种元素组成。
(2)x=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该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精确至0.01%)。
26.(2025七下·义乌月考)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拿出了4个表面涂着相同颜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上面分别标着1、2、3、4四个数字,漆的质量、体积都忽略不计),老师告诉大家画中两个是铁块,另两个是铜块 (ρ用>ρ铁),同学们测量了每个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后,老师在黑板上用描点法画图象,如图所示,刚刚描好对应的四个点,聪明的小阳就知道了哪两个是铜块哪两个是铁块。请你判断金属块3是 块,和金属块2是同样材料做的是金属块 。
27.(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培养并观察细菌菌落”实验中,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固体培养基的制备:在烧杯内加入营养琼脂和蒸馏水,煮沸15min后倒入3个无菌培养皿中,加盖,冷却后制成固体培养基。
②样本接种:将制得的培养基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在空气中敞口放置1h,加盖后倒置,在室温环境中培养24h。
③观察菌落:观察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
④进一步观察: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牙签挑取培养基中的固体菌落,溶解至水滴中,制成装片,观察所培养细菌的形态结构。
(1)步骤①中,煮沸15min和使用无菌培养皿的目的是 。
(2)步骤③观察菌落时使用的观察工具是 。
(3)进一步观察时,小科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则该细菌是 (填“球菌”“杆菌”或“螺旋菌”)。
28.(2025七下·义乌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电子层排布规律,回答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小科通过查阅本卷告知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P-31, Cl-35.5,K-39, Fe-56),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 )。
A.18 B.26 C.28 D.33
(3)第8号元素与第11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Z 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Z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千克 B. C.千克 D.
29.(2025七下·义乌月考)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 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 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 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忠认为仅凭 高于 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小华的观点,因为: 。
(3)小忠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 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直至 ;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 ,若 ,则可以验证小华的结论是正确的。
(4)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
A. B. C.
30.(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项目化小组设计改进了电解水实验(图甲),将普通石墨电极改为多孔石墨电极。
(1)将电极变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为 。
(2)根据图乙中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补全方框内容。 。
(3) 检 验 电 解 过 程 中 正 极 产 生 气 体 的 操 作是 。
(4)如表为20℃时氧气和氢气的溶解度。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 1:2(填写“>”或“<”),而电解时间更久之后两者的体积比逐渐接近1: 2。
表 氢气、氧气在标准大气压下,20℃时的溶解度
气体 氧气 氢气
溶解度 1L 升水溶解0.031L氧气 1L 水溶解0.018L氢气
31.(2025七下·义乌月考)学习了托盘天平的使用后,同学们到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了盐水的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甲所示结构②的名称 。
(2)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进行调平时,发现天平指针如甲图所示,为了使得天平平衡,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3)小科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以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B.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C.计算盐水的质量
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E.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4)小科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丁所示位置,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5)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 ____。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已被严重磨损的砝码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32.(2025七下·义乌月考)为何晾在密闭空间里的湿衣服不容易干 小宁思考后做下探究:
【提出问题】
空气湿度会对水蒸发产生怎样影响
【实验装置】
在七个相同的密闭房间内装有相同的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控制每个房间的气温和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空气湿度都在70%以上;
②开启每个房间的除湿机,用除湿机调节房间湿度,使七个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在实验期间分别控制在一定值;
③用相同质量的水把毛巾均匀湿润,完全展平后晾在晾衣架上,读取电子秤的示数m1;
④经相同时间后,再次读取电子秤的示数m2
(实验过程中水蒸发对毛巾温度的影响、除湿机工作时对室内空气流动和室温的影响均忽略)
【实验数据】
空气湿度 40% 45% 50% 55% 60% 65% 70%
m1/g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m2/g 599.9 586.0 573.1 561.3 550.6 540.7 532.0
【实验结论】
在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空气流速等条件均相同时, ,水蒸发越快。
【实验反思】
从微观角度分析,一部分液态水的分子能逸出水面成为气态水的分子,另一方面部分气态水的分子也会返回水中成为液态水的分子;当逸出的水分子数量比返回的水分子数量多时,宏观上表现为水蒸发了。本实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返回水中的水分子数越 。
33.(2025七下·义乌月考)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春季流感高发,注意防控。如果被确认为甲流,医生建议在48小时内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如图为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及其说明书部分内容。
【成分】本品活性成分为磷酸奥司他韦【性状】白色混悬液
【适应症】用于成人和1周及以上儿童的甲型流感
【规格】总容量60mL
(按照奥司他韦计) 12.5mL: 75mg
奥司他韦分子式: C16H28N2O4
【用量】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剂量是以奥司他韦质量计)
体重 推荐剂量
≤15千克 每次30毫克,每天两次
15-23千克 每次45毫克,每天两次
23-40千克 每次60毫克,每天两次
>40千克 每次75 毫克,每天两次
(1)奥司他韦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碳、氧原子质量比为 。
(2)奥司他韦(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至0.01%)
(3)某甲流患者体重是2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2次,那么该患儿每天需服用该混悬剂多少毫升 (请写出计算过程)
34.(2025七下·义乌月考)熔模精密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其做法是(如图):先用蜡做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400℃后开始记入如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该材料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分钟。
(2)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为0.9g/cm3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3.6kg。请计算:
①该蜡模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为 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35.(2025七下·义乌月考)3D打印技术是将打印线材加热熔化后,按照设定程序进行有序凝固,常在科技、工业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如图甲是某品牌3D打印机,其打印线材如图乙所示。小科同学利用3D打印机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蜗牛(实心),如图丙所示。现可供选择有PLA材料线材和ABS 材料线材两种各一卷,如表为这两种线材的部分参数。
3D打印线材
名称 ABS 材料 PLA 材料
打印温度 (℃) 220~250 195~230
密度 1.05 1.25
净含量(kg/卷) 1 1
烙点(℃) 无 175
(1)小科同学用ABS材料线材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完成后测得作品的质量为945g,求这个作品的体积
(2)小科同学若选用PLA 材料线材进行打印,能否顺利完成打印 请通过计算解释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子发育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解答】 A、图1 中是豆子的种子, ④ 是子叶,豆子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子叶,A说法正确。
B、图1中的② 是胚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也就是 图2中的① 大豆的叶子,B说法正确。
C、图3中的④是胚珠,图4中a是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C说法错误。
D、图4中的b是种子,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模型是对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简化表达形式,用于反映其元素间的交互关系(如因果关系、流程关系等); 形式多样 :可以是实物(如地球仪)、图形(如细胞模式图)、图表、数学公式或计算机模拟等。本质 :通过简化复杂对象,帮助人们直观理解无法直接观察或抽象的事物;符号指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或标记,用于指代特定概念或事。 形式 :包括图形标志(如交通符号)、文字代号(如H2O)、数学表达式等。
【解答】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B,因为B 是符号,ACD是模型;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解析】【分析】真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型的细胞核,分为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出芽生殖,霉菌和食用菌是多细胞真菌,孢子繁殖;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后代的过程都是无性生殖;
【解答】A. 将除乳酸菌以外的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它们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 将衣藻和梨树归为一类的依据是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 乳酸菌可以分裂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C正确;
D. 菇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这是一种无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就可以繁殖,D错误;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 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20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①④⑤⑥ ;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BD.由公式分析;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故A正确;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故B错误;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不变,故C错误;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的间隙大于液体分子,液体分子的间隙大于固体分子间的间隙;
【解答】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如图)。若用“O”代表水分子,以下关于瓶壁外水珠形成过程的微观模型正确的是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隙更小;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不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解答】近年来,我国对芯片产业关注度日益增加。如图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圆的制作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过程是A,产生了新的物质Si;②③④都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金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氯化钠、二氧化碳等。纯净物是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空气、海水、溶液等。
【解答】A.“ ”表示的微观意义是一个氧分子,A错误;
B. 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错误;
C.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C正确;
D. 反应中涉及2种单质和2种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了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解答】“浙江丽水,养生福地”,丽水白云山更是因其负氧离子()浓度高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和O2一定不同的是电子数,因为一个不带电,一个带点,说明带电的核外电子发生了转移;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分数是指某元素的质量占该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 /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
【解答】A. NH4HC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
B. 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C. 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D.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2%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解答】“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北面背阳,若无风情况下在杭州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C,因为纸面向阳,并且南边的支架比背面的支架低,不会对阳光起遮挡作用,所以纸面的温度上升的快,蒸发更快;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元素是指质子数或者核电荷数相同的同种原子的总称;
【解答】 图示为某矿石样品中的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由此可推断出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A,因为不含氯元素;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我们把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叫做同位素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 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是碳元素中的两种同位素原子,二者不同的是中子数,他们的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书相同;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常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ρ = 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包括 千克/米3(kg/m3)和 克/厘米3(g/cm3),1克/厘米3等于1000千克/米3。在测量密度时,使用一致的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解答】A. 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是错误的,水银是液体,他的密度比很多固体的密度都高,A错误;
B. 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 ,正确,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B正确;
C. 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 是错误的,密度一定在0.8和1.4之间;
D. 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体积相同时铝的质量比铜小,没有体积相同的前提条件,D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常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ρ = 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包括 千克/米3(kg/m3)和 克/厘米3(g/cm3),1克/厘米3等于1000千克/米3。在测量密度时,使用一致的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解答】石头吸收水的质量为10g,说明石头中的空隙为10mL,加入水的为0.34kg,说明石头实心部分的体积为为(370mL-340mL0=30mL;因此石头的总体积为=40mL;石头的质量为60g,因此石头的密度==1.5g/cm3=1.5×103kg/m3
故答案为:Bk/m
16.【答案】(1)器官
(2)分化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层次:分子层次:生命的化学基础由化学元素和分子组成,如碳、氢、氧等元素,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 细胞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所有生命体系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组织层次:细胞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器官层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形成器官,如心脏、肺等。 系统层次:器官组合成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个体层次:由各个系统组成的完整生物体。 种群和群落层次:同种生物在同一地区的集合称为种群,而不同种群的集合称为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层次:生态系统是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解答】(1) 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萼片的外表皮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萼片的横切面两层表皮细胞之间有排列疏松的细胞群,其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同时在横切面内还观察到输导组织。根据招以上特点分析,萼片最接近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结构;
(2) 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是指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故答案为:(1)器官(2)分化
17.【答案】(1)异花传粉
(2)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的有性生殖分为四个生理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和发育。(1)开花:开花就是组成花冠的花瓣开放的过程。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2)传粉:传粉分为两种——自花传粉是指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同一朵花的雌蕊,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子房。(3)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多媒体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先展示子房的结构。然后展示受精卵形成: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4)发育:受精作用完成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会逐渐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 杨梅树是雌雄异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开雄花,雌性植株只开雌花。 请判断杨梅是 异化传粉植物;杨梅花的花粉多而轻,属于风媒花。
(2) 孙计划种植1株雄性杨梅树和1株雌性杨梅树,查阅当地4-5月旗帜飘扬方向多为图乙中所示方向。图乙A、B两处为种植杨梅树的位置。请你根据风向,判断雌性杨梅树应种植在 B处较合适;风王东边吹,这样雄性杨梅花药中的花粉可以传递到雌蕊的柱头上,加强花朵受精的概率;
故答案为:(1)异花传粉(2)B
18.【答案】(1)H2
(2)He
(3)2CO32-
(4)NH4NO3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元素符号的角标主要用于表示以下内容:左上角标:表示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例如氢的质量数为。左下角标:表示元素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例如氢的质子数为。
右上角标:表示离子的电荷数,例如Cu2+表示铜离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右下角标:表示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例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这些角标的使用确保了化学式的准确性,并帮助化学家推导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解答】(1)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H2
(2) 氦气: He;
(3) 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4) 硝酸铵: NH4NO3
19.【答案】①③;②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性质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指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的性质。
【解答】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③,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④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①③;②
20.【答案】甲;80;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需要持续吸热。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是不同的。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解答】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甲是晶体,因为晶体由固定的熔化温度,成为熔点,它的熔点是80℃,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甲;80;固液共存
21.【答案】①;③④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金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氯化钠、二氧化碳等。纯净物是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空气、海水、溶液等。
【解答】化合物是指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①是化合物,②是单质,③是混合物,④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①;③④
22.【答案】(1)1.01x103
(2)515
(3)0.99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 密度是一个既实际又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即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质量,定义为质量除以体积: ρ = m/V 其中, ρ 代表密度, m 代表质量, V 代表体积。 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千克每立方米(kg / m3)或克每立方厘米(g / cm3)。 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紧密程度”或在给定体积内的“集中程度”。 它是物质的一个固有属性,意味着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值。
【解答】(1)ρ==1.01g/cm3=1.01x103 kg/m3
(2) 若此同学喝掉的矿泉水后,矿泉水的质量为=ρV=1.01g/cm3×500mL=505g,则剩下的矿泉水和瓶的总质量为515g。
(3) 若在瓶中放入400g水和194g的酒精,刚好装满,则此混合溶液的密度===0.99 g/cm3。
故答案为:(1)1.01x103(2)515(3)0.99
23.【答案】降温;吸收;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解答】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士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为了防止路基冻土熔化,r使用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 升温,因为熔化的过程是吸热的。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吸收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液化又沉入了棒底。
故答案为:降温;吸收;液化
24.【答案】(1)+4
(2)A
(3)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元素、过渡元素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18族。由于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
【解答】(1) 钙钛矿的主要成分是Ca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因为Ca是+2价,O是-2价,所以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Ti的化合价为+4价;
(2)图为简易的元素周期表,则钛元素大概位于 A区域。A区属于金属元素,B区属于非金属元素;
(3) 钛-46,钛-47,钛-48是三种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 同占一个位置 ,因为质子数相同;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个位置;
故答案为:(1)+4(2)A(3)C
25.【答案】(1)3
(2)2;+3
(3)33.33%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为: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例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元素质量分数是指某元素的质量占该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 /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
【解答】 (1)NaNO 由 三 种元素组成。分别是钠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
(2) 已知该化合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16, 所以14:16X=7: 16,解的X=2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因为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氮的化合价为+3价;
(3) 该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33.33%
故答案为:(1)3(2)2;+3(3)33.33%
26.【答案】铜;4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纲是L-3M,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m·V-1(1),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 如图所示,刚刚描好对应的四个点,聪明的小阳就知道了哪两个是铜块哪两个是铁块。 根据密度的公式ρ=,所以两个铁块的密度相同,连线过原点;两个铜块的密度相同,连线也过原点,并且铁块的密度小于铜块,所以 请你判断金属块3是 铜块块,和金属块2是同样材料做的是金属块 4;
故答案为:铜;4;
27.【答案】(1)消除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干扰
(2)放大镜
(3)杆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菌落:一个细菌和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菌落的过程: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解答】(1)①的目的是制备无菌的固体培养基。煮沸15分钟是为了高温灭菌,杀灭培养基及容器中存在的微生物,以防止其他杂菌的污染。使用无菌培养皿是因为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皿内环境无菌,有助于细菌的纯培养。
(2)在步骤③中,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是通过肉眼观察完成的。菌落的位置、颜色和外观肉眼可见,不需要借助显微镜。
(3)进一步的观察中,显微镜如图示细菌形态为杆状,说明这些细菌属于杆菌。
28.【答案】(1)A;D
(2)C
(3)Na2O
(4)B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质量单位,符号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解答】(1) 元素周期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正确; 同一族中,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 错误; 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错误; 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正确;
(2) 小科通过查阅本卷告知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P-31, Cl-35.5,K-39, Fe-56),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 28,因为Si的原子序数在Al和P之间,C正确;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也是在Al和P之间;
(3) 第8号元素O与第11号元素Na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O;因为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
(4) 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Z 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Z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答案为:(1)AD(2)C(3)Na2O(4)B
29.【答案】(1)液化
(2)不能;没有设置100℃开水的对照实验
(3)100℃开水;水面位;T3小于T2
(4)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解答】(1) 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水蒸气液化放出大量的热;
(2)小忠认为仅凭 高于 的现象不能证明小华的观点,因为:没有设置100℃开水的对照实验;
(3)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 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开水直至水面位;T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 ,若T3小于T2,则可以验证小华的结论是正确的。
(4) 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B,打开的时候不要朝着人,避免蒸汽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烫伤人;
故答案为:(1)液化(2)不能;没有设置100℃开水的对照实验(3)100℃开水;水面位;T3小于T2(4)B
30.【答案】(1)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电解水反应速率
(2)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处.若木条复燃.则为02
(4)<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水电解是一种化学实验,通过水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来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所组成的。主要用品有霍夫曼电解器、直流电源(或铅蓄电池)、导线、试管、酒精灯、量气管、感应圈、电键、铁架台、铁夹、贮气瓶、玻璃水槽等。 水电解时一种化学变化,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的物质;
【解答】(1) 将电极变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为 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电解水反应速率;
(2) 根据图乙中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补全方框内容。水电解形成氢气和氧气;
(3) 检 验 电 解 过 程 中 正 极 产 生 气 体 的 操 作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处.若木条复燃.则为02;
(4)如表为20℃时氧气和氢气的溶解度。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 <1:2,因为氧气比氢气更溶于水,而电解时间更久之后两者的体积比逐渐接近1: 2。
故答案为:(1)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电解水反应速率(2)(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处.若木条复燃.则为02(4)<
31.【答案】(1)横梁标尺
(2)右
(3)EBDAC
(4)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移码
(5)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托盘天平是一种用于测量重量的设备,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如下:放置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指针位于分度盘的中央。将要称重的物体放在托盘上,读取显示的重量。关机并小心地移除物品。使用时要注意保持设备的水平平衡,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解答】(1) 请写出图甲所示结构②的名称 横梁标尺;
(2) 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进行调平时,发现天平指针如甲图所示,为了使得天平平衡,应向 右调节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和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3) 小科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以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EBDAC;
(4) 小科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丁所示位置,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移码;说明加入最小的砝码质量多了,只要移动游码就可以了;
(5)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测得的质量偏小;BCD会导致测得的数值偏大;
故答案为:(1)横梁标尺(2)右(3)EBDAC(4)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移码(5)A
32.【答案】空气湿度越小;多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蒸发不仅吸热还有使周围物体冷却的作用。当液体蒸发时,从液体里跑出来的分子,要克服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对它们的引力而做功。这些分子能做功,是因为它们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比平均动能大的分子飞出液面,速度大的分子飞出去,而留存液体内部的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变小了。所以在蒸发过程中,如外界不给液体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时,它就要通过热传递方式从周围物体中吸取热量,于是使周围的物体冷却。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的速度等;
【解答】 在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空气流速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小,水蒸发越快。
微观角度分析,一部分液态水的分子能逸出水面成为气态水的分子,另一方面部分气态水的分子也会返回水中成为液态水的分子;当逸出的水分子数量比返回的水分子数量多时,宏观上表现为水蒸发了。本实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返回水中的水分子数越 多;所以蒸发的越慢;
故答案为内:空气湿度越小;多
33.【答案】(1)4:7;3:1
(2)
(3)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分数是指某元素的质量占该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 /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 ;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为: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例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
【解答】(1) 奥司他韦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4:7,碳、氧原子质量比为 3:1;
(2)N%=;
(3)
故答案为:(1)4:7;3:1(2)9%(3)20mL
34.【答案】(1)5
(2)|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1) 该材料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6分钟。因为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
故答案为:(1)5(2)10.8kg
35.【答案】(1)
(2)
∴不能顺利完成打印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1)
(2)
∴不能顺利完成打印
故答案为:(1)900cm3(2)不能。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阶段检查试题卷
1.(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1中的④
B.图2中的①是由图1中的②发育形成的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④会发育成图4中的a
D.图4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子发育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解答】 A、图1 中是豆子的种子, ④ 是子叶,豆子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子叶,A说法正确。
B、图1中的② 是胚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也就是 图2中的① 大豆的叶子,B说法正确。
C、图3中的④是胚珠,图4中a是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C说法错误。
D、图4中的b是种子,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5七下·义乌月考)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模型是对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简化表达形式,用于反映其元素间的交互关系(如因果关系、流程关系等); 形式多样 :可以是实物(如地球仪)、图形(如细胞模式图)、图表、数学公式或计算机模拟等。本质 :通过简化复杂对象,帮助人们直观理解无法直接观察或抽象的事物;符号指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或标记,用于指代特定概念或事。 形式 :包括图形标志(如交通符号)、文字代号(如H2O)、数学表达式等。
【解答】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B,因为B 是符号,ACD是模型;
故答案为:B
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结构分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除乳酸菌以外的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它们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将衣藻和梨树归为一类的依据是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乳酸菌可以分裂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
D.香菇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这是一种有性生殖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解析】【分析】真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型的细胞核,分为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出芽生殖,霉菌和食用菌是多细胞真菌,孢子繁殖;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后代的过程都是无性生殖;
【解答】A. 将除乳酸菌以外的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它们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 将衣藻和梨树归为一类的依据是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 乳酸菌可以分裂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C正确;
D. 菇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这是一种无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就可以繁殖,D错误;
故答案为:D
4.(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20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A.①④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 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20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①④⑤⑥ ;
故答案为:B
5.(2025七下·义乌月考)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BD.由公式分析;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故A正确;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故B错误;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不变,故C错误;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6.(2025七下·义乌月考)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如图)。若用“O”代表水分子,以下关于瓶壁外水珠形成过程的微观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的间隙大于液体分子,液体分子的间隙大于固体分子间的间隙;
【解答】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如图)。若用“O”代表水分子,以下关于瓶壁外水珠形成过程的微观模型正确的是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隙更小;
故答案为:A
7.(2025七下·义乌月考)近年来,我国对芯片产业关注度日益增加。如图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圆的制作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不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解答】近年来,我国对芯片产业关注度日益增加。如图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圆的制作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过程是A,产生了新的物质Si;②③④都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
8.(2025七下·义乌月考)东晋葛洪在《抱补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表示的微观意义是2个氧原子
B.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中涉及1种单质和3种化合物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金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氯化钠、二氧化碳等。纯净物是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空气、海水、溶液等。
【解答】A.“ ”表示的微观意义是一个氧分子,A错误;
B. 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错误;
C.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C正确;
D. 反应中涉及2种单质和2种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5七下·义乌月考)“浙江丽水,养生福地”,丽水白云山更是因其负氧离子()浓度高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和O2一定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原子数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了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解答】“浙江丽水,养生福地”,丽水白云山更是因其负氧离子()浓度高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和O2一定不同的是电子数,因为一个不带电,一个带点,说明带电的核外电子发生了转移;
故答案为:B
10.(2025七下·义乌月考)实验测得某硫酸铵[(NH4)2SO4]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其中可能混入了下列哪种物质( )
A.NH4HCO3 B.CO(NH2)2 C.NH4Cl D.NH4NO3
【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分数是指某元素的质量占该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 /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
【解答】A. NH4HC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
B. 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C. 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D.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2%
故答案为:A
11.(2025七下·义乌月考)“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北面背阳,若无风情况下在杭州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解答】“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北面背阳,若无风情况下在杭州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C,因为纸面向阳,并且南边的支架比背面的支架低,不会对阳光起遮挡作用,所以纸面的温度上升的快,蒸发更快;
故答案为:C
12.(2025七下·义乌月考)图示为某矿石样品中的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由此可推断出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A.NaCl B.SiO2 C.Fe2O3 D.Al2O3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元素是指质子数或者核电荷数相同的同种原子的总称;
【解答】 图示为某矿石样品中的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由此可推断出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A,因为不含氯元素;
故答案为:A
13.(2025七下·义乌月考)考古学家在对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含量测定,推测该遗址年代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时期。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是碳元素中的两种同位素原子,二者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答案】B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我们把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叫做同位素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 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是碳元素中的两种同位素原子,二者不同的是中子数,他们的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书相同;
故答案为:B
14.(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同学根据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蜂蜜 1.4 冰 0.9
酒精 0.8 铝 2.7
水银 13.6 铜 8.9
A.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B.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
C.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
D.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铝的质量比铜小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常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ρ = 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包括 千克/米3(kg/m3)和 克/厘米3(g/cm3),1克/厘米3等于1000千克/米3。在测量密度时,使用一致的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解答】A. 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是错误的,水银是液体,他的密度比很多固体的密度都高,A错误;
B. 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 ,正确,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B正确;
C. 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 是错误的,密度一定在0.8和1.4之间;
D. 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体积相同时铝的质量比铜小,没有体积相同的前提条件,D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15.(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玲在嘉陵江边捡到一块会吸水的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回到家她想测一下石头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是60g,再把它放到一个容积是370mL的容器里,然后缓慢地往容器里加水,直到水面刚好到达瓶口,一共加入了0.34kg的水,最后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将表面的水擦拭干,再测出它此时的质量是70g,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常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ρ = 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包括 千克/米3(kg/m3)和 克/厘米3(g/cm3),1克/厘米3等于1000千克/米3。在测量密度时,使用一致的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解答】石头吸收水的质量为10g,说明石头中的空隙为10mL,加入水的为0.34kg,说明石头实心部分的体积为为(370mL-340mL0=30mL;因此石头的总体积为=40mL;石头的质量为60g,因此石头的密度==1.5g/cm3=1.5×103kg/m3
故答案为:Bk/m
16.(2025七下·义乌月考)草本植物酸浆的果实外面包裹着片发有为质是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姑娘儿”。如图为是从开花到结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萼片的外表皮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萼片的横切面两层表皮细胞之间有排列疏松的细胞群,其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同时在横切面内还观察到输导组织。根据招以上特点分析,萼片最接近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2)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 的结果。
【答案】(1)器官
(2)分化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层次:分子层次:生命的化学基础由化学元素和分子组成,如碳、氢、氧等元素,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 细胞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所有生命体系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组织层次:细胞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器官层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形成器官,如心脏、肺等。 系统层次:器官组合成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个体层次:由各个系统组成的完整生物体。 种群和群落层次:同种生物在同一地区的集合称为种群,而不同种群的集合称为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层次:生态系统是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解答】(1) 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萼片的外表皮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萼片的横切面两层表皮细胞之间有排列疏松的细胞群,其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同时在横切面内还观察到输导组织。根据招以上特点分析,萼片最接近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结构;
(2) 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是指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故答案为:(1)器官(2)分化
17.(2025七下·义乌月考)杨梅口感酸甜,营养丰富。小孙同学发现校园里有一棵杨梅树,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小杨梅。于是他搜集了很多资料,做了如下记录:
资料一:杨梅树是雌雄异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开雄花,雌性植株只开雌花。只有在开花的时候才能分辨出是雌花还是雄花。杨梅的花期在4月份左右,果期在6~7月。
资料二:杨梅树一般通过图乙方式进行繁殖。过程如下:①在进入盛果期的丰产杨梅树上剪取一段生长健壮的枝条,最好是树冠中上部且生长在外围的1~2年生枝条,将枝条修剪成为6~7厘米的接穗。②准备砧木:砧木一般是选用野生播种的杨梅苗或者是自播种树苗,一般是用种子播种,已经培养了2~3年的优质杨梅苗。这样更有利于成活。
根据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一分析判断杨梅是 (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植物;杨梅花的花粉多而轻,属于风媒花。
(2)小孙计划种植1株雄性杨梅树和1株雌性杨梅树,查阅当地4-5月旗帜飘扬方向多为图乙中所示方向。图乙A、B两处为种植杨梅树的位置。请你根据风向,判断雌性杨梅树应种植在 处较合适(选填“A”或“B”)。
【答案】(1)异花传粉
(2)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的有性生殖分为四个生理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和发育。(1)开花:开花就是组成花冠的花瓣开放的过程。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2)传粉:传粉分为两种——自花传粉是指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同一朵花的雌蕊,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子房。(3)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多媒体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先展示子房的结构。然后展示受精卵形成: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4)发育:受精作用完成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会逐渐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 杨梅树是雌雄异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开雄花,雌性植株只开雌花。 请判断杨梅是 异化传粉植物;杨梅花的花粉多而轻,属于风媒花。
(2) 孙计划种植1株雄性杨梅树和1株雌性杨梅树,查阅当地4-5月旗帜飘扬方向多为图乙中所示方向。图乙A、B两处为种植杨梅树的位置。请你根据风向,判断雌性杨梅树应种植在 B处较合适;风王东边吹,这样雄性杨梅花药中的花粉可以传递到雌蕊的柱头上,加强花朵受精的概率;
故答案为:(1)异花传粉(2)B
18.(2025七下·义乌月考)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2) 氦气: 。
(3)2个碳酸根离子: 。
(4) 硝酸铵: 。
【答案】(1)H2
(2)He
(3)2CO32-
(4)NH4NO3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元素符号的角标主要用于表示以下内容:左上角标:表示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例如氢的质量数为。左下角标:表示元素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例如氢的质子数为。
右上角标:表示离子的电荷数,例如Cu2+表示铜离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右下角标:表示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例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这些角标的使用确保了化学式的准确性,并帮助化学家推导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解答】(1)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H2
(2) 氦气: He;
(3) 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4) 硝酸铵: NH4NO3
19.(2025七下·义乌月考)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①③;②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性质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指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的性质。
【解答】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③,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④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①③;②
20.(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 (选填“甲”、“乙”)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答案】甲;80;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需要持续吸热。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是不同的。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解答】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甲是晶体,因为晶体由固定的熔化温度,成为熔点,它的熔点是80℃,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甲;80;固液共存
21.(2025七下·义乌月考)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O”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均填序号)
【答案】①;③④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金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氯化钠、二氧化碳等。纯净物是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空气、海水、溶液等。
【解答】化合物是指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①是化合物,②是单质,③是混合物,④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①;③④
22.(2025七下·义乌月考)有一个塑料矿泉水瓶,上面标有“600mL”的字样,某同学用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616g。他喝完后测得空瓶的质量为10g。
(1) 此矿泉水的密度为 kg/m3。
(2)若此同学喝掉的矿泉水后,则剩下的矿泉水和瓶的总质量为 g。
(3)若在瓶中放入400g水和194g的酒精,刚好装满,则此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g/cm3。
【答案】(1)1.01x103
(2)515
(3)0.99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 密度是一个既实际又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即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质量,定义为质量除以体积: ρ = m/V 其中, ρ 代表密度, m 代表质量, V 代表体积。 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千克每立方米(kg / m3)或克每立方厘米(g / cm3)。 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紧密程度”或在给定体积内的“集中程度”。 它是物质的一个固有属性,意味着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值。
【解答】(1)ρ==1.01g/cm3=1.01x103 kg/m3
(2) 若此同学喝掉的矿泉水后,矿泉水的质量为=ρV=1.01g/cm3×500mL=505g,则剩下的矿泉水和瓶的总质量为515g。
(3) 若在瓶中放入400g水和194g的酒精,刚好装满,则此混合溶液的密度===0.99 g/cm3。
故答案为:(1)1.01x103(2)515(3)0.99
2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士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为了防止路基冻土熔化,使用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 (选填“升温”或“降温”)。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
【答案】降温;吸收;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解答】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士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为了防止路基冻土熔化,r使用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 升温,因为熔化的过程是吸热的。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吸收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液化又沉入了棒底。
故答案为:降温;吸收;液化
24.(2025七下·义乌月考)202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等团队研发出光电转化率高的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
(1)钙钛矿的主要成分是Ca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图为简易的元素周期表,则钛元素大概位于 (填“A”或“B”) 区域。
(3)钛-46,钛-47,钛-48是三种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 )。
A.只有钛-46占位置 B.占三个不同的位置 C.同占一个位置
【答案】(1)+4
(2)A
(3)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元素、过渡元素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18族。由于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
【解答】(1) 钙钛矿的主要成分是Ca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因为Ca是+2价,O是-2价,所以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Ti的化合价为+4价;
(2)图为简易的元素周期表,则钛元素大概位于 A区域。A区属于金属元素,B区属于非金属元素;
(3) 钛-46,钛-47,钛-48是三种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 同占一个位置 ,因为质子数相同;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个位置;
故答案为:(1)+4(2)A(3)C
25.(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物质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NaNO ;已知该化合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16, 请计算:
(1) NaNO 由 种元素组成。
(2)x=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该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精确至0.01%)。
【答案】(1)3
(2)2;+3
(3)33.33%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为: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例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元素质量分数是指某元素的质量占该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 /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
【解答】 (1)NaNO 由 三 种元素组成。分别是钠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
(2) 已知该化合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16, 所以14:16X=7: 16,解的X=2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因为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氮的化合价为+3价;
(3) 该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33.33%
故答案为:(1)3(2)2;+3(3)33.33%
26.(2025七下·义乌月考)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拿出了4个表面涂着相同颜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上面分别标着1、2、3、4四个数字,漆的质量、体积都忽略不计),老师告诉大家画中两个是铁块,另两个是铜块 (ρ用>ρ铁),同学们测量了每个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后,老师在黑板上用描点法画图象,如图所示,刚刚描好对应的四个点,聪明的小阳就知道了哪两个是铜块哪两个是铁块。请你判断金属块3是 块,和金属块2是同样材料做的是金属块 。
【答案】铜;4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纲是L-3M,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m·V-1(1),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 如图所示,刚刚描好对应的四个点,聪明的小阳就知道了哪两个是铜块哪两个是铁块。 根据密度的公式ρ=,所以两个铁块的密度相同,连线过原点;两个铜块的密度相同,连线也过原点,并且铁块的密度小于铜块,所以 请你判断金属块3是 铜块块,和金属块2是同样材料做的是金属块 4;
故答案为:铜;4;
27.(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培养并观察细菌菌落”实验中,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固体培养基的制备:在烧杯内加入营养琼脂和蒸馏水,煮沸15min后倒入3个无菌培养皿中,加盖,冷却后制成固体培养基。
②样本接种:将制得的培养基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在空气中敞口放置1h,加盖后倒置,在室温环境中培养24h。
③观察菌落:观察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
④进一步观察: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牙签挑取培养基中的固体菌落,溶解至水滴中,制成装片,观察所培养细菌的形态结构。
(1)步骤①中,煮沸15min和使用无菌培养皿的目的是 。
(2)步骤③观察菌落时使用的观察工具是 。
(3)进一步观察时,小科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则该细菌是 (填“球菌”“杆菌”或“螺旋菌”)。
【答案】(1)消除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干扰
(2)放大镜
(3)杆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菌落:一个细菌和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菌落的过程: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解答】(1)①的目的是制备无菌的固体培养基。煮沸15分钟是为了高温灭菌,杀灭培养基及容器中存在的微生物,以防止其他杂菌的污染。使用无菌培养皿是因为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皿内环境无菌,有助于细菌的纯培养。
(2)在步骤③中,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是通过肉眼观察完成的。菌落的位置、颜色和外观肉眼可见,不需要借助显微镜。
(3)进一步的观察中,显微镜如图示细菌形态为杆状,说明这些细菌属于杆菌。
28.(2025七下·义乌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电子层排布规律,回答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小科通过查阅本卷告知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P-31, Cl-35.5,K-39, Fe-56),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 )。
A.18 B.26 C.28 D.33
(3)第8号元素与第11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Z 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Z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千克 B. C.千克 D.
【答案】(1)A;D
(2)C
(3)Na2O
(4)B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质量单位,符号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解答】(1) 元素周期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正确; 同一族中,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 错误; 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错误; 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正确;
(2) 小科通过查阅本卷告知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P-31, Cl-35.5,K-39, Fe-56),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 28,因为Si的原子序数在Al和P之间,C正确;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也是在Al和P之间;
(3) 第8号元素O与第11号元素Na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O;因为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
(4) 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Z 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Z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答案为:(1)AD(2)C(3)Na2O(4)B
29.(2025七下·义乌月考)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 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 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 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忠认为仅凭 高于 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小华的观点,因为: 。
(3)小忠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 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直至 ;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 ,若 ,则可以验证小华的结论是正确的。
(4)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
A. B. C.
【答案】(1)液化
(2)不能;没有设置100℃开水的对照实验
(3)100℃开水;水面位;T3小于T2
(4)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解答】(1) 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水蒸气液化放出大量的热;
(2)小忠认为仅凭 高于 的现象不能证明小华的观点,因为:没有设置100℃开水的对照实验;
(3)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 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开水直至水面位;T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 ,若T3小于T2,则可以验证小华的结论是正确的。
(4) 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B,打开的时候不要朝着人,避免蒸汽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烫伤人;
故答案为:(1)液化(2)不能;没有设置100℃开水的对照实验(3)100℃开水;水面位;T3小于T2(4)B
30.(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项目化小组设计改进了电解水实验(图甲),将普通石墨电极改为多孔石墨电极。
(1)将电极变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为 。
(2)根据图乙中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补全方框内容。 。
(3) 检 验 电 解 过 程 中 正 极 产 生 气 体 的 操 作是 。
(4)如表为20℃时氧气和氢气的溶解度。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 1:2(填写“>”或“<”),而电解时间更久之后两者的体积比逐渐接近1: 2。
表 氢气、氧气在标准大气压下,20℃时的溶解度
气体 氧气 氢气
溶解度 1L 升水溶解0.031L氧气 1L 水溶解0.018L氢气
【答案】(1)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电解水反应速率
(2)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处.若木条复燃.则为02
(4)<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水电解是一种化学实验,通过水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来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所组成的。主要用品有霍夫曼电解器、直流电源(或铅蓄电池)、导线、试管、酒精灯、量气管、感应圈、电键、铁架台、铁夹、贮气瓶、玻璃水槽等。 水电解时一种化学变化,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的物质;
【解答】(1) 将电极变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为 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电解水反应速率;
(2) 根据图乙中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补全方框内容。水电解形成氢气和氧气;
(3) 检 验 电 解 过 程 中 正 极 产 生 气 体 的 操 作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处.若木条复燃.则为02;
(4)如表为20℃时氧气和氢气的溶解度。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 <1:2,因为氧气比氢气更溶于水,而电解时间更久之后两者的体积比逐渐接近1: 2。
故答案为:(1)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电解水反应速率(2)(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处.若木条复燃.则为02(4)<
31.(2025七下·义乌月考)学习了托盘天平的使用后,同学们到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了盐水的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甲所示结构②的名称 。
(2)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进行调平时,发现天平指针如甲图所示,为了使得天平平衡,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3)小科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以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B.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C.计算盐水的质量
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E.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4)小科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丁所示位置,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5)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 ____。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已被严重磨损的砝码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答案】(1)横梁标尺
(2)右
(3)EBDAC
(4)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移码
(5)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托盘天平是一种用于测量重量的设备,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如下:放置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指针位于分度盘的中央。将要称重的物体放在托盘上,读取显示的重量。关机并小心地移除物品。使用时要注意保持设备的水平平衡,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解答】(1) 请写出图甲所示结构②的名称 横梁标尺;
(2) 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进行调平时,发现天平指针如甲图所示,为了使得天平平衡,应向 右调节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和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3) 小科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以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EBDAC;
(4) 小科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丁所示位置,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移码;说明加入最小的砝码质量多了,只要移动游码就可以了;
(5)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测得的质量偏小;BCD会导致测得的数值偏大;
故答案为:(1)横梁标尺(2)右(3)EBDAC(4)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移码(5)A
32.(2025七下·义乌月考)为何晾在密闭空间里的湿衣服不容易干 小宁思考后做下探究:
【提出问题】
空气湿度会对水蒸发产生怎样影响
【实验装置】
在七个相同的密闭房间内装有相同的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控制每个房间的气温和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空气湿度都在70%以上;
②开启每个房间的除湿机,用除湿机调节房间湿度,使七个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在实验期间分别控制在一定值;
③用相同质量的水把毛巾均匀湿润,完全展平后晾在晾衣架上,读取电子秤的示数m1;
④经相同时间后,再次读取电子秤的示数m2
(实验过程中水蒸发对毛巾温度的影响、除湿机工作时对室内空气流动和室温的影响均忽略)
【实验数据】
空气湿度 40% 45% 50% 55% 60% 65% 70%
m1/g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m2/g 599.9 586.0 573.1 561.3 550.6 540.7 532.0
【实验结论】
在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空气流速等条件均相同时, ,水蒸发越快。
【实验反思】
从微观角度分析,一部分液态水的分子能逸出水面成为气态水的分子,另一方面部分气态水的分子也会返回水中成为液态水的分子;当逸出的水分子数量比返回的水分子数量多时,宏观上表现为水蒸发了。本实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返回水中的水分子数越 。
【答案】空气湿度越小;多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蒸发不仅吸热还有使周围物体冷却的作用。当液体蒸发时,从液体里跑出来的分子,要克服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对它们的引力而做功。这些分子能做功,是因为它们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比平均动能大的分子飞出液面,速度大的分子飞出去,而留存液体内部的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变小了。所以在蒸发过程中,如外界不给液体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时,它就要通过热传递方式从周围物体中吸取热量,于是使周围的物体冷却。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的速度等;
【解答】 在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空气流速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小,水蒸发越快。
微观角度分析,一部分液态水的分子能逸出水面成为气态水的分子,另一方面部分气态水的分子也会返回水中成为液态水的分子;当逸出的水分子数量比返回的水分子数量多时,宏观上表现为水蒸发了。本实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返回水中的水分子数越 多;所以蒸发的越慢;
故答案为内:空气湿度越小;多
33.(2025七下·义乌月考)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春季流感高发,注意防控。如果被确认为甲流,医生建议在48小时内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如图为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及其说明书部分内容。
【成分】本品活性成分为磷酸奥司他韦【性状】白色混悬液
【适应症】用于成人和1周及以上儿童的甲型流感
【规格】总容量60mL
(按照奥司他韦计) 12.5mL: 75mg
奥司他韦分子式: C16H28N2O4
【用量】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剂量是以奥司他韦质量计)
体重 推荐剂量
≤15千克 每次30毫克,每天两次
15-23千克 每次45毫克,每天两次
23-40千克 每次60毫克,每天两次
>40千克 每次75 毫克,每天两次
(1)奥司他韦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碳、氧原子质量比为 。
(2)奥司他韦(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至0.01%)
(3)某甲流患者体重是2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2次,那么该患儿每天需服用该混悬剂多少毫升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7;3:1
(2)
(3)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分数是指某元素的质量占该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 /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 ;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为: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例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
【解答】(1) 奥司他韦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4:7,碳、氧原子质量比为 3:1;
(2)N%=;
(3)
故答案为:(1)4:7;3:1(2)9%(3)20mL
34.(2025七下·义乌月考)熔模精密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其做法是(如图):先用蜡做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400℃后开始记入如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该材料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分钟。
(2)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为0.9g/cm3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3.6kg。请计算:
①该蜡模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为 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5
(2)|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1) 该材料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6分钟。因为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
故答案为:(1)5(2)10.8kg
35.(2025七下·义乌月考)3D打印技术是将打印线材加热熔化后,按照设定程序进行有序凝固,常在科技、工业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如图甲是某品牌3D打印机,其打印线材如图乙所示。小科同学利用3D打印机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蜗牛(实心),如图丙所示。现可供选择有PLA材料线材和ABS 材料线材两种各一卷,如表为这两种线材的部分参数。
3D打印线材
名称 ABS 材料 PLA 材料
打印温度 (℃) 220~250 195~230
密度 1.05 1.25
净含量(kg/卷) 1 1
烙点(℃) 无 175
(1)小科同学用ABS材料线材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完成后测得作品的质量为945g,求这个作品的体积
(2)小科同学若选用PLA 材料线材进行打印,能否顺利完成打印 请通过计算解释说明。
【答案】(1)
(2)
∴不能顺利完成打印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1)
(2)
∴不能顺利完成打印
故答案为:(1)900cm3(2)不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