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逻辑与思维》第七课第一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标要求 教学提示2.3 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列举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通过故事讲述、主题演讲等形式,分享如何运用科学思维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运用所学逻辑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逻辑和推理错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1体验案例1:现场调查该班级学生是否是共青团员,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回答是。案例3:燕子会飞,黄鹂会飞,天鹅会飞,丹顶鹤会飞,燕子、黄鹂、天鹅、丹顶鹤都是鸟。案例2:你见到的第1个天鹅是白色的,你见到的第50个天鹅是白色的,你见到的第100个天鹅是白色的案例4: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17=3+3+1141=11+13+1777=7+17+53461=5+7+449该班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所有鸟都会飞天鹅都是白色的所有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分解为三个素数之和体验·悟归纳推理内涵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体验·悟归纳推理内涵分议题一总议题:如何学会归纳推理思考1体验案例1:现场调查该班级学生是否是共青团员,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回答是。案例3:燕子会飞,黄鹂会飞,天鹅会飞,丹顶鹤会飞,燕子、黄鹂、天鹅、丹顶鹤都是鸟。案例2:你见到的第1个天鹅是白色的,你见到的第50个天鹅是白色的,你见到的第100个天鹅是白色的案例4: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17=3+3+1141=11+13+1777=7+17+53461=5+7+449四个案例的前提和结论有什么共同点?该班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所有鸟都会飞天鹅都是白色的所有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分解为三个素数之和体验·悟归纳推理内涵思考1体验现场调查该班级学生是否是共青团员,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回答是。燕子会飞,黄鹂会飞,天鹅会飞,丹顶鹤会飞,燕子、黄鹂、天鹅、丹顶鹤都是鸟。你见到的第1个天鹅是白色的,你见到的第50个天鹅是白色的,你见到的第100个天鹅是白色的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17=3+3+1141=11+13+1777=7+17+53461=5+7+449分议题一: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体验·悟归纳推理内涵四个案例的前提和结论有什么共同点?该班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所有鸟都会飞天鹅都是白色的所有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分解为三个素数之和设计意图: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归纳推理的内涵: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S→P体验·悟归纳推理内涵完全归纳推理的内涵: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一个关于某类的一般性知识的结论。不属于或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内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性推理。分议题一: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3.燕子会飞,黄鹂会飞,天鹅会飞,丹顶鹤会飞,燕子、黄鹂、天鹅、丹顶鹤都是鸟。所有的鸟都是会飞的。4.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17=3+3+11,41=11+13+17,77=7+17+53,461=5+7+449所有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分解为三个素数之和。1.现场调查该班级学生是否是共青团员,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回答是,该班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2.你见到的第1个天鹅是白色的,你见到的第50个天鹅是白色的,你见到的第100个天鹅是白色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体验·悟归纳推理内涵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区别 含义 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考察对象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结论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联系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体验·悟归纳推理内涵感悟:1.要证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杀掉每一只麻雀吗?2.守株待兔为何会成为人们的笑柄?3.恩格斯为什么说: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汽机更能说明热能转化为机械能?1.不完全推理,容易犯“轻率概括”或者以偏概全的错误。2.不完全归纳推理的两种类型: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二者的区别:(1)根据不同经验观察VS经验观察+科学分析(2)前提事实数量的多少对推出结论的意义不同前提数量越多结论越可靠VS前提的典型性重于数量多少3.两者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有所不同科学归纳结论的可靠性要高于简单枚举的结论为什么归纳推理的结论不保真却依然要使用归纳推理?探究·析归纳推理价值分议题二示例一:田里的韭菜、蒜都有绿叶,但在暗房里培养出来的韭黄、蒜黄是黄的。把一株生长在户外有绿叶的植物移入暗室,叶子的绿色会渐渐退去,把它移出户外,则绿色逐渐恢复。户外的野草是绿的,但在石头下生长的草却不是绿色的。探究·析归纳推理价值1.根据示例一,请你从三个现象中要推理出其隐藏的规律。2. 请结合以上案例说明使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价值。讨论示例一:田里的韭菜、蒜都有绿叶,但在暗房里培养出来的韭黄、蒜黄是黄的。把一株生长在户外有绿叶的植物移入暗室,叶子的绿色会渐渐退去,把它移出户外,则绿色逐渐恢复。户外的野草是绿的,但在石头下生长的草却不是绿色的。从三个现象中要推出其隐藏的规律,这三个现象不同的原因是由于阳光照射的不同。所以推出阳光照射是植物叶子变绿的条件,研究表明阳光能够促进叶绿素的生成。探究·析归纳推理价值探究·析归纳推理价值3.请结合以上案例说明使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价值。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主要基于:1.它的推理基础是客观世界中个别与一般的关系;2.前提是个别性知识,结论是一般原理;3.结论断定的范围可能会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因此具有或然性。不完全归纳推理但对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是获取新知、发现真理的手段,是说明和论证问题的方法。在归纳推理中如何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践行·提归纳推理能力分议题三求同法:(1)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2)典型特征:异中求同。有不同场合,只有一种情况是相同的,其他情况都不同。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①甲 A(同饮一口井的水)、B、C a(呕吐、昏迷)②乙 A(同饮一口井的水)、D、E a(呕吐、昏迷)③丙 A(同饮一口井的水)、F、G a(呕吐、昏迷)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1:甲、乙、丙三户人家都报告说,家人发生了呕吐、昏迷现象。警察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 你的结论是什么?如何得出的?践行·提归纳推理能力模拟警方探案求异法:(1)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2)典型特征:同中求异。有正反场合,只有一种情况是不同的,其他情况都相同。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①(正面场合) A(养鹅)、B、C a(没蛇)②(反面场合) ×(没养鹅)、B、C ×(有蛇)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2:在新疆天山深处一个解放军哨所驻地毒蛇很多,经常爬到房间里来捣乱,而当地哈萨克族人家里从来没有发现过蛇。战士们发现哈萨克族人家里就是比哨所多鹅,其他居住条件与哨所一样。你认为战士们应如何做避免毒蛇?践行·提归纳推理能力模拟警方探案求同求异并用法:(1)含义: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2)典型特征:既求同也求异。两次求同,一次求异。正面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反面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 A(穷人有糠)、B、C a(无脚气) ① ×(富人无糠)、M、N ×(有脚气)② A(穷人有糠)、D、E a(无脚气) ② ×(富人无糠)、O、P ×(有脚气) ③ A(穷人有糠)、F、G a(无脚气) ③ ×(富人无糠)、Q、R ×(有脚气)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3: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往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的劳作、生活等情况各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生活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富人吃的精米白面都把糠、麸皮去掉了。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治疗脚气病,果然有效。 思考:“富人的精米和白面都去糠、麸而多得脚气病”,使用了什么方法?“穷人的各种食物都有糠、麸而少得脚气病”,使用了什么方法?“穷人吃糠、麸少得脚气病,富人不吃糠、麸(吃精米白面)多得脚气病”,这是使用了什么方法?践行·提归纳推理能力共变法:(1)含义: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2)典型特征:求量的变化。运用共变法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两种共变现象之间才有因果联系;第二,有因果联系的共变关系,也往往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共变关系也将消失。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① A1(温度)、B、C a1(体积)② A2(温度)、B、C a2(体积)③ A3(温度)、B、C a3(体积)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4:对一个物体加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由此,人们得出结论:物体受热与物体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体温计、气压表等。践行·提归纳推理能力剩余法:(1)含义: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2)典型特征:余果求余因。一般用来判明复杂事物的因果联系。运用剩余法应当注意剩余情况A可能只是现象(a、b、c、d)复合原因的一部分,而不是现象a的原因。前提 复合情况(A、B、C、D)是被考察现象(a、b、c、d)的原因,并且B、C、D分别是b、c、d的原因结论 那么,A是a的原因◆例5:科学家发现,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的密度与从氨制得的氮气的密度存在差别。他们分析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一定含有未知的气体。经过反复测定,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中包含氩气。践行·提归纳推理能力材料一:把绿色植物移到黑暗的地方,它就失去了绿色;再把它移到有光的地方,它又重新得到绿色。由此可知,光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①运用了求异法。在两个场合中,许多情况都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使植物不受光照射,它就失去绿色,使植物受光照射,它就又重新得到绿色。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即有没有光照,可能是植物有没有绿色的原因,因而光照条件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②运用了求同法。棉花和积雪很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虽然很多,但在疏松多孔上两者是相同的,这一共同点就可能是它们都有保温作用的原因。材料二: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持地面温度。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50%的空气间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冻成的,它们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能有保温作用。分析情境材料四个事例中各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19世纪期间,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已知的各个天体对天王星的影响,从而算出了天王星运行的轨道。但人们观测发现,天王星实际运行的轨道与计算出的轨道有些偏离,由此推断,此偏离现象是由某个尚未发现的天体的引力造成的。后来人们果然找到了这个天体,将其命名为海王星。③运用了剩余法。天王星实际运行的轨道和计算出的轨道之间有些偏离,于是推断,这种偏离现象可能是由某个尚未发现的天体的引力造成的。天王星运行轨道受多种因素制约着,排除其中几种因素之后,剩下来的因素就可能是它产生偏离的原因。④运用了共变法。每当炮瞄雷达对准太阳时(受到太阳发射的无线电波的干扰),就会受到干扰。并且太阳出现“黑子”“耀斑”(无线电波强度增大)时,炮瞄雷达受到的干扰性更强。炮瞄雷达受干扰性的强度同太阳发射的无线电波强度存在着共变关系。所以,太阳发射的无线电波是炮瞄雷达受干扰的原因之一。材料四:1932年2月,英国发现许多炮台上的炮瞄雷达有时会突然受到干扰。科学工作者经过多次研究,发现每当各个炮瞄雷达对准太阳时,就会受到同样的干扰,而当太阳上出现“黑子”“耀斑”时,干扰性就更强。这时才真相大白,原来干扰来自太阳,太阳时刻也在发射着无线电波。1.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解析】B:由题述信息可知,在植物病毒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这一相同条件下,与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携带较少病毒情况相比,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是被考察的现象,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是差异因素,从而得出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与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存在因果联系的结论,这是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B对点训练2.小海通过上游泳课发现,自己在10℃的水中可游0.5小时;在15℃的水中可游1小时;在18℃的水中可游1.5小时;在21℃的水中可游2小时。小海因此得出结论: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有关。小海得出此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比法【解析】A: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反映的是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相关,未存在明显的一个共同因素,A不符合题意。B: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明显未体现求异法,B不符合题意。C: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小海得出“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有关”运用的是共变法,C正确。D:材料反映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而非类比推理,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C在归纳推理中如何提高结论的可靠性?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主要使用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法、剩余法等。3.尽量多地、尽量广地考察个体对象;一旦发现反例,就应该推翻原来带有普遍性的结论(“证伪”),避免“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1.牛顿小时候好奇苹果熟为什么不向天上飞而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爱迪生小时候非要看清楚篱笆边蜂窝的构造才行,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3.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好奇家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而终成伟大的地质学家。4.钟南山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和敢于提为什么的精神,终获国家勋章。牛顿、爱迪生、李四光、钟南山都是科学家—————————————————————结论是:好奇心是科学家成功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习近平语智典尊重学生好奇心,保护好学生的奇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们思政课教师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践行·提归纳推理能力1929年,丹麦的达姆博士研制了一种饲料,并利用小鸡进行试验,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小鸡皮下和肌肉都会出血。达姆进行了无数次试验,都没有解决小鸡出血问题。直到1939年,达姆在农村调研时,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农家小鸡,没有一只患出血症。他猜想农家小鸡一定是吃了某种能防治出血的特殊物质。经研究,他发现农家小鸡经常食用的绿色植物叶子中含有的维生素K,可以防治食用该饲料的小鸡患出血症。分析该案例的逻辑推理过程,并说明对我们培养科学思维的启迪。课外作业感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