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法治国家 课件(共26张PPT,内嵌2个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法治国家 课件(共26张PPT,内嵌2个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法治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实现目标的主体和主导力量
建设法治国家和政府的基础和支撑
第八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把歌手换成自己;一键制作,就可以变成视频中的经典角色……一段时间以来,“AI换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的二次创作,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新鲜体验。
议题一
幻脸丛生,
红线在哪?
——法治国家的内涵
连续两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靳东都提交了有关AI技术与网络平台立法的建议。 在今年的政协小组讨论上,靳东称:“一些喜欢我影视剧的观众,被AI换脸视频骗得很惨,希望能建立更好的规则。”
AI生成的“假靳东”把咱奶哄成胚胎,“真靳东”在两会上发声了!
“AI换脸”技术在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人们从真实场景中抽离出来,打破了“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和社会共识。
思考:AI换脸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为什么人大代表雷军和政协委员靳东都希望为AI换脸建立更好的规则?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进行换脸,会侵犯肖像权,对受版权保护的影视剧进行AI换脸,会侵犯著作权。
法律风险
使公众难以辨别真假,不当使用会损害他人名誉和形象,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社会风险
AI换脸的风险和红线
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伪装成熟人或名人进行诈骗;非法收集、处理和传播人脸等生物信息,威胁个人信息安全。
安全风险
模糊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可能导致人们对真实和虚假的认知产生混乱。
伦理风险
在法治国家,“AI换脸”技术不能滥用,
需要以宪法和法律为红线。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1.内涵
我国《宪法》明确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民法典》也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AI换脸技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不得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AI“换脸拟声”立法建议引发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呼吁需要专门的法律明确AI换脸的责任界限和处罚力度,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在AI换脸技术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防止权力滥用或监管空白,使国家权力在法治轨道上对AI换脸技术进行有效监管。
为什么要对AI换脸建立规则?
这体现了法治国家什么样的特征?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特征
①从地位上看: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从内容上看: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特别注意: 宪法居于母法和最高法的地位,即宪法作为根本法构成国家制定法的基础和核心,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地位和效力最高。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2)坚持良法之治
2.特征
①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表现: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2.特征
①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特别提示
公民权利 ≠ 公民政治权利
公民权利
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与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利。公民权利的种类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等诸多方面,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
公民的
政治权利
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2.特征
①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要求: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议题二
虚拟之境,
法绳何系?
——建设法治国家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谈起自己的“受害经历”:“刚开始我觉得是网友喜闻乐见,拿我开涮我也能接受,但内容比较低劣,多到不得了的时候就防不胜防。后来想起诉,发现没有专门的立法,我们只能用影视权、肖像权、名誉权,这些都得量化损失。”
如何整治AI换脸拟声乱象?让我们看看雷军的建议
雷军呼吁立法整治AI换脸拟声乱象
思考:为何要为AI换脸拟声进行立法?除此之外,还需要如何规范AI换脸拟声?
当前针对“AI换脸拟声”的规制主要依赖《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零散条款,缺乏系统性。例如,肖像权、名誉权等侵权需分别援引不同法律,而针对AI生成内容的特殊性问题(如深度伪造的隐蔽性、证据固定困难)缺乏专门规定。
为何要为AI换脸拟声进行立法?
此外,还需要如何规范AI换脸拟声?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使规制AI换脸拟声有法可依
除了需要科学的法律之外,还需要建设AI换脸拟声领域的专业化执法队伍,司法机关要依据宪法和法律对相关侵权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育技术向善的社会生态,引导公众自觉守序。
AI换脸拟声属于新兴领域,拟定一部新的专门法律能够与宪法相冲突吗?
推进宪法实施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总要求
具体措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1)推进宪法实施
完备的法律体系
法律的严格实施
(二)建设法治国家
1.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又称宪法监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导,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中国现行宪法确定了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的合宪性原则。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其他法律能够与宪法相冲突吗?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法可依。
宪 法
法 律
行政 法规
地方 法规
(二)建设法治国家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①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③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建设法治国家
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
(三)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1.公民角度: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国家角度: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国家越是现代化,就越要法治化。不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建设法治国家都是推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知识总结
法治
国家
法治国家
的内涵
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特征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内涵
建设法治
国家的措施
建设法治
国家的意义
对国家
对公民
1.总体要求
2.具体措施
本课结束
第八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