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前提关键保障全民守法基础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公民本课知识框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1 科 学 立 法01科学立法的内涵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一、科学立法的内涵科学立法的核心科学立法的关键【注意】:有法可依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有法可依良法善治1.科学立法的内涵通过视频,可以看出科学立法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立法的方向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立法的实效要符合国情和实际。(3)立法的方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立法方向才能立良善之法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一、科学立法的内涵2.科学立法的原则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立法的方向科学立法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2.科学立法的原则《民法典》分编中,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绿色环保原则在民法典分则中也有充分体现,传承和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规定具有本州户籍的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民法典》共7编,1260条,涉及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物权》编增设了居住权;《人格权》编强调了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侵权责任》编对网络侵权、共同侵权、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损害责任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符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P98相关链接)注意: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机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相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部门规章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机关授权立法知识拓展科学立法的知识拓展1.人大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2.我国立法体制: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有各种的立法权限;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依法行使好各层级的立法权。3.从法律效力高低看: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4.从适用范围看: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而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有效。知识拓展一、科学立法的内涵(2)立法的实效要符合国情和实际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2.科学立法的原则一、科学立法的内涵要求: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3)立法的方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2014年10月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8年8月各分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20年5月22日民法典(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审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的制定过程2.科学立法的原则我国的立法程序① 法律议案的提出:全国人大代表30名以上联名② 法律议案的审议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审议和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的审议两个阶段③ 法律议案的表决: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④ 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知识拓展2.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法律发展的规律。解析:×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 科学立法要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解析:× 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1. 科学立法表明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析:× 科学立法表明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练习4.地方立法作为地方治理的法治化手段,承载了地方治理精细化的任务。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台了一批“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的“民生小法”,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地方立法创新体现了( )①立法反映人民意志,立法成果惠及人民②人大注重立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③人大作为我国的立法机关,享有国家立法权④创新人大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大监督的能力和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堂练习A02推进科学立法《民法典》编纂历经哪些过程,这对推进科学立法有何启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2014年10月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8年8月各分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5年3月启动《民法典》编撰分为两步走:1.制定民法总则2.编纂各分编2017年3月《民法总则》审议通过并于2017年10月1日施行2020年5月22日民法典(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审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19年12月完整《民法典》草案公布。先后10次上网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102万条意见建议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草案进行审议和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作了100余处修改科学立法的措施(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二、推进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的措施二、推进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依法立法)1.科学立法的措施①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具体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二、推进科学立法(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民主立法)1.科学立法的措施①内涵: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②具体要求:A.健全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发挥各界作用B.拓宽公民参与立法的途径C.健全意见反馈机制,凝聚共识《民法总则》中的“四”“三”“二”“一”“四”场讲座:问题调研,汇聚全国智慧“三”次网络公开:公开征求意见,回应社会关切,“二”送全体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检阅,凝聚人民共识,“一”种有益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倾听基层声音二、推进科学立法(3)合法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权责统一)1.科学立法的措施①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②国家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民法典》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知识拓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科学立法 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拍脑袋做决策,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民主立法 就是要多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多吸取社会智慧,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依法立法 是指立法应当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设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确保每项立法都经得起合宪性审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依法立法要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保留的事项,依法严格进行授权立法,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法律化。三者有机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共同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 二、推进科学立法(1)有利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3)有利于更好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4)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用法的氛围。2.坚持科学立法的意义(补充)内涵原则科学立法内涵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措施)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逻辑和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是什么怎么办课堂小结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答题角度:原则+推进科学立法的三个措施1.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符合国情和实际。3.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4.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5.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6.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权力与责任相统一。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原则措施1.立法中遵循权力与责任脱钩,权利与利益挂钩的原则。2.在我国,宪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3.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民主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民主协商中的作用。提示:× 立法中遵循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利与利益脱钩。提示:× 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提示:× 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课堂练习4.(2023年浙江卷)2023年,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订了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针对我省微型企业达到企业总数85%的现状,将条例更名为《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由此可见,浙江省人大( )①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②坚持民主立法③授予微型企业必要权力④根据实际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D课堂练习4.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施行 40多年来,一直没有修改过。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修订案。修订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上述过程说明( )①法制工作委员会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国家立法权②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保证国务院有法可依③科学立法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④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练习5.为了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21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条例》出台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将为深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这表明国务院①行使国家立法权,筑牢节约用水法治保护屏障②通过制定行政法规,依法保护我国水资源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共建节约用水良好生态④根据国情和实际,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善之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①错误。③:国务院制定《节约用水条例》,是在健全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而不是在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③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