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法治社会 课件(共24张PPT,内嵌1个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法治社会 课件(共24张PPT,内嵌1个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求
法治国家
第一框题
第二框题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第三框题
目标
主体
基础
一体推进,共同建设
法治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
知识逻辑
8.3法治社会
思想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从网络时代的乱象看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7、政尔八经
议题一
法治社会内涵
模仿VS侵权,界限在哪里?
7、政尔八经
“赛博时代”模仿明星的流量密码
当下,在各大直播间,类似的模仿比比皆是,长相、举止、衣着乃至网名都与明星非常相似。
讨论
道德困境:农村小伙VS明星大腕的叙事陷阱
模仿文化的狂欢:公众为何站在"冒犯者"一边?
“依法维权合理合法”
OR
"明星是否小题大做"?
《法治日报》:“明星作为民事权利主体,依法享有人格权、著作权、表演者权等合法权利,应当予以尊重和保障,模仿者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直播表演活动,不能损害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和名誉权。
我们希望生活的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含 义 基本特 征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前提)、社会治理依法开展(保证)、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目标)的社会。
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法治实施——守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法治意识——信法)
表现: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表现: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③社会纠纷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实施效果——用法)
表现:在纠纷发生后,公民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1、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是指当事人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也可以不经和解而直接选择其他解决纠纷的途径。(没有第三方参加)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它们在不同层面为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立的第三方)




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通俗理解就是让大家来评评理)
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7、政尔八经
议题二
建设法治社会
7、政尔八经
如何规范AI魔改筑牢法治社会底线?
1.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有意识)
原因:法制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要求:
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二、 建设法治社会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有氛围)
要求:三治结合:德治、自治、法治
多元主体: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社会规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 建设法治社会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在社区、在村庄
1.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二、 建设法治社会
1.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有依托)
具体要求: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二、 建设法治社会
1.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知识拓展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有事请找我的律师谈“。但事实上很多人请不起律师,该怎么办?
法律援助(减律师费)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司法救助(减诉讼费),又称诉讼救助,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政法委申报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
咨询电话:12348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通过人民调解,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防线。人民调解制度已经成为诉讼程序之外解决矛盾、解决纷争的重要方式。被称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为什么要设人民调解员?这对建设法治国家有怎样的启示?
化解矛盾,健全预防机制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有机制)
具体要求: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二、 建设法治社会
1.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多元化纠纷
解决机制
诉讼方式:打官司,由法院判决
非诉讼方式:当事人和解、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
类别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
区 别 主体不同 人民调解委员会 行政部门 人民法院
内容不同 主要调解民间纠纷 主要调解具有行政管理隶属关系人的纠纷 主要调解诉讼过程中民事案件、行政赔偿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及执行和解案件等
性质不同 非诉讼活动 诉讼外调解 诉讼活动
联系 都是解决纠纷当事人的纷争的一种重要方式;采用的方法都是通过说服教育、宣传法律政策,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和解协议,消除纷争;适用的原则基本上都是“自愿原则”“合法原则”“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原则”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经济纠纷进行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指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申请上一级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2、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社会矛盾
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①多元主体: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法治)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治)
②社会规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徳治)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
③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②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③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8.3法治社会
重要性
意义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4相关链接)
①社会秩序: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②社会和谐: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3、为什么要建设法治社会?
8.3法治社会
课堂小结
法治
社会
法治社会的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
★措施
怎么办
有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意识
有氛围: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有依托: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有机制: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信法 守法 用法
意义
社会秩序
社会和谐
为什么
具体表现(特征)
含义
是什么
北有和谐“一杯茶”。
“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是植根于皖北大地、富有浓郁烟火气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具有可复制推广的重要价值,写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镇党委因地制宜,在22个茶馆设立“茶馆调委会”,并成立茶馆临时党支部,定期安排支部党员或邀请其他党组织代表到茶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社情民意,形成议案、提案、调研报告等;建立诉调、警调、访调、村调、法律服务“五个对接”工作机制,联合派出所、基层法庭、司法等部门,推动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充分吸收当地“茶馆说理”乡风民俗文化,探索出“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纷争、以茶找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的调解“七步法”;“一杯茶调解法”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茶馆调解队伍聚揽了一批优秀调解员,吸收了一批“老党员、老支书、老教师、老乡贤”,一手抓宣传法律知识,一走抓调解。
学习任务一:
1、概括““一杯茶”里的“善治密码”。
2、“小阵地”释放“大能量”,阐述“一杯茶”调解法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示范价值。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成立茶馆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2.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创新调解方式,“五个对接”发挥了调解制度在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3.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派出所等基层部门依法治理,发挥“乡风民俗”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4.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5.以人民为中心
6、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