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科学立法 课件(共29张PPT,内嵌2个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科学立法 课件(共29张PPT,内嵌2个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第九课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前提
关键
保障
基础
人大
政府
法院、检察院
公民
202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入关键阶段。“大家都在盼,大家都在等。”在人民大会堂前,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的发声,道出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为何《民营经济促进法》备受瞩目?
议题一
民企呼声,
如何回应?
——科学立法的内涵
民企遭遇的“三重门”
玻璃门
能源、铁路等20个核心领域,民企准入许可仅占央企的13%,在一些能源项目招标中,过高的注册资本要求、复杂的资质条件,让许多有实力的民企只能望而却步。
某光伏企业三年内遭遇环保政策7次调整,被迫停产改造。一些地方政策朝令夕改,企业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以适应政策,新政策又出台,导致企业前期投入付诸东流。
旋转门 某生物医药公司为获批文辗转8个部门,耗时463天。繁琐的行政审批流程严重消耗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企业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提交大量重复的材料。
卷帘门
旋转门
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
结合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思考:为什么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立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营经济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有专门的法律来引导和规范其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面临着市场准入限制、融资难融资贵、产权保护不到位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一部系统性的法律规范,将分散在不同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的有关民营经济的规定进行整合与统一,与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相衔接,完善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为什么要专门为民营经济立法?
立法方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相适应
立法实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
立法方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完善我国经济法律体系
只有方向科学、效果科学、方法科学
一部法律才能被称之为“良法”
自主学习教材p98-99,梳理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因、原则。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关 键
核 心
“科学立法”与“有法可依”是同一回事吗?
有法可依
良法善治
1.内涵
有法可依: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
科学立法: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必要性
重要性
2.原因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科学立法
■对法治建设:有利于提高法律质量,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对人民:有利于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对社会:有利于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立法方向:(方向科学)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3.原则(基本标准)
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立法方向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2)立法实效:(效果科学)
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3.原则(基本标准)
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科学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注意搭配:国家机关——权力与责任
民事主体——权利与义务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3)立法方法:(方法科学)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3.原则(基本标准)
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法律之间相互衔接,不会相互抵触
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提出法律草案 审议立法议案 立法议案的表决通过 法律的颁布实施
法的创制活动中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的创制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操作技巧等
要求: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科学立法就是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知识小结:科学立法的内涵
议题二
众人拾柴,
良法何立?
——推进科学立法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过程
2024年2月21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启动。
2024年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4年12月,草案由国务院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
2024年12月25日 - 2025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5年2月,民营经济草案二审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首次征求意见
思考: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过程和相关内容是如何推进科学立法的?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民营经济促进法由谁来制定?
司法部
发改委
起草
中国共产党
领导
广泛征求
人民群众
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哪些?
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
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授权立法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
国家监察委员会 制定监察法规
国务院相关部门 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行使国家立法权
行使最高立法权
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注意:1.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
2.我国的立法体制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3.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4.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而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有效。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民营经济促进法由谁来制定?
司法部
发改委
起草
中国共产党
领导
广泛征求
人民群众
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
2.根据什么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宪法和立法法
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二)推进科学立法
■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1.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按照法定立法权限和程序立法
完善立法备案审查和监督制度
开展合宪性审查和合法性审查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民营经济促进法由谁来制定?
司法部
发改委
起草
中国共产党
领导
广泛征求
人民群众
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
2.根据什么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实践面临的新问题
宪法和立法法
现有的民营经济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
集思广益
人民智慧
为什么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要两次征集意见?
2025年1月16日,重庆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在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就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集企业家群体意见建议。
为什么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要两次征集意见?
自2015年7月至2024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35000多条,被研究吸纳的有3300多条。我国现行有效法律中,有172件法律是在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之后制定和修改的。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立法工作以民意为基石,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民意直通车”,直接把立法机关和基层群众连接在一起。
(二)推进科学立法
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2.充分发扬民主
②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③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民营经济促进法由谁来制定?
司法部
发改委
起草
中国共产党
领导
广泛征求
人民群众
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
2.根据什么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实践面临的新问题
宪法和立法法
现有的民营经济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
集思广益
人民智慧
3.民营经济促进法要规定什么内容?
民营企业的
权利和义务
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等在民营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
如禁止违规收费和罚款、不得违规摊派财物、在审判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等
如平等准入权、公平竞争权、投资融资权、权益保护权等;不得破坏生态环境、不得妨碍市场秩序等
(二)推进科学立法
■公民: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3.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明确立法权力边界)
■国家: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
侧重点 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立法活动的科学属性 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突出立法活动的人民属性 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突出立法活动的合法属性
联系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三者有机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共同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 区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本课总结
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的内涵
1.内涵
2.原因
必要性
重要性
3.原则
(1)立法方向:方向科学
(2)立法实效:效果科学
(3)立法方法:方法科学
推进科学立法
1.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2.充分发扬民主
3.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明确立法权力边界)
①含义+立法方向(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②立法实效(符合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③立法方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④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⑤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⑥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