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2025年中考二模 历史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2025年中考二模 历史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2025年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
A.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2.某市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期展品的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3.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田亩数变化示意图。对下图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C.各级官吏大肆兼并土地,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垦荒政策的推行使耕地面积增加
4.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右侧漫画对辛亥革命诠释最为准确的是 (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5.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
C.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6.下列表格内容是一同学对某战役信息的记录,请问这场战役是 ( )
时间 地点 李宗仁 战绩 意义
1938年3月 山东 指挥者 歼敌1万余人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7.下表反映的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年份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 集体经济(%)
1978 56.2 42.9 0.9
1997 41.9 33.9 24.2
2005 31.0 8.0 61.0
A.企业生产自主权扩大 B.多种的分配方式并存
C.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 D.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8.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方视察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
A.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B.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C.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9.下列有关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曾经侵入到印度河流域 ②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③都对外进行了侵略扩张的战争 ④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工人队伍中女工和童工比重的增大,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导致了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 B.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C.提高了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 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11.对下图数据和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英国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A.表明当时人口迅速增长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农村人口超过城市人口
12.如图一组图片反映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特点是( )
A.紧张与缓和相互交织 B.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C.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D.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秦朝形势图 图B 汉武帝
材料二 清代严格监考。考试场所室内有主考官,室内外各置一名监视,设有号军把守,以高官总摄全局。朝廷对于各考官的失职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对受贿考官,严厉惩处。天子亲自覆试可疑的举人、贡士,或由各省总督等覆试个别省份的举人。各省乡试揭晓后,限期将试卷交付磨勘,查有不合格者,举人除名,考官受罚。清代科目取士,由于制度齐备,执法严明,一度使得康乾盛世群英荟萃。
——摘编自郭淑新、舒笛《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辨正》
(1)材料一图A时期,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_(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分)图B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1分)隋炀帝时,_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1分)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他建立了___________制度。(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科举考试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的具体表现。(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1825年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急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用炮舰和廉价的商品在亚非拉、大洋洲大肆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由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摘编自《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一中图A所示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2分)
材料二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事件。(1分)与印度民族大起义同一时期,中国人民也掀起了哪一反帝反封建的运动。(1分)
(3)请从下列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序号表示),并从材料二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观点:①思想启蒙推动社会变革 ②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选择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史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或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感悟民族精神】
材料一
图A 《虎门销烟》油画
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谭嗣同
(1)写出图A事件的历史意义。(1分)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诗句中感受到的民族精神。(2分)
【增强民族认同】
材料二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分裂中国。1935年12月,傅斯年在文章中说:“我们中华民族,说一种话,写一种字,据同一的文化,行同一的伦理,俨然是一个家族”。1939年12月,毛泽东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同时,强调在四亿五千万人口中,除了汉族占绝大多数外,还有藏、蒙、维吾尔、朝鲜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代思想论争——从傅斯年、顾颉刚到费孝通、白寿彝》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傅斯年、毛泽东对“中华民族”认识的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2分)
图B 回归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维护国家统一】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等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应用,并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关系;通过法律文献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更加牢固。此外,党和政府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经济、文化、教育政策,多维度、多方向地推动了民族区域的发展,有效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
——摘编自赖龙波《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发展逻辑》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民族工作的特点。(2分)图B中香港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历史地位。(1分)
【筑牢民族意识】
材料四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立足中国自身历史发展实际,突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发扬中华民族本身的内聚特质,倡导共建更具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民族关系。这一理念不仅使各民族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而且顺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思想与实践的基石。
——摘编自刘晓东、毛秀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4)据材料四,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2分)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宣传语。(2分)
2025年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A A B B D D C A B B
13.(1)郡县制(1分) 五铢钱(1分) 进士科(1分) 津贴(1分)
(2)特点:监考严格;制度完备;科举执法严明;更具公平性;选拔大量人才。(任答一两点点即可得2分)
表现: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任答一两点点即可得2分)
认识:统治措施是不断调整的;政策或措施要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国家治理要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任答一两点点即可得2分)
14.(1)意义: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分)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外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加强全球经济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形成帝国主义列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任意两点2分)
(2)事件:《共产党宣言》。(1分)发表:中国共产党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分)
(3)【示例一】我选择的观点:①
选择史事:启蒙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2分)
阐述或说明:18世纪,法国进步思想家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思想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解放。(4分)
【示例二】我选择的观点:②
选择史事:日本明治维新、苏俄新经济政策。(2分)
阐述或说明: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全面改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从封建国家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变。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等,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推动了苏俄的现代化建设。综上所述正确的改革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4分)
15.(1)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观点:傅斯年的观点是中华民族是整体的,是一个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1分)毛泽东的观点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分)作用:宣传中华民族是统一的整体,增强了中国人民统一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有利于团结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共同抵御外辱。(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特点:政府主导、重视和支持;通过立法形式加强管理;措施多样、从实际出发;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制度:“一国两制”。(1分)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4)重要性:是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宣传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从百年历史中汲取力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