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2 严格执法
1
严格执法的内涵
1.内涵
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2.严格执法的主体
(1)执法机关分为:司法执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广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
①司法执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及有关功能部门
②行政执法机关(--局、--厅、--部):包括公安系统、税务系统、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食品药品、劳动安全、环保、城建、卫生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城管、水政、渔政、林业、盐业、矿产、农业、畜牧等政府所属各行部门。
(2)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狭义的执法)
(≠唯一主体)
注意: 在中国,约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执法主体多、范围广,与百姓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法定职权、法定程序

严格执法的内涵
工商行政管理局
文化局
统计局
财政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播电视局
商务局
公路局
地税局
文旅局
卫生局
林业局
环保局
交通局
教体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水利局
公安局
气象局
民政局
电力局
国土资源局
司法局
国税局
农业局
①如果有了法律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
②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
(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法律角度
3.严格执法的意义
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角度
①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
②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
(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角度
2
推进严格执法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执法内容)
具体要求:
①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②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③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④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即依法行政,强调做什么、不做什么,强调执法内容)

推进严格执法
有力度
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
法定职责必须为:责任清单
法无授权不可为:权力清单
懒政怠政:与“勤政”相对,是指政府工作人员或政府部门对处理相关问题时采取的一种做法过于简单、作风粗糙、懒散懈怠的行为。比如:工作中拖着不办、消极懈怠……
失职:是国家公务员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一定损失的行为。
渎职:是国家公务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法律赋予的职权,或违法乱纪、或玩忽职守、或以权谋私,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害的行为。
拓展延伸
1.“权力清单”:通俗地说,就好比一份政府对外发布的权力“菜单”。强调“法无授权不可为”,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2.“责任清单”:明确政府的各项责任。强调“法定职责必须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
3.“负面清单”:列出经济领域禁区,除此之外都许可,强调“法无禁止即可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三个清单”
拓展延伸
2.坚持规范执法(执法程序)
重要性: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要求: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侧重执法程序)
有尺度
行政执法程序:是针对行政执法行为而言的,是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避免相对人的权利因行政主体的随意判断受到侵害而制定的,是行政执法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形式。所谓空间形式是指行政执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动作形式等。所谓时间形式,是指行政执法行为过程的先后顺序以及所必须履行的每个环节,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治安处罚必须经过传唤、询问、取证和裁决四个环节,而且每种形式有时间上限制。
名词点击
行政处罚简易程序
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处罚: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执法程序: 是针对行政执法行为而言的,是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避免相对人的权利因行政主体的随意判断受到侵害而制定的,是行政执法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形式。所谓空间形式是指行政执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动作形式等。所谓时间形式,是指行政执法行为过程的先后顺序以及所必须履行的每个环节,如公安机关作出治安处罚必须经过传唤、询问、取证和裁决四个环节,而且每种形式有时间上限制。
拓展延伸
3.坚持公正执法(执法方式)
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 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权限,基于法律、法规及行政的目的和精神,针对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自由选择而作出的公正而合理的行政决定的权力。
比如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处罚时,可在法定的处罚幅度内自由选择,包括在处罚种类幅度的自由选择和处罚种类的自由选择。
(强调执法的尺度和标准,执法原则)
有尺度、有力度
4.坚持文明执法(执法方式)
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偏重于执法态度、方式)
有温度
归纳总结
严格执法 规范执法 公正执法 文明执法
区别 特点
要求
联系 严格是执法的基本要求
规范是执法行为准则
公正是执法价值取向
文明是执法职业素养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
文明,是对人的一种态度,执法要有礼有节,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都是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
即依法行政,强调执法内容
侧重执法程序
强调执法的尺度和标准,执法原则
偏重于执法态度、方式
牛刀小试
1.坚决杜绝有案不立,久侦不结等执法突出问题。
2.坚持做到执法全流程、全要素的可视化、可回溯管理。
3.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探究:以上对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有什么样的启示?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坚持规范执法
坚持公正执法
坚持文明执法
课堂小结
内涵
意义
严格执法内涵
如何推进
严格执法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规范执法
公正执法
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文明执法
主体
严格
执法
党的领导(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目的、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保障)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全书逻辑】
9.3 公正司法
7、政尔八经
议题一
公正司法的内涵
7、政尔八经
100-1=0
100-1=0这个等式成立吗?
在数学中、在常理上是不成立的,但是在司法领域是成立的。
“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这是对公正司法的有力表达。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知识讲授】
公正司法,就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1、公正司法的内涵 P104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保障)
2、公正司法的意义 P104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职权 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惩治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独立行使检察权: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监狱与看守所的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在刑事案件中对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不起诉;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等等。
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受人大监督)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知识讲授】
①要求: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要求
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P104
3、公正司法的特征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知识讲授】
①要求: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判决结果合理合法。
要求
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得以实现的。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P104
3、公正司法的特征
【知识拓展】
程序公正≠结果公正
程序
公正
结果
公正
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
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
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前提和基础、手段和保障
结果和最终目的
7、政尔八经
议题二
推进公正司法
7、政尔八经
司法体制的自我革命
二、推进公正司法
【知识讲授】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相对独立)
要求:①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党政支持)
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不得干预)
3、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
注意:“独立行使” ≠ 不受任何主体的影响”。
①人民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
②法院(检察院)受同级人大、上级法院(检察院)监督;
③法院(检察院)受党的领导;
④法院(检察院)受各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其他社会团体、公民的监督。
二、推进公正司法
【知识讲授】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要求: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二、推进公正司法
【知识讲授】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要求: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辩护权: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
辩论权:指当事人(包括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在诉讼进行中,就案件请求、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进行反驳和论证的权利。
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
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
非法证据排除
疑罪从无
罪刑法定
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
知识拓展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充分证据需涵盖以下法定形式:
1. 物证
如作案工具、赃物、血迹、指纹等实物证据,需与犯罪事实直接关联。
2. 书证
包括合同、账本、信件等文字材料,需证明案件关键事实(如贪污案件中的涂改单据)。
3. 证人证言
由了解案情者提供,需排除矛盾或外界干扰。
4. 被害人陈述
直接受害者的描述,需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5. 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包括认罪供述及无罪辩解,但仅有供述不能单独定案。
6. 鉴定意见
如DNA、笔迹鉴定等,需由专业机构出具并经质证。
7. 勘验、检查笔录
侦查人员对现场的记录,需由参与人签名确认。
8. 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
包括监控录像、聊天记录等,需提取原始载体并注明来源。
结合前面分析推进公正司法有什么意义?
(提示:从人民群众、司法机关、国家社会的角度进行思考)
人民群众
司法机关
国家社会
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法治信心。
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推动司法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动真碰硬”的自我革命,看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7、政尔八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动真碰硬”,开启自我革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党中央关于司法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统筹抓好改革措施的完善、落实,妥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推进实施案件监管全程留痕制度、干预司法办案记录报告制度,为领导干部和司法人员架起“高压线”,凡是过问案件的一律记录、全程留痕、定期通报、严肃追责。
◆全面建成运行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司法的渠道。
◆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坚持“谁办案谁负责”,疑罪从无、程序公正等现代刑事司法原则得到贯彻。
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先后展开,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①坚持和加强党对司法体制改革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宪法和法律实施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②保证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增强司法权威;
③坚持司法为民原则,促进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④把司法办案的责任落到实处,增强办案人员的责任心,促进办案人员公正履行职责,提升办案质效;⑤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诉讼效率,高效便捷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总结与提升】
公正司法的内涵
公正司法
推进公正司法
含义
地位
特征
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