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深挖教材)孙中山对李大钊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国民党)帮助我。”李大钊拥有国共两个政党党员身份的时期是(C)A.洋务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方式。A(X)详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详务派进行的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时间不待,排除A。B(X)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时间不符,排除B。C(V)根据材料“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国民党)帮助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李大创是第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它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其“新”体现在确定了(A)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的中心工作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A(V/)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A正确。B(X)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共一大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排除B。C(义)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排除C。D(X)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是中共一大上确3.(云南中考)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B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解析】本题考查黄埔军校创办的意义。A(X)题干反映的是黄埔军校的创办,“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与题意不符,排除A。B(V)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B正确C(X)黄埔军校建立于1924年,清朝统治已在1912年被推翻,排除C。D(X)题干反映的是军事院校的创办,与社会习俗无关,排除D。(共51张PPT)1.(广州期末改编)毛泽东说:“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议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是指(C)A.萍浏醴起义的失败B.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日军发动旅顺大屠杀【解析】本题考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A(X)萍岗醴起义是1906年同盟会领导的起义,排除A。B(X)1927年蒋介石和证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排除B。C(V)根据材料“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及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硕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犯了“左”的错误,2.童小鹏在《离开老家的一天》中写道:“这次离开根据地,当然是为了实现新的战略…反攻敌人,深入到敌人深远的后方去消灭敌人。”据此可知,长征的目的是(C)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B.建立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C.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实现红军战略转移D.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目的。A(X)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排除A。B(X)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坚持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排除B。C(V)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千力量,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C待合题意。D(×)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D。3.(黔西中考改编)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作了这样的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B)(共8张PPT)●变式训练1(威海中考)如图是中国近代某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与该战争相关的诗句是(B)A.帝制千年久,武昌首义摧B.中山遗愿继,北伐气高昂C.火炬南昌举,镰锤耀九州南海汀泗桥贺胜桥战役D.天堑大渡横,飞兵夺泸定国民政府所在地⊙都城 省级驻所。重要地点化伐军进军路线一一国界一冯玉祥军南下路线一地区界-一军阀盘踞地区界【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A(X)“帝制千年久,武昌首义摧”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A。B(V)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为北伐战争形势图。北伐战争是为了打倒北详军阀,统一中国,这是遵循孙中山遗志,因此北伐军士气很高,B特合题意C(X)“火炬南昌斧,镰锤耀九州”与南昌起义有关,排除C。D(X)“天堑大渡横,飞兵夺泸定”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史实,排除D。●变式训练2(镇江中考)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来信,信中指示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该指示肯定了(B)A.城市中心论B.井冈山道路C.国共第一次合作D.全面抗战路线【解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道路。A(X)城市中心论与“先有农村红军”不待,排除A。B(V)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的指示强调了农村红军的重要性,且提出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说法,这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先在农村进行革命的认可,知肯定了井冈山道路,B正确。C(X)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在1927年破裂,与材料时问不待,排除C。D(X)全面抗战路线出现于抗战时期,1929年抗战尚未开始,排除D。●变式训川练3(青岛中考)在“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的研学活动中,某同学制作了以下路线图(部分)。下列与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D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打乱敌人的跳出敌人的红军长征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追剿”计划重重包围胜利结束①2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A(X)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A错误。B(X)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B错误。C(X)红军渡过全沙江后,跳出了致人的重重包围,C错误。D(V)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与图中的④对应,D正确。(共51张PPT)1.(西宁中考)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C)【解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A(X)广州起义是孙中山等领导的早期革命斗争,发生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排除A。B(X)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而大苹命失败是在1927年,排除B。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G特合题意。2.〔史料价值)(广州期末)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的是(A)A.八七会议记录原稿B.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C.电视剧《百年瞬间》D.书籍《八七会议全景录》【解杵】本题考查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记录原稿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原件,可作为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A符合题意。B(X)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是后人在经过考察后复原重建的展馆,不是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排除B。C(X)电视剧《百年瞬间》属于艺术创作,不是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排除C。D(X)书籍《八七会议全景录》是基于第一手史料所写的历史著作,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3.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A.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B.中国革命重心己从农村转向城市C.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解析】本题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A(X)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A。B(X)题干材料说明中国革命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向农村,排除B。C(X)1927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排除C。D(V)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主持三湾改编,带领工农革命军主力走向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D待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pptx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pptx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pptx 第五单元复习归纳.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