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1.〔新考法·关键词)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下列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湖北新军B.广州起义武汉三镇C.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D.二次革命【解析】本题考查武昌起义。A(X)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与题干关键词无关,排除A。B(X)广州起义发生在广州,与题干“湖北”“武汉”不符,排除B。C(V)根据题干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以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为主力的武昌起义爆发,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并于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C正确。D(X)二次革命是“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起义,与题千关键词无关,排除D。2.(洛阳期末)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月,全国己有鄂、湘、陕等省市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三分天下有其二”。这可见(B)A.清朝统治已经结束B.革命形势蓬勃发展C.中华民国正式建立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解杯】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影响。A(×)1912年2月12日,请朝统治结束,这与题干时间不待,排除A。B(V)根据材料“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月,全国已有鄂、湘、陕等省市宣布独立”可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这说明当时革命形势蓬勃发展,B正确C(X)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与题干时间不特,排除C。D(X)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武昌起义后,多省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没有涉及军阀制据相关内容,排除D。3.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临时大总统誓词》。这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D.洋务运动根本目的实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成立。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革命在武汉三镇迅速取得胜利,排除A。B(V)根据材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读了《临时大总统警词》”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警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正确。C(X)题干表述的是中华民国的成立,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无关,排除C。D(X)详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请王朝的统治,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共35张PPT)1.1914年,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袁世凯以上措施的目的是(BA.成为正式大总统B.为复辟帝制铺垫C.进一步完善约法D.巩固民国的统治【解析】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话动。A(X)1913年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茶他为正式大总统,排除A。B(V)根据材料“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悔时约法》,领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可知,这都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所做的准备,表明他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阝正确。C(X)《中华民国约法》破坏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民主自由原则,排除C。D(义)袁世凯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复辟帝制,动摇了民国的统治,排除D。2.〔史料价值)如果想研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下列资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C)A.纪录片《洪宪称帝》B.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相关史料价值。A(X)纪录片《洪宪称帝》是后人制作的影像资料,含有创作、编辑的成分,不具有原始资料的价值,排除A。B(X)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无直接因果联系,参考作用小,排除B。C(V)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了日本旨在天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因此,中目条约“二十一条”是直接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当时所产生的文献资料,可信度最高,C正确。D(X)著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作者是章炳麟,主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无关,排除D。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B)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解析】本题考查护国战争。A(X)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最终失败,排除A。B(V)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由于无力镇压护国军,1916年袁世凯被询取消帝制。这说明护国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B正确。C()广州起义发生地点在广州,排除C。D(X)武昌起义发生地点在武汉,排除D。4,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次帝制复辟: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DA.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完成D.中国封建制度彻底消亡(共36张PPT)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阳联考)下面是对近代某一革命人物经历的描述,据此判断他是A.徐锡麟B.陆皓东出国留学学本领,回国从医救黎民北上天津倡变法,矢志革命救中国。C.陈天华组织团体集力量,三民主义明方向。D.孙中山【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A(X)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X)陆皓东发动广州起义,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C(X)陈天华撰有《猛回头》《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V)根据材料“回国从医”“矢志革命”“三民主义”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并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D正确。2.〔新考法·关键词)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1894年”“檀香山”“振兴中华”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A)【解析】本题考查兴中会的成立。A(V)根据关键词“1894年”“檀香山”“振兴中华”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A正确。B(X)安庆起义发生在1907年,排除B。C(×)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排除C。D(X)1895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排除D。3.〔新情境·图片展)如图是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的图片展。据此可知,此次展览的主题是(C)著遗容鰥致康有為海革命書醫世鐘國民教科葉畫草命軍《驳康有为论《警世钟》《猛回《革命军》革命书》书影头》书影书影【解析】本题考查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A(X)“变法维新的实践”与戊戌变法有关,与图片反映的革命主张不待,排除A。B(X)“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图片反映的革命主张不特,排除B。C(V)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邻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C正确。D(X)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三民主义”,与图片信息、不待,排除D。4.《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8月,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材料中“单一的反清组织”是(C)A.兴中会B.义和团C.中国同盟会D.华兴会(共7张PPT)●变式训练①(苏州中考)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C)A.洋务运动武装反清斗争建立中华民国B.戊戌变法中国同盟会C.辛亥革命三民领布《临D.护国战争主义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A(X)详务运动与思维导图信息、不符,排除A。B(X)戊戌变法与思维导图信息不待,排除B。C(V)观察恩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装反请斗争”“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准备,“建立中华民国”“领布《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因此图中问号处应填辛亥革命,C正确。D(X)护国战争与思维导图信息不待,排除D。一1913.7首先宣布独立的地点及时间直■宜布独立的省区黄海讨袁军进军路线北京。袁军镇压路线一·国界…省级界…地区界南云贵阳昆明东张沙湖福台湾出南首先宣布独立葡占1915.12的地点及时间宣布独立的省》护国军进军路线一一·国界省级界-》袁军进军路线二次革命形势图护国战争形势图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B.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解析】本题考查二次革命、护国战争。A(X)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都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没有席卷全国,排除A。B(X)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中宣布独立的省区不同,排除B。C(X)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C。D(V)根据所学可知,“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针对袁世凯的复辟话动,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随后护国战争爆发。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都是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的斗争,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pptx 第8课 中国同盟会.pptx 第9课 辛亥革命.pptx 第三单元复习归纳.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