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教学课件第三节电阻的测量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01本课新课讲解02本课例题与练习03课后小结04目录CONTENTNew Lesson Introduction and Learning ObjectivesPART ONE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1.欧姆定律的内容: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电压电阻电流注意: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 知识回顾学习目标1.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工作原理;2.会利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3.通过电阻的测量加强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应用;4.进一步理解电阻的概念以及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New Lesson PresentationPART TWO新课讲解新课讲解根据上节学过的欧姆定律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来间接地测量电阻器的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有时简称为伏安法。思考:用什么来测量电流?用什么来测量电电压?电流表电压表新课讲解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由欧姆定律 一、实验目的测量导体的电阻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电源(电池)两节、被测电阻R、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和导线若干。新课讲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2. 怎样减小实验误差?3. 怎样进行多次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I电阻两端电压U①改变电源电压;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②分别串联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④串联一个电阻箱。变阻器的作用:②移动划片P,改变R两端的电压或电路中电流大小,进行多次测量-减小误差。①避免电路连接错误引起的电路故障而损坏电路元件-保护电路;思考新课讲解AVRSAVRR'SP四、实验步骤只能进行一次实验,一次实验数据不具有普遍性通过调节滑片,可以得到多组实验数据1.实验电路新课讲解①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1. 连接时开关断开;2. 电表正进负出;3. 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线;4. 闭合开关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AVRR'SP新课讲解②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并记下三组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填在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中.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平均值R/Ω12 3 ③根据每组数据,分别计算出对应的电阻 R1、R2、R3,再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即R =R1 + R2 + R33新课讲解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平均值R/Ω12 3新课讲解10.110.020.210.030.310.0= 10.0R =R1+R2+R33五、实验数据六、结论定值电阻不变,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新课讲解将上述实验中的电阻器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每次算出的电阻相同吗 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2.5V”是指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0.3A是指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提示: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做完第一次实验后,电路不要拆除,只将“电阻”改换为“灯泡”,节省探究时间。新课讲解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电源(电池)两节、被测小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和导线若干。新课讲解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四、实验步骤新课讲解② 断开开关,连接电路;③ 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④ 闭合开关,调节 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 ≤ U额);⑤ 计算小灯泡阻值。测量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 0.5 0.12 1.4 0.23 2.2 0.254 3.2 0.3小灯两端电压越大时,灯丝电阻 。5.07.08.810.7越大新课讲解I/AU/VO 0.10.20.3 0.41.02.03.04.0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不能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图像不是直线。新课讲解拓展实验数字多用表1. 观察多用表,猜猜哪个挡位是测量电阻的。阅读说明书,看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用这个数字多用表测一测小灯泡通电前的电阻是多少,与前面实验测得的数据比较一下。2. 说明书给出的一些参数如表格所示。观察这些参数,并选择合适的挡位,用数字多用表测一下干电池两端的电压。PART THREE例题与练习经典例题经典例题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PART FOUR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AVLRS原理结论电路图AVRR'S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数据处理测量定值电阻电路图电阻的测量原理R =UIR =UI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