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夏季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夏季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三
历史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高二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文化名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清朝推行洋务新政
3.公元前后,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帝国分别是
A.夏朝和埃及新王国 B.秦朝和波斯帝国C.汉朝和罗马帝国D.
唐朝和大食帝国
4.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
①使欧洲遭受致命打击②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③促进两极格局形成④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其中属于自身的问题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 B.资源过于贫乏 C.冷战格局下的动荡
D.人口过快增长
6.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作用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革新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活动的搭配正确的是
A.但丁-宗教改革 B.马丁·路德-科学革命
C.伏尔泰-启蒙运动 D.拿破仑-美国独立战争
8.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时期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包括
①门第观念淡化②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
③男女平等实现④民族歧视的现象严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这场运动主要内容包括
①宣扬民主和科学②倡导文学革命
③主张家庭革命④号召抗日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让广大中国人不要忘记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台儿庄血战 D.南京大屠杀
11.下列重要的法律文献与颁布的国家搭配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 B.《人权宣言》-英国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法国 D.《独立宣言》-美国
12.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的是
A.“新和谐公社”建立 B.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3.高一某同学在自主探究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你根据表格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出台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实施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军事上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地缘政治上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A.冷战的典型表现 B.冷战的含义 C.冷战的基本特征D.
冷战的起源
14.春秋时期,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15.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科举制的完善 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察举制的发展 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16.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创立的政治制度对应正确的是
A.契丹-“四等人制”B .西夏-南、北面官制
C.金朝-猛安谋克制 D.蒙古-八旗制度
1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19.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制造了一系列侵华暴行,其中包括
①制造南京大屠杀②组建731细菌部队
③制造“皖南事变”④推行“慰安妇”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君主立宪制的代表,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是
A.议会 B.国王 C.法院 D.内阁
21.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正面战场抗战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故役是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大捷
22.“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
A.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与农奴制度C.城市自治制度 D.教会等级制度
23.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到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开始认识中国的国情
24.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宗教改革
25.20世纪初,俄国农民提出“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存播的种子都吃掉”。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 D.确立斯大林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晋时,南方户数约占全国户数的40%,南方地广人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摘编自王大建、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材料二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已达95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大批劳动力的补充,是南方农业得以加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南方政权总体上没有放松农业生产。在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农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意义。
2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重大的扩张很大程度上是各种历史力量的产物:经济生产力和资源的增长,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的出现和新君主国的兴起。正是这些欧洲君主国向合股公司发放了特许状,为像哥伦布和达·伽马这样的人们提供了取得的这些成就所必需的支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36年,伦敦工匠成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叫“伦敦工人协会”,其领导人是著名的工人领袖威廉·洛维特。不久以后,起草了一份法律文件,称为《人民宪章》,并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由此,一场震惊世界的运动就拉开了序幕。在此后大约20年时间内,反复涤荡着英伦大地。这场运动是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这一时期的工会运动深受欧文主义影响。欧文生于马鞍匠之家,1800年出任著名的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开始试行他的社会理想。1824年,他变卖了家产去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建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但这个试验失败了。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1967年7月1日,欧洲六国共同签署的《布鲁塞尔条约》正式生效,它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正式命名。欧洲的联合是战后国际形势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主要国家在历史上曾存在很多矛盾,发生过一系列冲突和战争......在戴高乐和阿登纳的共同努力下,法德两国终于在1963年签署了著名的《法德友好合作条约》......西欧历史文化都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相近的文化历史渊源、心理认同感。
-摘编自刘茂森《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和达·伽马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并概括“这些成就”对西欧社会结构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写出“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的名称。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述这场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用一句话概括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试验”无法实现的原因。
(3)指出1993年欧洲共同体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释欧洲联合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8.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所示为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
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在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期望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魅力。但是,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却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结果文化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征》
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两者具有代表性的政体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起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给东西方文明带来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原因。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神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以及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D C C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C A C B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D A A
26.(1)表现:形成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增加。
(2)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南方政权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南北劳动人民的努力。
(3)意义:江南农业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为南方的发展加速了进程。
27.(1)成就: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舰队完成环球航行。
影响: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或答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亦可),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或答“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亦可)。
(2)名称:英国宪章运动。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原因: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3)事件:欧盟成立。
阐释要求:需要从欧洲自身(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战后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或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或区域集团化)三大视角综合分析。
28.(1)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君主专制,民主政治。
(2)新航路开辟。影响: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新航路开辟使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3)威胁:“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原因:全球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9.(1)地位: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天主教在各国享有特权;拥有庞大的经济势力。
(2)内容: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争取城市自治,要求减免赋税负担。
(3)条件: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和教皇势力进行斗争;
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