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4-202学年高二下期06月测试(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提出礼乐制度可作为早期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如苏秉琦指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已存在玉礼器系统与宗教礼仪;牟永抗、吴汝祚强调礼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根本法规,是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上述观点体现了早期国家()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权 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借助礼制规范社会秩序 D.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系统2.春秋初期,周天子势微,北方戎族多次侵入邢、卫等国,此外南方的楚国也趁机进逼周王及中原各诸侯国。这种情势下,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霸诸侯,一匡天下”。这表明当时()A.“华夷之辨”强化但各族交往加强 B.中原经济长足发展C.“百家争鸣”推动地主阶级的崛起 D.各国变法争霸图强3.下表是史籍对东晋时期一些士大夫交友情况的记载。这反映出东晋时期()记载 出处(王)述体道清粹,简贵静正,怡然自足,不交非类 《晋阳秋》(刘惔)为政清整,门无杂宾 《晋书·刘惔传》王献之性甚整峻,不交非类 《晋纪》(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以文义赏会 《宋书·谢弘微传》A.士人因社会动荡而明哲保身 B.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空前强化C.在玄学影响下士人追求隐逸 D.门阀政治影响士人价值取向4.汉代的墓室顶部,经常出现刻绘日、月、星辰等表现“天文”的图像。下图为河南南阳阮堂出土的画像石上的图案,画面的上方为一月轮,内有玉兔、蟾蜍。下刻苍龙星座,从头到尾由十九颗星组成,包括七个主要星宿。这类画像石体现了()A.天文学与民间风俗融合 B.传统墓葬观念重视来生C.天人感应衍生迷信思想 D.科技知识在民间的传播5.我国保存下来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它们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以下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部分拓片,其内容主要反映出汉代()A.人兽相通的观念 B.耕战结合的习俗 C.文化昌盛的景象 D.刚健勇武的风貌6.唐高祖武德二年,下诏“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具以名闻,详加所议,当加爵士”;唐太宗贞观二年,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祭。唐高宗永徽年间命孔子为先圣,并于乾封元年加赠“太师”封号。这些做法旨在()A.应对战乱初定的道德危机 B.构建儒家道统整合多元思想C.强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适应科举制选拔人才的需要7.唐宪宗以后,翰林院学士起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中书舍人起草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同时又设枢密使,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朝表奏,如枢密使认为诏敕有不便之处,可以黄纸书写意见,贴于诏敕之后,称为“贴黄”,以这种形式来指挥政事。由此可见唐中后期()A.中枢决策权异变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宦官掌控军政大权D.皇权旁落宰相手中8.如下表为唐朝中期租庸调岁入预算总量的指数变化情况。表中租庸调制在国家预算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课丁总数(人) 租庸调预算指数755 8208321 100760 2989889 36.4763 2391911 29.1A.税收结构的调整 B.经济政策的调整 C.税收基础的动摇 D.中央集权的弱化9.唐代《龙筋凤髓判》中有一道判文中说:“工部员外郎赵务支蒲陕布供渔阳军,幽易绢入京,百姓诉不便,务款布是粗物,将以供军,绢是细物,合贮官库”,判曰“非直运者劳苦,抑亦兵家贾怨,宜从削黜,以肃愚顽,将蒲陕布改判送京、幽易绢供应渔阳军。这表明()A.政府灵活施政关注民生 B.政府优先保障边防物资C.重外轻内政策得以执行 D.布绢是主要的税收物品10.《唐律疏议名例四》中说:“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据此可知,唐代邸店()A.是中国最早经营信贷业务的机构 B.兼具仓储与交易功能的商业机构C.受政府严格监管的官方贸易场所 D.主要从事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11.辽兴宗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金熙宗多次组织讨论德运问题,自称承唐统而为金德,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辽、金统治者的做法旨在()A.坚持夷夏有别B.阐释大一统思想 C.促进民族交融 D.构建政权合法性12.宋太宗时在各路设转运使,除掌地方财赋外,其还获得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权。转运使大多是科举出身的进士,且大多担任过知州。据此可知,转运使的设置()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B.埋下了“外重内轻”的祸根C.有效地监察和节制了州权 D.体现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13.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孝宗次子赵恺出任宁国府的判府,但一郡置三判府,长史与司马分治,赵恺上奏发牢骚“是处臣无用之地”。这反映了当时()A.冗官现象有所加剧 B.中枢权力机构调整C.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14.宋代男性服饰延续前朝的服饰造型,但都爱穿着直领。女性喜着襦衣和裙子,款式单一,服装面料主要是淡蓝、浅黄、青、藕丝色、淡粉红、墨绿、白色这些素雅清秀的颜色.这反映了()A.男尊女卑的思想 B.纺织技术的发达 C.开放张扬的风尚 D.理学思想的影响15.元成宗时期,设置中政院,集中管理涉及皇后的相关事宜。皇后掌权后对中政院多施以偏袒,如成宗皇后卜鲁罕充分利用中政院的资源为自己谋求政治利益,甚至操控朝政。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行省体制受到冲击 B.男尊女卑局面得到扭转C.皇后权力失去制约 D.内廷机构沦为权力工具16.“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体现了元代()A.对边疆因俗而治、管理比较松散 B.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程度提高C.协调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 D.大大削弱了对边疆地区控制力度二、材料题(共4道题,共计52分)17.家书是特定时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为社会生活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书数量大大增多,且内容上有了更大的拓展。很多家书辞采华丽,对仗工整,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成就。家书内容集中在国事和教子两个方面,家书往往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家人之间的交流,更是朝臣之间的国事论争。家书中时时透露出维持家族利益的信息。南齐王僧虔在《诫子书》中记录了对儿子学习玄学的过程的指导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材料二宋代放弃之前历代施行的土地国有,中央分配的原则,允许并放任土地成为商品自由流通买卖。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佃农或自由人,进入城市谋生......两宋时期人员往来之密,所到足迹之广,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尺牍、书信成为出门在外者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手段,家书迎来了它的繁荣发展时期。-摘编自张小花:《宋代家书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书发展的特点(4分),并归纳其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家书文化繁荣的原因。(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宋代城市的官营住房可划分为“直管房”和“自管房”。“直管房”是由京城的最高房地产管理机构-店宅务管理,所征收的房租要送交三司。“自管房”则是由一些特殊部门自行管理的房屋。景德元年(1004年),朝廷下旨规定:“人户退赁,令监官躬往检覆,......不得展转承赁。官司常切觉察,劾罪严断。”天圣六年(1028年),臣僚上言:“近年多将闲慢赁屋对换官中紧屋,亏损官课,望行禁止。从之。”店宅务在征收房屋租课时,要有一定的基数,不得随意增加房课;另外,租赁官房的住户,如果自己出资装修房屋,店宅务也不得增加房钱。若住户日后搬迁,允许其拆除添修设备。店宅务根据掌握的簿历:日纳簿、退赁簿、欠钱簿等、按月或日计征房租。学校出租的房屋称作“房廊”,如青州州学“傍学作屋百二十间,岁入于学钱三十一万”。“房廊钱”由学校负责征收,州县派员监督。房地钱全部充作教育经费,地方政府不得私自挪用,赁者不得拖欠租课。两宋时期,从京师到州县治,各地大都设有广惠院,专门赡养孤独贫瘠之人。广惠院也经营房地出租业务,所收入的房地钱不必上交,而是作为本院的日常开支,受到当地官府监督。-摘编自胡建华《宋代城市住房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城市官屋出租管理的基本办法。(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官屋出租管理办法实施的积极作用。(6分)19.古代妇女体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唐朝时期,除了适宜女性特点的体育活动在妇女中开展比较兴盛外,妇女还和男子一样挥杆击球、骑马射猎、竞渡拔河、弹棋博弈。当时上至贵人妃嫔,下到平民百姓,无论夷夏之分,无论地处塞北江南,都有大量的妇女涉身其中并好此不疲。在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绢画《仕女弈棋图》,说明中原的围棋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女子中也很受推崇。当然,比起宫廷女子和贵族妇女的体育活动,民间妇女的体育活动实在是有限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将唐代妇女的飒爽英武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女侠更是成为晚唐小说的重要现象。唐代妇女体育活动多为后世所承袭,如宋代乐舞绝大部分承唐制,宋代民间伎艺的活跃也和唐代伎人的兴盛、伎艺的发展以及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关。-摘编自惠弋《社会风气与唐代妇女体育》材料二宋朝时期,以身体和体能为主的体育运动受到冷落,代之以追求长寿延年的养生体育,或钟情于棋类、投壶等娴雅轻柔的活动,或干脆以观赏代替躬行,致使许多盛行于唐的体育项目逐渐呈现衰退之势。在目前的史料典籍中,有关唐代妇女体育的记载远多于宋代有关妇女体育的记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体育文化发展的程度。-摘编自柯昕、赵亮《唐宋妇女体育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妇女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唐宋妇女体育活动差异的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饮食文化”的变迁唐朝 宋朝主粮格局 粟、麦、稻格局 稻、麦、粟格局蔗糖产区 形成了巴蜀、江东两大蔗糖生产中心 产糖区扩展到江、浙、闽、广、湖南、蜀川等地食物烹饪 流行的烹饪方法为烤,胡饼更为流行已成为日常主食,且风格豪放 ,最为流行的加工方法为蒸,蒸制的馒头最为流行,追求精致,花色品种丰富饮品群体 唐代宫廷饮茶讲究饮新茶,每年新茶一出必先贡于皇室,以供帝室后妃取饮尝新 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之户,无论是贵宵阶层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家居、旅途,还是营业、交往,莫不把茶作为增进关系、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物品饮食经营 为方便行人就食,唐人多在路边摆摊设点;在人们出入的必经之处里门、坊门两旁多有食摊、食贩售食 食摊除在路边设摊外,还常设在城门市井、汴河沿岸,后街或空闲处,团转盖局屋、向背聚里等地;此外夜市上,前来赶场的食摊众多,食贩注重广告宣传南北交流媒介 南来北往的各类流动人员,包括北上应试的举子、赴南方任职的政府官员以及在各地游历文人墨客是南方饮食文化最为积极的宣传者和学习者 贩运商品的高额利润吸引着大小商人往来南北之间,商人成为南北交流的主要媒介饮食文化交流地域 饮食文化交流的海外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亚、西亚和东亚 涵盖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并远及北非和东非-据刘朴兵《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整理概括说明唐宋“饮食文化”的变迁体现了怎样的时代风貌。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4-202学年高二下期06月测试(一)历史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A D C A C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D D D B17.(1)特点:数量增多:内容拓展,集中在国事和教子方面,具有双重性质;艺术成就高。时代特征: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激烈;世家大族势力强大,注重家族利益;玄学兴起,思想活跃。(2)原因:宋代土地政策变化,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人员流动频繁:商品经济发展,人们交流需求增加:科技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为家书繁荣提供物质基础。18.(1)基本办法:分类管理;禁止私下换房及转租;维护租客利益;建立簿历制度;注重政府监督。(2)积极作用:有利于解决城市住房问题;顺应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政府收入;促进了教育事业和社会优抚事业的发展。19.(1)特点: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参与广泛;崇尚健壮英武;发展不平衡,两极化明显;与妇女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对后世影响深远。影响:丰富了唐代的妇女生活;增强了妇女的健康;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为后世妇女开展体育活动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原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国家统一,文化自信繁荣。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程朱理学兴起,强调伦理道德。20.作答应主要包括以下角度:(1)唐代主粮格局为粟,麦、稻格局,蔗糖产区主要在巴蜀和江东地区,而宋代主粮格局为稻、麦、粟格局,南方稻作地位提升和蔗糖产区在南方地区不断扩展,体现了宋代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2)唐代饮食文化深受游牧民族的影响,具有鲜明的“胡化”色彩,而宋代饮食文化的“胡化”色彩则大大减弱,体现了唐朝政治统一、文明开放和宋代多民族政权并立、陆路交通受阻。(3)唐代饮茶群体多为宫廷贵族、官僚士人等社会上层,而宋代茶已成为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体现了唐朝饮食文化的贵族化色彩显著和宋代平民化色彩突出。(4)唐代的饮食市场深受坊市制度的限制,局限于白天“市”内进行,而宋代打破坊市时空界限,广告、夜市兴盛,体现了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弛,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高峰。(5)唐朝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亚、西亚和东亚,而宋代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海外国家则涵盖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并远及北非和东非,体现了唐代海外贸易是海、陆两旺,以陆为主,而宋代则基本上以海路为主,且在地域上明显扩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