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40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40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核心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
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可混淆。
②在现实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如:方针政策、理论、计划、感觉、思想、 观点、等
主观性的东西
思维
意识
存在
物质
简单理解为意识以外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国情、实际情况、地球、生物、环境、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客观性的东西
知识梳理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思维(意识)现象?
1.流感疫苗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学校宿舍
4.十四五规划
5.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各地方舱医院
7.三孩政策
8.新冠疫情
9.宇宙磁场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本原论、认识论)
【本原论】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
【认识论】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人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事物)(世界是可知的)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第一性问题)p10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1)谁先谁后;
(2)谁决定谁;
(3)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4)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注意】:对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当我们走路被一块石头绊倒的时候,就会有痛的感觉。
请问:是我们先被石头绊倒,才有痛的感觉;还是先有痛的感觉,再被石头绊倒的?
存在
思维
先有存在后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同一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

不能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注意】:
①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即承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即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世界是可知的
(人的思维是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的事物)
“可以知,人之性也;凡以知,物之理也。”
人有认识的能力,物体有可被认识的性质。指万事万物是可以被认识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可知论】----荀子
【不可知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不可知论、怀疑者:《子非鱼》《庄周梦蝶》笛卡尔、贝克莱、休谟、康德。
人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他们认为唯一能确定存在的就是我的思想。除了思想之外,一切都是未知的。
故事:蝴蝶梦。
有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化成为一个蝴蝶,蝴蝶在百花丛中飞舞。当他梦醒时,无法判断自己到底是在做梦还是已经醒了。他说,如果自己已经醒着,那么自己就是庄子。如果自己还在做梦,那么自己就是蝴蝶。总之,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做梦,还是醒着?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子?是庄子做了个蝴蝶梦呢还是蝴蝶做了个庄子梦。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辨一辨
1.神舟十二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逐步掌握空间站建设技术,空间站建设又迈出一大步。
2.市场经济变化莫测,要想把握市场变化是徒劳的。
3.中国研制的“天眼”通过三年的运行已经发现了近300颗新星,并对脉冲星进行了观测有了重大新发现。
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认识存在
否认正确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本原)(本原论)
(有没有同一性)(认识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2)内容
(根本的、最重要)
(从属)
知识小结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别斗争的焦点;
③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实际与学习计划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的关系,
医生要面对和处理病情与处方的关系。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 的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
辩证关系(正确回答)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注意】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判断正误: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⑵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⑶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就是唯心主义。
⑷可知论都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
×
×
×
【例1】(2019·海南高考真题)《管子》中记载:“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古代东西方学者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的观点,原因在于
①世界本原问题具有统一不变的形式 
②一物与万物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世界本原问题是哲学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④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解析】首先要注意本题设问是一个因果关系类设问,古代东西方学者之所以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的观点,是因为世界本原问题是哲学世界观的根本问题,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古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其社会实践水平都是很低的,因此提出类似的结论是比较正常的)→③④符合题意。
“世界本原问题具有统一不变的形式”的说法太绝对,①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②错误。故本题选D。
D
【例2】(2022·浙江·高考真题)人(或动物)硬组织的化学组成与其食物中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当食物来源不同时,其硬组织中的碳(C)、氮(N)稳定同位素组成就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由此可见(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识只能追溯过去不能推测未来
C.知识水平越高认识越深刻 D.具体科学的进步促进哲学的发展
【解析】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以揭示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人类可以通过研究获得正确认识,即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A符合题意;意识具有能动性,既能追溯过去也能推测未来,B表述错误;实践决定认识,C表述错误;虽然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A
【例3】(2020年江苏卷,27)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A项符合题意(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万金油选项);B项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C项表述正确,但此题材料并未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表述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因此,本题答案是A。
A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谁先谁后;
(2)谁决定谁;
(3)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4)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唯物主义不是全都正确,唯心主义也不是全无好处。

3. 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物质第一性,物质是什么回答不同。)
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形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古代)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理科)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否认神创论,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半截子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adj)。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最高抽象和概括)
一种或几种实物
混淆科学物质结构和哲学物质范畴
共同本质
【知识拓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③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④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⑤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⑥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⑦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管仲(春秋)
⑧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汉)(注意:此观点并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
⑨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汉代)
⑩“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柳宗元(唐代)
⑾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创立了原子说。(注意:这里的原子不是近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而是古人理解的原子,所以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知识拓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①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②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③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这里的原子才是近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④费尔巴哈: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
⑤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自然界的机械运动
【知识拓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②世界是联系、发展、并充满矛盾的世界。
③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基本形态
①水是万物的始基。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⑦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唯意志论)】
【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本我)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把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人、我、心、思、意念、感觉、观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人的主观精神(可改变) 把人以外的客观精神(如绝对精神、神、佛、鬼、理念、上帝(宗教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客观精神(不可改变)
基本评价 过度积极(狂、自我),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消极,不自信,虔诚)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
两种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典型观点 ①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②王守仁:心外无物 ③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康德: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⑤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⑥慧能: 仁者心动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⑦笛卡儿: 我思故我在。 ⑧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⑨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⑩疑人偷斧、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①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②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
原,客观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摹
本或影子,理念论
③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
存在的“绝对精神”
④老子:道生一,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⑤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
先”“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⑥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记,指纹、手相、星座、风水决定人的命运。“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3.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黑格尔)
4.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5.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6.上帝七天创造世界
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守仁)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练一练 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的哪一种基本形态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③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⑤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⑥子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⑦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⑧拉美特利: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变现。
⑨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用过感知感觉的。
⑩气者,理之依也。
11、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学以致用——判断下列观点?(全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连一连
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3、存在即被感知
4、气者,理之依也”
5、“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6、心外无物
7、上帝创造世间万物
8、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例2】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C
【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的观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具有从属意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VS
辩证法
形而上学
VS
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的关系
联系/发展/全面
孤立/静止/片面
从属
【提醒】
①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两个对子);
②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③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知识拓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前因后果
……
发展的观点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浪推前浪
……
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
人无完人
福祸相依
……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竭泽而渔
断章取义
杀鸡取卵
……
静止的观点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
片面的观点
以偏概全
一刀切
偏听偏信
……
小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
(一)是什么
(二)为什么:(1)实践无法回避(2)哲学不能回避(3)不同回答决定性质和方向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是本原的问题
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1、两大基本派别的分歧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例4】下列说法与下图画中的人物的世界观能形成“哲学上的对子”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解析】D:材料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其构成对子的是唯物主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正确。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排除。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属于辩证法的矛盾观,排除。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属于辩证法的发展观,排除。
D
【例5】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选项的是( )
①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②理在事先——宇宙便是吾心
③因地制宜——掩耳盗铃
④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形存神存——心外无物、因地制宜——掩耳盗铃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对立,①③符合题意;理在事先——宇宙便是吾心,这均是唯心主义观点,②不合题意;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这均是辩证法思想,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A
【例3】【2020.海南卷】哲学史上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能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结成一对的是
A.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B. 天地之间,惟气而已
C.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D.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D
【解析】天不变道亦不变”意思是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与之结成一对的应是辩证法。“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天地之间,惟气而已”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A、B、C都不符合题意。“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意思是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临,反映的是辩证法的观点,D正确切题。
【例7】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C
【例8】【2021·天津·高考真题】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认为,宇宙是由气构成的,是和谐共生的整体,其中的一切都与自己有直接的关系,他人与万物都是自己的同胞手足。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他主张人应该尊敬高年长者,抚育孤幼弱小,对宇宙大家庭及其成员尽自己的义务。张载的观点()
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②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③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体现了世界观影响做人做事的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误区警示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
2.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3. 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
4. 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
5.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6.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7.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于意识。( )
8.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 ( )
×
×
×
×
×
×
×
×
连一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