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6 题,共 48 分)1-5 CCCBB 6-10 DABCD 11-16 ACDCB C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17(1)历史背景:经济基础薄弱;需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巩因新生政权的需要:规范市场秩序的要求。(一点 2 分,任三点 5 分)(2)深层原因:改革开放推进,思想解放;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建立社会丰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6 分)18(1)潮流: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 动(3 分)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产生、壮大(2 分)(2)含义: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王权、宗教神权)(2 分)设想: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2 分)(3)主张: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②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实践:①德意志 1871 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 1875 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主张每一个 1 分,实践任答两个国家 4 分,共 6 分)19(1)同:均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均是通过多次国际会议逐渐确立的;均受着内外的冲击而最终走向崩溃;均对世界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异:二者调和的主要矛盾有所不同;二者的中心及所体现的意志有所不同;二者对战败国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同任答两点 4 分,异任答两点 4 分,共 8 分)(2)变化: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组织;对于侵略国的剥夺、审判与占领改造;大国的核心作用与弱小民族的权益保障;中国积极参与战后秩序的缔造。(任答三点 6 分)20.(12 分)【详解】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拟定论题,如由材料“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得出论题:科技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或者由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进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得出论题:工业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其次,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工业革命的进程阐述分析, 如 17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从 18 世纪 30 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利织布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 工厂出现了。1771 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1782 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限的问题。1785 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或者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史实阐述分析,如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1825 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此后经济危机会每隔十年左右爆发一次。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引发了早期工人运动。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 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1864 年,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 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 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普宁市华侨中学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 16 个小题,每题 3 分,总计 48 分)1.对陕西石峁遗址(约公元前 2300—前 1800 年)的最新发掘显示,该遗址城墙高约 4—5 米,围墙内发现大型祭坛和大量玉器。学者认为石峁文化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复杂社会组织的代表。由此推断,该文化可能( )A. 大量栽培水稻小麦等作物 B. 以甲骨文为主要记录文字C. 具备了早期国家初始形态 D. 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2.唐朝士人存在“觅举”的风气。时人薛登批评说:“方今举士,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举”反映了当时( )A. 科举取士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B. 士族仍然把持着选官权力C. 荐举仍然是选官的重要途径 D. 士人主动向官员自荐求仕3.北宋中央设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地方除设置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监控各州之外,在州一级增设通判以制约知州。这表明北宋( )A.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B. 崇文抑武C. 分散权力,内外相制 D. 强化专制4.1866 年,奕訢以“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为由,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招取正途官员。大学士倭仁则认为“令正途从学,恐所习未必能精,而读书人已为所惑,适堕其术中耳。”双方的分歧( )A. 推动了选官制度近代化转型 B. 反映了中华文化重构的困境C. 维护了重道轻器的价值观念 D. 回应了晚清政治格局的变动5.据图 1 可知,这一时期( )图 1 中国产业资本总额占比变化示意图A. 实业救国道路如火如荼 B. 近代化的进程仍然艰难C. 社会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D. 民族资本主导国家发展6.1956 年北京服装展览会上,“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几乎占据了新款式的主导地位,成为当时服装界的焦点。尤其是在上海,“布拉吉”成为了热门商品。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新中国整齐划一的着装需要 B. 新时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C. 经济的发展带动消费的升级 D. 政治认同与时尚传播相结合7.考古发现,进入波斯帝国时期,中亚的遗址数量井喷式增加,这些遗址大多位于道路、河流、山口等重要地段,遗址之间行程极具规律,并且配备有防御和灌溉设施,以开发农田和水源。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佐证( )A. 农耕文明具有扩张特性 B. 丝绸之路逐渐兴起C. 地跨亚非欧帝国的建立 D. 中亚的希腊化进程8.14 世纪,英国埃尔顿庄园的领主把 19 个茅舍农告上法庭,他们被指控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庄园法庭根据佃农需“用自己的时间割半英亩草,作为地租缴纳,并要垛成堆”的劳役惯例规定,判定佃农胜诉。据此可知( )第 1页 共 4 页A. 领主佃农法律地位平等 B. 封建庄园蕴含契约精神C. 领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D. 佃农赋役负担有所减轻9.1619 年,荷兰人建立了在东方的商业中心港口城市——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开始与西班牙及葡萄牙人竞争中国市场;1641 年,荷兰人攻占葡萄牙人占据的马六甲。这些现象表明( )A. 价格革命逐渐平息 B. 殖民贸易带来深重灾难C. 殖民贸易秩序重构 D. 海上殖民霸主发生易位10.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A.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 B. 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C. 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D. 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11.19 世纪晚期,印度国大党领袖班纳吉要求“在印度实行代议制责任制政府”;中国维新派开启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埃及祖国党也提出了实行宪政的主张。这反映出该时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A. 救亡图存与借鉴西方文明相结合 B. 以暴力手段实现民族独立C.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 形成了联合斗争的新局面12.“一战”爆发前,老牌的殖民帝国英、俄、法三国分别占有 3350、1740 及 1060 万平方千米的殖民地,是名副其实的头牌殖民帝国。而后起的德、美、日三国霸占的殖民地分别只有 290、30 及 30 万平方千米,三国殖民地面积总计只相当于法国殖民地面积的 1/3 左右,而德国和美国的国力却是当时最强的。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基本上名存实亡 B. 各国的势力范围与国家实力不匹配C. 帝国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科技革命加速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13.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从 1921 年开始,苏俄恢复了房租征收制,允许私人建房和不动产交易,同时允许入股住房建设合作社。但国家保留面积最大、价值最高的房产,并要求入股合同到期后以一定的补偿归还苏维埃。据此可知,当时苏俄力图( )A. 恢复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B. 发挥苏联模式的集中化优势C. 应对城市工业激增的压力 D. 有限度地引入市场运行机制14.1941 年 5 月,斯大林在红军军事学院发表讲话:英法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相对缺乏准备,被德军击败;曾经为反对《凡尔赛和约》而战的德国现在成了“掠夺者”,为“统治欧洲”而战;苏联要建设一支组织有力、装备现代化和深受人民爱戴的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这一讲话表明,斯大林( )A. 为苏德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B. 强调了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性C. 防范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心态 D. 认识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必要性15.1948 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试图通过合作和资本主义重建欧洲经济;次年,苏联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议增加苏联与东欧国家间的贸易。这反映出( )A. 美苏合作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B. 美苏冷战延伸到了经济领域C. 美国对苏联发动了全面冷战 D. 欧洲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16.20 世纪 70 年代末,面对“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 掀起国有化浪潮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增大自由市场作用 D. 形成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第 2页 共 4 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规定“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农民余粮实行统一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计划供应”。至1956 年,统购统销范围扩展至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指出:“这一政策是保障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既稳定了物价,又为工业发展积累了必要资金。”——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二1985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宣布取消实行三十余年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改为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并行的“双轨制”。文件特别强调“要逐步缩小国家定价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使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需求”。至 1992 年底,全国已有 80%以上的农产品实行市场调节。——摘编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统购统销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6 分)(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深层原因。(6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一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长达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三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材料四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1)14~18 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 分)(2)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设想?(4 分)(3)材料四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6 分)第 3页 共 4 页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 17 世纪 40 年代经历了欧洲 30 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 1815 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中心是在欧洲,它体现的主要是一战后帝国主义的意志,主要是调和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索取巨额赔款,限制军备发展。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随着二战的爆发而崩溃;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主要是调和了美、苏之间的矛盾,对待战败国则更为英明地采取了民主化改革,对于全世界的和平发展亦有积极的贡献。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王金港《试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异同》材料二鉴于过去国联软弱无力的状况,二战后期,盟国各方都出现了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组织的呼声,中国赞成新国际组织拥有更大的权力。除了对侵略国实施惩罚,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如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并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大国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中美英苏国家加上传统欧洲大国法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安理会有权做出全体会员国都必须遵守的强制性决议。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联合国所提出的自治和自决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面貌的改变,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和二战后两个国际体系的异同。(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新变化。(6 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表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17 世纪中期术的改进1688 年 英国“光荣革命”英国人阿克菜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1771 年开端1785 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1789 年 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此后经济危机会每隔十年左右爆发一1825 年次1844 年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起义被镇压1848 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1871 年 巴黎公社进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6 年 美国人贝尔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第 4页 共 4 页——据【英】韦尔斯《世界史纲》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及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第 5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普宁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三次月考答案.docx 广东省普宁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