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下历史期末新考向押题卷05【2025春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答案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七下历史期末新考向押题卷05【2025春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答案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下历史期末新考向押题卷05
范围:第1-3单元
(建议用时: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中国历史上诸王朝各有特点,与下图中①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C)
A.制礼作乐,封邦建国B.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统一国家,科举取士D.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2.下列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A)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A.兴盛的原因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D.割据的结果
3.他经历了五次渡海后双目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753年),终于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还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
A.玄奘西行B.日本遣唐使来华
C.鉴真东渡D.新罗留学生来华
4.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D)
A.农民负担重B.隋末农民起义
C.开凿大运河D.安史之乱爆发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中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D)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6.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C)
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实行崇文抑武方针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7.运用多元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透彻。下列采取多元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历史事件是(C)
革命史观:中原地区遭到摧残,社会经济停滞,生产被破坏 全球史观:许多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文明史观:多个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
A.黄巢起义 B.清兵入关 C.元朝的统— D.金灭北宋
8.《资治通鉴》除正史之外,还参阅了杂史、笔记、小说、地志、文集、行状、墓志等文献300余种,其中半数以上已经散佚,赖《资治通鉴》得以窥见其部分内容。材料意在强调《资治通鉴》(C)
A.是编年体通史巨著B.参阅资料十分广泛
C.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D.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
9.《皇明祖训》记载:“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
反映的实质是(B)
A.扩大六部权力B.加强君主专制
C.扩大地方权力D.改革丞相制度
10.对下列图片展现的主题的描述,最恰当的是(A)
A.为中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B.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C.为国家统一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D.为中国古代宗教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11.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A.伊犁将军的设置巩固了西北边疆
B.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C.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D.康熙皇帝先后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
12.李时珍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这反映了明清科技的特点是(A)
A.继承总结B.革故鼎新C.注重实践D.重视实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忧国忧民·直击现实】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有“诗史”之称。
14.【科技发展·传播文化】"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上述工艺指的是活字印刷术
15.【贸易发展·机构设置】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16.【互通有无·和平交往】"(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的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材料中的“他”是郑和。
17.【边疆管理·民族统一】下图是清政府对边疆管理的知识结构图。其中“ ”处应填写的地区是西藏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8.(10分)城市中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①,简述长安城所属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安的地位。(3分)
朝代:唐朝。(1分)地位: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大都市。(2分)
(2)根据材料②,分析北宋东京经济发展的表现。(2分)
表现:商业繁荣;坊市制被打破;经商活动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市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口众多;商贸餐饮娱乐等场所出现。(任答两点,2分)
(3)根据材料①和材料②,概括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在整体规划上的共同点及其作用。(3分)
共同点:都是由皇城、宫城(里城)、外城三重结构组成;皇城都居中心位置。(2分)作用:强化皇权,巩固统治。(1分)
(4)根据材料③,为“凯里市绣里淘非遗集市”写一句宣传语。(2分)
宣传语:绣一幅作品也如一场倾诉,道不尽手艺人的情感。(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1分,共21分。
19.(10分)我国古代的相权和皇权之争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清代史学家在《檐曝杂记》卷一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了什么制度加强皇权。
这一制度下宰相的人数和权力与秦汉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3分)
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变化:宰相人数增加;相权分散,权力被削弱。(2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1,分析宋太祖削弱相权的办法。图2与图1相比,中央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新的变化 (3分)
办法:分化事权,削弱相权。(1分)变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之争体现
出怎样的趋势。谈谈你对这一趋势的看法。(4分)
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消失。
(2分)积极看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消极看法:易造成君主暴政和决策失误。(2分,每点1分,积极和消极方面各答出1点即可)
20.(11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有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当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之际,中国古代科技却因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扼制而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000多年的文明史从未中断,这一独特且持续存在的文明样态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它在时间性和连续性上为今天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文化自信要有一定的底气作为支撑,这个底气首先需要有时间的沉淀。中华传统文化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累积起丰厚的文化遗产。
——摘编自《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根据材料一,指出印刷术传至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概括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3分)
发明者:毕昇。(1分)影响:印刷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分)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1分)
(2)根据史料存在的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片史料等。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图1、图2所属的史料类型。材料二中的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阶段特征 (3分)
图1:实物史料;图2:图片史料。(2分)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1分)
(3)根据材料三,围绕“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分)
【示例】观点: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论述: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技术领先世界,传播广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结论: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的根基。(5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统编2024版七下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历史期末新考向押题卷05
范围:第1-3单元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60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21世纪载言
www.21cny.com
己1总纪教肩

2世有
W,27GG⊙
21世纪载言
山山山.
:
1总纪教肩
2他有
W,27GG⊙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
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
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
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
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一12小题,每小题2分,共
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
意的答案
1.中国历史上诸王朝各有特点,与下图中①所代表的王朝
特点相符的是
(C
南北朝

五代十国
A.制礼作乐,封邦建国
B.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D.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下历史期末新考向押题卷05
范围:第1-3单元
(建议用时: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中国历史上诸王朝各有特点,与下图中①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C)
A.制礼作乐,封邦建国B.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统一国家,科举取士D.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2.下列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A)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A.兴盛的原因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D.割据的结果
3.他经历了五次渡海后双目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753年),终于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还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
A.玄奘西行B.日本遣唐使来华
C.鉴真东渡D.新罗留学生来华
4.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D)
A.农民负担重B.隋末农民起义
C.开凿大运河D.安史之乱爆发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中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D)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6.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C)
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实行崇文抑武方针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7.运用多元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透彻。下列采取多元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历史事件是(C)
革命史观:中原地区遭到摧残,社会经济停滞,生产被破坏 全球史观:许多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文明史观:多个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
A.黄巢起义 B.清兵入关 C.元朝的统— D.金灭北宋
8.《资治通鉴》除正史之外,还参阅了杂史、笔记、小说、地志、文集、行状、墓志等文献300余种,其中半数以上已经散佚,赖《资治通鉴》得以窥见其部分内容。材料意在强调《资治通鉴》(C)
A.是编年体通史巨著B.参阅资料十分广泛
C.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D.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
9.《皇明祖训》记载:“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
反映的实质是(B)
A.扩大六部权力B.加强君主专制
C.扩大地方权力D.改革丞相制度
10.对下列图片展现的主题的描述,最恰当的是(A)
A.为中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B.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C.为国家统一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D.为中国古代宗教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11.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A.伊犁将军的设置巩固了西北边疆
B.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C.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D.康熙皇帝先后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
12.李时珍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这反映了明清科技的特点是(A)
A.继承总结B.革故鼎新C.注重实践D.重视实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忧国忧民·直击现实】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有“诗史”之称。
14.【科技发展·传播文化】"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上述工艺指的是活字印刷术
15.【贸易发展·机构设置】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16.【互通有无·和平交往】"(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的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材料中的“他”是郑和。
17.【边疆管理·民族统一】下图是清政府对边疆管理的知识结构图。其中“ ”处应填写的地区是西藏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8.(10分)城市中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①,简述长安城所属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安的地位。(3分)
朝代:唐朝。(1分)地位: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大都市。(2分)
(2)根据材料②,分析北宋东京经济发展的表现。(2分)
表现:商业繁荣;坊市制被打破;经商活动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市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口众多;商贸餐饮娱乐等场所出现。(任答两点,2分)
(3)根据材料①和材料②,概括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在整体规划上的共同点及其作用。(3分)
共同点:都是由皇城、宫城(里城)、外城三重结构组成;皇城都居中心位置。(2分)作用:强化皇权,巩固统治。(1分)
(4)根据材料③,为“凯里市绣里淘非遗集市”写一句宣传语。(2分)
宣传语:绣一幅作品也如一场倾诉,道不尽手艺人的情感。(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1分,共21分。
19.(10分)我国古代的相权和皇权之争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清代史学家在《檐曝杂记》卷一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了什么制度加强皇权。
这一制度下宰相的人数和权力与秦汉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3分)
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变化:宰相人数增加;相权分散,权力被削弱。(2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1,分析宋太祖削弱相权的办法。图2与图1相比,中央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新的变化 (3分)
办法:分化事权,削弱相权。(1分)变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之争体现
出怎样的趋势。谈谈你对这一趋势的看法。(4分)
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消失。
(2分)积极看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消极看法:易造成君主暴政和决策失误。(2分,每点1分,积极和消极方面各答出1点即可)
20.(11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有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当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之际,中国古代科技却因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扼制而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000多年的文明史从未中断,这一独特且持续存在的文明样态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它在时间性和连续性上为今天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文化自信要有一定的底气作为支撑,这个底气首先需要有时间的沉淀。中华传统文化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累积起丰厚的文化遗产。
——摘编自《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根据材料一,指出印刷术传至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概括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3分)
发明者:毕昇。(1分)影响:印刷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分)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1分)
(2)根据史料存在的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片史料等。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图1、图2所属的史料类型。材料二中的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阶段特征 (3分)
图1:实物史料;图2:图片史料。(2分)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1分)
(3)根据材料三,围绕“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分)
【示例】观点: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论述: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技术领先世界,传播广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结论: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的根基。(5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