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2.1 我们的身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2.1 我们的身体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数学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
1.我们的身体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知道我们身体内部有很多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思维目标
●能够运用耳听、手摸、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据此推测身体内部的结构。
探究实践目标
●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态度责任目标
●能够如实将自己观察到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养成认真、细致记录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1课,对应课标1~2年级学习内容“5.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的第一点“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和“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第四点“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植物,本单元将把研究对象转为我们自己。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观察植物的方法,观察、认识自己身体外部和内部的基本结构,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为后几课深入研究感觉器官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通过锻炼身体的情境,引起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进而聚焦身体的组成部分。探索板块,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身体结构,并画图记录。第一个活动是通过耳听、手摸、眼看等方法观察、推测身体内部有很多结构。第二个活动是通过眼看的方法观察身体外部的基本结构。观察后,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研讨板块,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身体结构,强化观察方法,初步体会感觉器官的作用。拓展板块,引导学生思考身体内部的样子,指导他们通过阅读科普书的方法来探索奥秘,激发学生继续研究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外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往往会把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与身体结构混淆,同时对身体内部结构的了解比较少。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迁移使用观察植物的方法来观察、认识自己的身体。虽然观察的对象和方法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他们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准确地观察示范和指导。画图作为一种记录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记录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仔细观察,创造性地对事物进行准确地描述。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绘画能力较弱,用图画表达自己的发现还存在一定难度,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指导,帮助他们准确记录,将观察和思考有效外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感官观察,认识我们身体外部的基本结构,并如实记录。
难点:运用听、摸、看等方法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并提出合理推测。
探索1:引导学生像图中那样观察、认识我们身体的内部结构。
教材出示了四张图片,指导学生运用耳听、手摸、眼看等方法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对话框中的文字引导学生要详细观察并描述耳朵、眼睛、皮肤收集到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推测我们的身体内部有很多看不到的结构,比如心脏、肠、气管、血管、骨骼、肌肉等。
因为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观察有身体接触,所以要尽量安排男生和男生一组、女生和女生一组进行观察。
探索2:引导学生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被遮住的一半身体和露出的一半身体,认识我们的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的身体,认识我们的身体外部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
给出了一个身体外部结构的记录例子,提示学生要重点观察、记录我们身体外部较为整体的结构。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一方面是促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身体结构;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将观察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外化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们的身体,并初步体会感官的功能。
研讨1: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总结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我们的身体外部从上到下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我们的身体内部还有很多结构,比如心脏、骨骼、肌肉、肠等。
研讨2: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深化对观察方法的掌握和对身体结构的认识,同时渗透我们和动物一样都是生物这一认识。
我们与小猫、小狗一样都有头、颈、躯干和四肢,但小猫、小狗有尾巴,身上长满浓密的毛发,我们的身体没有尾巴和这样浓密的毛发;我们身体各部分的样子也与小猫、小狗不相同,等等。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身体内部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他们阅读科普书。
(五)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学生:手电筒、简易听诊器、人体轮廓图、铅笔、橡皮、彩笔、记录本。
(六)课堂实施教学建议
1.聚焦
教师可以出示人们锻炼身体的情境照片,将话题聚焦到“这样能锻炼身体的哪些部位 ”,调取学生对身体结构的前概念,最终指向本课的核心问题:我们的身体包括哪些部分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随着学生的发言在黑板或班级记录单上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比如画出人体轮廓图,在图中画出或用文字写出学生说到的部分,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等,启发学生思考、碰撞,产生观察身体的需求。为此,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人体轮廓图(见图)
和眼、耳、鼻、手、心脏、骨骼等结构或器官的照片或简笔画,以及表示心跳、肠鸣等声音的符号(见图),并在课前练习,保证课上能及时、有效地记录。
人体轮廓图 人体轮廓图 人体各结构图
2.探索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旨在激发- 年级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因此,探索环节特别安排了先观察身体内部结构、后观察身体外部结构的活动。教师也可以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角度,调整活动顺序,先观察身体外部结构,再观察身体内部结构。
探索活动1是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耳听、手摸、眼看等方法,观察、感知平时可能未曾注意过的身体内部的一些声音和感觉,进而有依据地推测身体内部有很多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本活动并不需要学生掌握身体内部各结构的名称。另外,在这个活动中难免会有身体接触,教师尽量安排男生与男生一组、女生与女生一组进行观察。
本活动可以基于“聚焦”环节中学生提出的有关身体内部的结构展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说到我们身体内部有很多结构,对于这些眼睛看不到的结构,我们可以怎样观察 ”,引导学生迁移在植物单元学过的观察方法,对身体内部展开细致观察。教师应及时将学生提出的“用耳听、用手摸、用眼看”等方法,通过画图或文字的方式记录在黑板或班级记录单中,以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使用。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4个具体的观察活动:听肠鸣、听呼吸声、摸骨头、观察用手电筒照射的手指。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本观察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在观察前,教师要明确示范观察方法和观察位置,或录制示范视频供学生学习,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学生演示。听肠鸣和呼吸声时,建议减少衣物阻隔,保持环境安静,指导学生在腹部、背部变换位置去听,以寻找到听音的最佳位置,还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材料中的简易听诊器去听。看让光透过的手指时,教师要提供光照强度合适的手电筒,指导学生像教材图中那样将手电筒紧贴住并拢的手指进行观察,并强调不可以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眼睛,确保安全。
除了教材中的活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看手背、小臂内侧的青色血管;捏前臂,感觉皮肤和肌肉下坚硬的骨骼;在屈臂、展臂时摸上臂,感受皮肤下肌肉的松紧变化;用耳听胸口的心跳声(借助简易听诊器效果更好),或手摸胸口感受心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收集身体内部的信息,从而有依据地推理、认识身体内部有很多看不到的结构。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身体内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探索活动2是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并画图记录。本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眼睛这一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体外部的基本结构,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身体的外部特征。
教材提供了两个观察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探究身体外部的基本结构。一是观察被遮住的一半身体和露出的一半身体,二是观察一名同学完整的身体外部结构。
在第一个观察活动中,教师可以出示教科书中的图片,或者现场用纸板等工具遮住一位同学的一半身体,让同学们根据露出的一半身体,说出被遮住的那一半身体有哪些结构,或是画出其轮廓,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活动形式,只要学生能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我们的身体外形具有对称性即可。
在第二个观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如“从整体上看,我们的身体外部从上到下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引导学生聚焦于身体外部的大的结构,如头、颈、躯干和四肢,帮助学生建立对身体整体结构的认识,本活动要避免过分关注眼、耳、鼻、舌等细节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答案并非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在整体上概括出身体外部大的结构组成即可。
记录与观察同等重要。从本课开始,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一直使用画图来做记录。在画图前,教师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可以提供A4纸,也可以自备画图本,可以用铅笔或水彩笔进行记录;第二,能够画出想表达的发现,构图饱满、表现合理即可,不必要求画面的形式美感;第三,当遇到画图困难时,可以向伙伴或老师求助。
在学生画图记录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记录的方法和内容,并给出详细的范画指导。以先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为例,教师可以先出示人体轮廓图(可参考图),随着示范身体内部的观察方法,及时指导学生画图记录的重点一使用的感官和收集到的信息。比如,学生在胸口处听到“咚咚一咚咚”的声音,这时可以指导他们在人体轮廓图的对应位置画上简笔画标注“咚咚”文字或拼音,表示用耳朵在这个位置听到了“咚咚”的声音。当有学生能推测是心脏发出“咚咚” 声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对应位置写上“心脏”或画出“ ”,表示自己的推测结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想到的图形或符号记录发现。
在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利用不同感觉器官所观察到的发现。教师可以提供“我用什么方法,发现哪里有什么声音或感觉,它可能是什么”这样的句式,引导学生将观察发现和推理外化出来。如图是学生观察身体内部结构时完成的记录单,供教师参考。
学生记录单
在随后记录身体外部结构时,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文字、拼音、序号等)在记录单上直接标画基本结构即可。
如果先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再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画出对身体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注名称。在学生画图记录之前,教师务必要给出详细的指导,可以在黑板上先给出范画和文字标识,供学生参考。如图是学生完成的记录单,供教师参考。
学生记录单
3.研讨
研讨1的问题应在教学之初由教师明确提出,随后结合两个探索活动及时研讨,使学生明确“我们的身体外部从上到下有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比如心脏、骨骼、肌肉等”。
研讨2在探索活动后进行,在比较中指向对观察方法和身体结构的掌握与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教师可以出示小猫、小狗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等顺序用眼睛观察小猫、小狗身体的外部,与我们的身体外部进行比较,找出我们和小猫、小狗身体外部的不同之处。课下,无论学生是否实际观察小猫、小狗的身体,教师都要提醒学生“只有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观察小动物,注意安全!”
4.拓展
拓展环节向学生提问:“想知道我们身体内部是什么样的吗 ”以此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身体内部的好奇心。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书,继续探索身体内部的奥秘,培养探究兴趣。
(七)教学评价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认真观察、细致思考、乐于记录、积极发言等。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后,从“我会倾听、我会观察、我会记录、我能表达”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实际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我们的身体” 自我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我会倾听 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我会观察 能用听、摸、看等方法观察身体结构
能推测身体内部的结构
我会记录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身体结构
我能表达 敢于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聚焦;直指本课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体的结构组成。
本课情境:通过父子二人在锻炼身体的情境图片和文字,将本课的研究对象——“我们的身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发学生对身体的关注,同时
渗透锻炼身体与健康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