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4.气味告诉我们(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变化等。●知道单一感觉器官——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分辨不同物品的气味,但收集信息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思维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闻味辨物,用图画或文字等记录自己的比较过程。探究实践目标●在闻味辨物的活动中,能够恰当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区分布袋里的物品,能够用图画进行记录,逐渐形成记录的习惯,并能够通过记录进行简单交流和评价。态度责任目标●通过闻味辨物的活动,培养如实讲述、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通过闻味辨物的活动,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意见,倾听他人意见。(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单元第4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1~2年级学习内容“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第四点“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本课在第3课对感觉器官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对单-感觉器官——鼻的认识,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气味的识别,发现鼻子的嗅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为下一课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和进一步认识感觉器官是学习的器官奠定基础。单元内容的整体编排也遵循整体认识一局部认识一深入研究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最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感觉器官是我们自己“学习”的器官的认识。本课与第3课都是在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促成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关注感觉器官存在的意义。比较思维在形成上述认识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能力表现。本课同样有四个板块。聚焦板块,引导学生通过气味关注到感觉器官——鼻子,通过聚焦问题“鼻子能够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品吗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鼻子能够让我们区分不同物品的猜想。探索板块共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闻一闻这些物品的气味。建立这些物品的气味标准,为后面的闻味辨物的比较活动做好准备。第二个活动,把物品分别装进不同的布袋里,封住袋口,并打乱顺序。第三个活动,闻味辨物,结合指导性问题“我们能闻出布袋里装的是什么吗 ”开展活动。两人一组,相互协同探究,闻布袋的气味与探索活动1中建立的物体气味标准依次比较,注意闻味的学生不要触碰布袋,以免影响判断。最后班级统一打开布袋确定之前的判断是否正确,并将辨析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第三部分是研讨环节,共有两个研讨问题。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与探索环节的活动是相对应的。通过研讨,学生将认识到鼻子可以识别气味,在辨析物品时鼻子的嗅觉能够帮到我们。在理解感觉器官——鼻子能够帮助我们辨析物体后,进一步推理其他的感觉器官是否也能像鼻子一样帮助我们辨析物品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建立单一的感觉器官在收集信息时是有功能局限的。第四部分是拓展环节。在形成单一的感觉器官——鼻子能够帮助我们收集信息但具有局限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家人一起开展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与家人的感情,还可以将课上所学的比较思维方法迁移到课下,继续研究味觉是否也像鼻子一样可以帮助我们辨析物品。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和记录的方法,对感觉器官有了笼统的认识。但-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感觉器官是自己学习的器官的认识还不够。需要继续开展以感觉器官为研究对象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体验,慢慢体会到感觉器官的“学习功能”。(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感觉器官——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分辨不同的物品(气味),但有局限性。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思维闻味辨物,识别和区分装在口袋中的不同物品,用图画或文字等记录自己的研究发现。(四)教材解读探索1:指导学生闻一闻花椒、大蒜、棉花、洋葱的气味,形成对这四种物品气味的认识。为后续的活动,建立比较的标准。由于这几种物品的气味很典型,建议在准备材料时,不可将这四种不同物品放在一起,避免“串味儿”。注意:每种物品的量不宜过多。教学中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换成其他物品进行观察。探索2: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将四种物品分别分装入四个小布袋中,并进行封口、编号(编号可以不统一)。之后,打乱顺序放置。如果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小组之间互换布袋。教师要注意有序组织教学。探索3: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比较活动。在探索活动1中,学生形成的四种物品的气味认识是探索活动3中的比较标准。每一次学生闻布袋识别的气味,都要分别与之前建立的花椒、大蒜、棉花和洋葱的气味进行比较、判断,并做记录。注意闻气味的学生不能再触摸布袋。最后,带着小组内的判断结果,打开布袋进行观察,与判断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判断是否正确。研讨1: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索活动时,不仅要闻气味来推测物品,还要对自己的推测进行求证。将有理有据的推测与事实加以区分,并能建立合理的关联。进而明确,感觉器官——鼻子能够识别气味,并能帮我们分辨事物。研讨2:仅靠鼻子识别气味进行推测,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当两种物品气味相近,推测的结果就可能有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其他感觉器官参与其中,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行更加精准的比较与判断,来弥补单一感觉器官识别信息的局限性。例如,用皮肤感知物体的更多特征,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家人一起进行亲子活动,这不仅可以增进与家人的感情,还可以将课上所学的比较思维方法迁移到课下,继续研究味觉是否也像嗅觉一样帮助我们辨析物品。(五)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单、多媒体课件、花椒、大蒜、洋葱、棉花、不透光的小布袋或无纺布袋。学生:记录本或记录单、铅笔、橡皮、花椒、大蒜、洋葱、棉花、不透光的小布袋或无纺布袋。(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1.聚焦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前几课的班级记录单,供学生在课堂上回顾与思考。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记录本或记录单。教师可以提前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有气味的物品,比如有饭菜香的食物,营造出“有气味”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教室与以往的科学教室有什么不同。将关注点指向鼻子能够识别出气味。之后,结合聚焦问题“鼻子能够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品吗 ”,引导学生思考,初步形成“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物品”的猜想。带着这样的猜想,进入探索环节。2.探索探索活动1是闻一闻这些物品的气味。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准备花椒、大蒜瓣、棉花和洋葱片,建议按照两人一组准备, 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教师先示范或者找一名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怎样闻气味,提醒学生闻气味的人不能再用手触摸布袋,之后,用图画或者文字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教师要注意,如果学生要验证“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体”,就要借助比较思维方法。在“闻味辨物”活动前,依据比较思维的规则,要先确定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对象,才能进入两两比较的环节。基于这样的思考,探索活动1的意义就在于通过闻一闻的活动建立比较标准,即对花椒、大蒜瓣、棉花和洋葱片的气味达成统一认识。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见过且闻过上述四种物品,探索活动1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建立对四种材料气味的统一认识,进而为后面的比较活动建立比较的标准。探索活动2是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布袋里,封住口,打乱顺序。把物品分别装进不同的小布袋里,封住口,并打乱顺序。建议小布袋是不透明且能够完全遮挡住物体。分装好之后,以组为单位进行随机编号。如果想要效果更好,可以在编号完成后,组与组之间交换布袋进行探究。不管怎样操作,要避免全班将这四种物品分别装在统一的号码袋里, 这会使得“闻味辨物”的活动价值大打折扣。探索活动3是“闻味辨物”活动。结合指导性问题“我们能闻出布袋里装的是什么吗 ”展开活动。两人一个小组,相互协同配合,一人拿着布袋,一人闻气味,根据探索活动1中建立的物品气味标准依次比较、判断,推测布袋里的物品可能是什么,简单说一说理由,讨论好后,将观察的现象以及推测进行记录。在明确要求后,进行小组探究。最终两个人对布袋里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判断。建议这个环节分配的时间可以多一些,给足学生观察、比较、判断、讨论和记录的时间。最后班级统一打开布袋, 进一步确定之前的推测是否正确,并将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指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图形、箭头来表示自己使用了哪个感觉器官,识别出了什么信息,以及自己的推测。记录可以参考如图所示的记录方法。记录单示范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句式指导学生进行表达。比如,通过鼻子闻,我发现布袋里的物品有橘子的气味或像橘子的气味,因此我推测布袋里是橘子。学生组内观察交流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分享交流。最后班级统一打开布袋,确定之前的推测是否正确。将思考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采用上述的表格式记录,也可以让学生在记录本(图画本)上记录,记录的表达方式可以参考如图。记录单示范记录单示范记录单示范学生的记录内容建议要表达出“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的理由+最终的结果验证”,而不仅是猜测结果和最终的结果是否相符,凸显出借助图形、符号等方式表达学生自己或组内思考推理的研究过程。3.研讨研讨中的两个问题与探索环节的活动是相对应的。第一个问题是“通过闻气味,我们都判断对了吗 ”,其意义在于通过思考、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索活动时,不仅要通过闻气味推测是哪种物品,还要对自己的推测进行求证。将有理有据的推测与事实加以区分,并能建立合理的关联。进而明确,感觉器官——鼻子能够识别气味,并能帮我们分辨事物。第二个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进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单凭鼻子识别气味进行比较——判断——推测,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当两种物品气味差不多时,推测的结果可能有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其他感觉器官参与其中,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行更加精准的比较与判断。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用其他感觉器官进行信息识别,用以判断。教师要利用“研讨”环节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探究活动。4.拓展“拓展”部分是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做游戏, 闭眼尝一尝几种水果切片, 判断是什么水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家人一起进行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与家人的感情,还可以将课上所学的比较思维方法迁移到课下,继续研究味觉是否也像鼻子一样能够帮助我们辨析物品。(七)教学评价自我评价从“我会倾听、我会观察、我会记录、我能表达”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气味告诉我们” 自我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我会倾听 能够完整倾听他人的想法,用于思考。我会观察 在闻味辨物时,能够运用鼻子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辨物品。我会记录 乐于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闻味辨物的过程,乐于分享交流。我能表达 如实记录,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解答:鼻子能够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品,因为每种物品的气味都有所不同……聚焦:引导学生通过气味关注到感觉器官——鼻子,通过聚焦的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鼻子能够让我们区分不同物品的认识。本课情境: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聚焦到饭香味——气味。建议课堂中也可以创设这样的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调取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录单:学生闻味后,将推测结果填写在“我的观察”一栏,建议图文结合。将打开布袋后的物品填写在“正确结果”一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