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5.通过感官来发现(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建立爱护感觉器官、健康生活的意识。科学思维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室外反复地观察与识别信息,将自己的发现用图画进行记录,从而认识到感觉器官的功能。探究实践目标●在室外定点观察的活动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感觉器官进行反复地观察,用图画记录观察中的发现,逐渐形成记录的习惯,并对记录进行简单交流和评价。态度责任目标●通过室外观察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认识事物,培养如实讲述、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通过室外观察活动,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意见、倾听他人意见。(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单元第5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1~2年级学习内容“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第四点“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始终运用感觉器官认识周围的事物以及环境的变化,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感觉器官在认识周围事物以及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学习” 的作用。基于此,本课将从室内研究转向室外研究,研究视角也将转向“关注自己的感觉器官”。研究的对象将从观察的事物转向观察的本体——感觉器官。 因此,本课将通过对室外校园环境的观察,收集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感觉器官的认知。比如,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观察,收集“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等相关信息,认识到感觉器官的功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初步意识到运用单一感觉器官观察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课同样有四个板块。聚焦板块引导学生关注人是用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通过聚焦问题“当我们观察时,各种感官分别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够感知的信息(不能做的事情)。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教师可提问:“说一说,用感觉器官观察校园,我们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调取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思考,明确室外观察要借助多种感觉器官收集相关的信息,并且要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为接下来到室外的观察做好准备与指导。同时,帮助学生意识到科学观察是有目的地观察。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记录的示范与指导。第二个活动,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反复观察,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将发现进行记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指导学生去感受感觉器官的“局限性”。比如“ 单纯使用一个感觉器官时,收集信息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在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观察时往往采用多感官协同观察。为了降低记录的难度,记录单提示学生用看、听、闻的方式观察,并只需选择两种画下来。研讨板块共有两个研讨问题。这两个问题与探索环节的活动是相对应的。通过研讨,学生将认识到每个感觉器官只能感知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对于其他信息无能为力,单一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观察局限性。只有多种感官一起观察事物, 才能够得到更多的事物信息,更全面、更接近事实。拓展板块在认识感觉器官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保护眼、鼻和耳等感觉器官的方法,建立爱护感官、健康生活的意识。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感觉器官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知,了解到这些器官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的信息。特别地,他们通过对鼻子的研究,既认识到这~器官在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时的作用,也认识到其“局限性”。然而,学生尚未深刻认识到,在认知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感觉器官实际上扮演着“学习”的关键角色。因此,为了进一步加深这一理解,本课将通过开展室外观察的实践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感觉器官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科学绘画记录方面,虽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使用简单图形、线条、箭头等来表达观察现象和想法的技能,但在面对更复杂的观察对象,如声音、风、小动物、物体间的方位关系时,他们仍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准确表达。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为学生提供更为详尽的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更为精细的记录技巧。此外,本课还将引导学生的观察从无意识转向有意识,鼓励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事物的特征及变化等。难点:通过对室外环境的反复观察,充分调用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用图画记录收集到的信息,以此来认识感觉器官的功能。(四)教材解读聚焦:在知道感觉器官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性问题“各种感官分别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感觉器官的作用。问题解答:眼睛可以识别颜色、形状、运动状态等;鼻子可以识别气味;耳朵可以识别声音;舌头可以识别味道;皮肤可以识别粗糙程度、软硬程度、冷暖等。探索1:组织学生到校园中,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花园或者绿地,以此来明确通过感觉器官的观察,我们能得到很多信息。探索2:在探索活动1观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看、听、闻,三选二进行记录。研讨1:可以融入探索活动,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提出,带领学生总结每个感觉器官的功能,明确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同时明白感觉器官在观察时是“有局限性”的。研讨2:在反复的观察中,通过对事物反复观察,会用看、听、闻等方式识别物体的更多信息,丰富对感觉器官功能的认识,同时发现不同感官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拓展:从保护感觉器官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信息,丰富学生对保护感觉器官方法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学习了解保护感觉器官方法。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因为篇幅所限,所以这里仅安排了眼睛、鼻子、耳朵的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保护五种感觉器官的方法,因为它们同等重要。(五)教学准备教师:教师所在校园的室外图片、班级记录单、多媒体课件。学生:记录本或记录单、铅笔、橡皮、画夹或一本书(用于外出观察记录)。(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1.聚焦教师要提前准备前几课的班级记录单,供学生在课堂上回顾与思考。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记录本或记录单。教学伊始,学生结合聚焦问题“当我们观察时,各种感官分别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以及前几课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明确“眼、耳、皮肤、鼻、舌”都有哪些功能。教师要借助班级记录单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建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形象的图式增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2.探索探索活动1是通过对校园环境观察分析,明确观察者观察什么以及怎样观察,为记录做准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幅学校的室外照片, 图片中的信息尽可能丰富。这将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尽可能多地对感觉器官观察的预期。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中,提问:“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手感觉到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指导学生从“看”“听”“闻” 这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和信息的整理。低年级学生观察时无序观察多于有序观察,因此,教师要做相应的示范,用“在哪有什么”的句式帮助学生思考与表达。比如,“通过观察,我发现,前方有绿色的草坪,草坪前方有两棵大柳树,在前面有红顶的平房;左侧有白色的教学楼,右侧有一棵大杨树;还有蓝天、白云以及正在飞翔的小鸟们”。教师指导性提问;“这些是眼睛可以观察到的,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听到什么 伸出手摸一摸地面,你还会感觉到什么 ”学生进一步补充:“我们还会听到铃声和小鸟的叫声,伸出手会感觉到凉凉的,有风经过,摸一摸地面会感觉凉凉的、硬硬的。用力闻一闻,好像有花香味……”外出观察活动中,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教师可以采用定点不动的方式组织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反复地观察,收集各种信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找一两名学生说一说,给其他同学一些启发。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并注意学生活动区域的安全。探索活动2是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在本环节中,教师在组织好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更要指导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教师需要提前为每名学生准备好一张记录单、一个A4大小的平板夹,还可以准备与校园环境内容相符合的小图标等素材,用来帮助绘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记录单的正上方添加“眼、耳、鼻、皮肤”的简笔画图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关注不同的感觉器官获取的信息。教师可展示示范记录如图, 供学生参考,学生的记录如图所示。建议教师仔细阅读学生记录,分析学生在记录中是怎样用符号和图形来表达“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经历反复地观察与记录。在学生记录完之后,要组织学生相互看一看、说一说。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并完善记录内容,加深自己对感觉器官功能的理解。前几课的学习,学生通过绘画记录的方式将“观察、发现与思考”的想法进行了具象化、可视化地表达。从本课开始,学生的画图记录将进一步加大基于事实与逻辑表达观点,凸显观察记录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重要学习工具。学生在反复用笔记录、修改观察到的信息时,将进一步有理有据地推进对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对问题较为完善的解释。因此,教师要继续将这种绘画记录方式贯穿本课探究活动,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有策略地调整绘画记录的指导,进一步理解科学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在活动设计上,教师要注意安全性,用舌尝的活动不建议在课上进行。教师可以采集学生吃中午饭的视频来进行分析与说明。3.研讨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与探索环节的活动是相对应的。通过研讨,学生将认识到每个感觉器官只能感知该器官能够感知的信息,对于其他信息无能为力。反复观察以及运用多种感官一起观察事物,能够得到这个事物的更多信息,更加接近事实。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在室外观察活动中,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留到最后环节才提出并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利用“研讨”环节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意识到要带着目的去观察,这将有利于发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推进对问题的解决,并形成相应解释。4.拓展拓展环节是在认识感觉器官具有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保护眼、鼻和耳等感觉器官的保健方法,帮助学生明确保护感官的方法以及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七)教学评价建议自我评价从“我会倾听、我会观察、我会记录、我能表达”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通过感官来发现”自我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我会倾听 能倾听活动要求以及他人想法,用于观察与思考。我会观察 能运用眼、耳、鼻、皮肤等感官,对室外环境进行反复观察与识别。我会记录 乐于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室外观察的现象,乐于分享交流。我能表达 能够如实记录表达自己在室外观察中的发现,敢于表达。本课情境: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明确我们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室外观察地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可供多种观察器官提取信息,这是其一。其二,要考虑一年级的学情,观察地点要便于教师的组织管理,因此,地方不必过大。推荐选择:校园内的小菜园、植物角等。室外观察有困难的话,也可以选择室内观察。但要注意营造可供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的环境。值得关注的是,一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容易被室外的风景转移注意力。因此,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明确健康用眼的方法。强光包括由太阳、车大灯、电子设备的屏幕等物体发出的比较明亮的光。揉眼睛会将脏东西带入眼睛,可能引发炎症。户外运动有助于放松眼睛,有利于保护视力。明确保护鼻子的方法。擤鼻用力过猛、随意.抠鼻孔会导致鼻黏膜损伤、鼻腔出血、鼻腔感染等。明确健康使用耳朵的方法。洗头、洗澡或者游泳后,要把耳道里面的水擦干净,防止耳道感染。随意掏耳道,容易引发耳道感染。长时间戴耳机,或者长时间处于有噪声的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影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