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7.做个“时间胶囊”(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认识到自己在未来会持续生长,同时也理解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发育过程。科学思维目标●能够通过对哥哥姐姐们生长变化情况的了解,推测自己的生长变化情况。探究实践目标●能够在制作“时间胶囊”的过程中,选择适合放入其中的身体信息,并获取相关数据。态度责任目标●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单元第7课,对应课程标准中1~2年级学习内容“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第四点“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本课,学生将开展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制作“时间胶囊”。学生会把包含自己生长期待的记录单封存起来,这个“时间胶囊”将在五年后开启,让学生有机会回顾自己的成长轨迹,并评价自身的进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时间胶囊”的制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主动收集自己的身体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认真地放入“时间胶囊”中。本课同样有四个板块。任务板块向学生发布“时间胶囊”的制作任务,明确告知他们需要放入其中的内容,以及开启时间是五年后,预示着本课将聚焦于学生的“未来”。研讨板块,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发展进行展望,并明确要放入胶囊的信息内容;在设想未来身体变化的活动中,他们将自发地认识到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制作板块,学生将动手绘制记录单,记录单将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设想,然后把记录单放入瓶子中,完成“时间胶囊”的制作。拓展板块,学生将本单元所有的记录单整理成册,这份成果将见证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身体变化,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在长大这一事实。在本课中,教师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知道健康不只是当下的事情,形成对自己未来的责任和担当。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根据现在的身体信息来推测未来的身体变化,可以拓展学生对生长的理解,并且他们在六年级时还有一次回顾与展望成长历程的机会,使学生的健康意识根植于“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对现在生活的感知,对未来生活的企划”之中。(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在制作“时间胶囊”的过程中,尝试从不同角度选择适合放入其中的身体信息,并获取相关数据。难点:能够通过对哥哥姐姐们身体生长情况的了解,推测自己未来的生长变化情况。(四)教材解读研讨1:学生对五年后身体生长情况的预测,要让学生知道这一活动是与自己进行比较,但比较的对象是未来的自己。需要学生有依据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研讨2:让学生明确“时间胶囊”中要存放哪些信息。制作:直接告诉学生“时间胶囊”的制作步骤,便于学生操作。拓展:让学生把本单元绘制的记录单整理成册,作为单元学习的成果。(五)教学准备教师:封装全班学生“时间胶囊”的容器、多媒体课件。学生:信息记录单、铅笔、纸带、水彩笔、可密封容器(如瓶子、信封)。(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身体变化,认识到自己正在不断地生长。教师可以在“时间胶囊”制作任务中,指导学生基于已经观察到的身体变化,去合理推测自己在六年级时的身体状态,从而进行现在与未来的对比分析。在探讨“对未来的设想”和“向往健康生活”这两个主题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在一段时间内 的生长变化,并激发学生对未来身体变化的期待,鼓励他们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1.任务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自行测量身高、体重等关键数据,以便在课堂上能够顺利地将这些数据填写到记录单中。若学生在数据收集上遇到困难,教师可以与班主任或体育老师协作,获取学生体育健康测试的数据,例如50米跑、1分钟跳绳等成绩,便于课堂记录使用。需特别注意的是,身高和体重是本次记录的重要数据,教师应确保学生在课前-周内完成自测,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时间胶囊”是什么,让学生知道要装入一年级的信息, 这些信息将被保存到六年级时才能开启,到时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制作“时间胶囊”的感想,以激励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记录,并珍视这五年间的成长历程。本课学生需完成两项主要任务:第一,明确并获取“时间胶囊”中应保存的具体信息;第二,动手组装、制作“时间胶囊”。2.研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展开研讨,判断哪些信息适合放入“时间胶囊”。他们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为自己如何健康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更加关注和照料自己的身体。这一过程对学生养成关注身体健康的习惯是有益处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推测自己六年级时的样子,以此确定“时间胶囊”中应包含的信息。教材对话框中提到“像六年级的姐姐一样高”和“像六年级的哥哥一样有力量”,这两个描述分别从“看得见的变化”和“看不见的变化”两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可以保存的信息类型作为参考。让学生推测自己未来的样子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指导,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可能发生的变化。同时,教师要进一步追问学生: “如果你想在六年级时比较身体的变化,你现在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以供将来对比呢 ”例如,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会长高,教师应进一步询问:“到了六年级,你如何确认自己确实比现在长高了呢 你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来进行比较 ”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如何比较身高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现在的记录对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提出的想法列在黑板上,如图所示,以便清晰地展示学生的未来设想与需要装入“时间胶囊”的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提出的想法第二个活动是确定装进“时间胶囊”的具体信息,并有目的地获取这些数据。学生已经通过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明确了要记录的信息内容。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要装入“时间胶囊”的信息中,选出可以测量的部分,以便收集相应的数据。本课介绍了“时间胶囊”与普通胶囊的区别,提出了可以记录身高、体重等数据,并附图说明如何获取这些数据。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时间胶囊”的功能,再让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在上一活动中基于未来设想而希望装入的信息。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记录,把他们对未来的设想以及获取到的数据补充到记录单中,如图所示。学生记录单:体形的变化除此之外,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能够证明自己在生长的身体变化。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第2课“发现生长”中学生已经知道的生长变化,进一步询问学生“你们还想增加哪些信息来记录自己的生长 如何获取这些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六年级时能够进行更为详尽的数据对比。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并非越多越好。因为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测量来收集数据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想要新增的信息内容,然后师生共同筛选。在数据获取方法上,应尽量采用“转化”的方式来记录信息。例如,学生可能提出想要记录手掌的大小,他们可能会想到使用软尺来测量手掌的周长,但这是一个复杂的测量活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另一种方法:将手掌按压在纸上,然后用水彩笔沿着手掌的外轮廓描绘出手掌的形状,如图所示。通过这种转化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复杂的测量活动简化为适合一年级学生操作的任务,既符合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拓宽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手掌的轮廓如果学生无法提出更多的记录项目,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例如记录运动鞋的尺码、视力状况和食量等,并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记录这些信息。此外,学生也可以将他们的作业和画作等放入“时间胶囊”中。五年后,当学生打开这个封存的“时间胶囊”时,他们将能够比较记录单上的身体信息,观察字迹和绘画能力的变化,评估自己学习能力的发展,并激发对良好学习习惯的渴望和追求。第三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设想提出相应的健康建议。例如,学生提出“希望长高”,教师要追问实现该目标的方法。学生可能也只能说出“坚持锻炼”等建议,教师同样需要追问学生,这样做对身体哪些方面有益处。总之,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起身体与健康的联系。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建议对他们的益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完善板书,如图所示,为学生构建“未来设想”“装入信息”“健康建议”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清楚如何将健康理念变成具体的行动计划。板书3.制作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封存自己的身体信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以确保所有重要材料都能被妥善保存。为了避免学生遗漏记录单、画作等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记录单平放在桌子上,再把其他材料放在记录单上,按照材料顺序提醒学生逐个放入容器中封存。最后,由教师为学生保管好“时间胶囊”,待到六年级时再将其发给学生,以便他们在学习“健康生活”单元时使用。在制作“时间胶囊”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材料和方法。除了使用瓶子作为封存容器外,也可以选择信封、盒子等。为了便于保存和查看,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将记录单装订成册,制作成纸质的“时间胶囊”;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将记录单、画作等材料拍照并制作成电子画册,形成电子版的“时间胶囊”。这个“时间胶囊”需要保存长达五年的时间,其间学生可能会遇到转学或重新分班等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升到六年级时,与新的教师进行详细的沟通,以确保“时间胶囊”能够顺利交接。在“时间胶囊”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个装箱仪式,通过这个仪式让学生深刻记住这个活动,并期待在五年后打开这个“时间胶囊”,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4.拓展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进行了大量与自身身体相关的记录。将这一拓展活动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整理自己作品的同时,回顾并感受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一本以自己为主角的绘本,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记录的良好习惯,并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七)教学评价建议自我评价从“我会倾听、我会观察、我会记录、我能表达”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做个‘时间胶囊’”自我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我会倾听 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我会观察 观察六年级学生的样子,推测自己未来的样子我会记录 记录身高、体重等数据,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我能表达 交流分享健康生活建议任务:本环节向学生提出了制作“时间胶囊”的任务,同时还介绍了需要装入的内容和开启的时间,从而明确了其用途。本课情境:借助图片及文字向学生传达了“长大后就可以放大风筝了!”的信息,这预示着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未来”存在关联。对话框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生长,来预测自己的变化。研讨3;引导学生讨论,要想达成这一生长目标,需要采取哪些行动。这一活动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意识。为学生提供了记录单示例。学生需要在记录单中画出现在的自己,再画出对自己的推测,并进行比较。当学生完成各自的信息记录单后,可由教师协助封存在“时间胶囊”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