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政治与法治》整体框架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第一单元 知识结构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你来当导演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你会重点描述哪几个历史瞬间?为什么?第一组镜头:屈辱岁月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实行封建专制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主要矛盾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决定决定决定第二组镜头:救亡图存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并相继提出自己的方案。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要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方案一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方案二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被中国人民抛弃在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第三组镜头:日出东方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历史背景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②思想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③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④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⑤意义——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2.中国共产党的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逐步获得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第四组镜头:开国大典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新”在何处?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1943年,19岁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群众剧社的音乐组组长曹火星受到《解放日报》一篇社论的启发,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泽东认为应该在“中国”前面加一个“新”字,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几十年来,这首歌曲已传遍大江南北。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