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立足职场有法宝课件(共27张PPT+2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立足职场有法宝课件(共27张PPT+2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劳动法
诉讼法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三课 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逻辑结构
下班开会、周末培训到底算不算加班
【创境激趣 】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一框 立足职场有法宝
【引思明理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1、法律及国家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
(1)法律保障:①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②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
(2)国家保障:①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②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3)意义:保障了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2、劳动者的含义及要求
(1)含义: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
(2)要求: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经相关部门审批可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引思明理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3、劳动法主要调整对象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具有从属性。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劳务关系: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的提供与报酬的给付所达成的协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且二者关系往往呈“临时性、短期性、一次性”等特点。
【引思明理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某公司在春节假日期间,强令员工小王上班工作,而且还不额外支付小王加班费。
女大学生小李在应聘某公司职员,该公司以“仅招男性”为由拒绝她的面试申请。
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小明被某民营煤矿主安排从事高强度的井下劳动。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4、劳动法的原则
【引思明理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4、劳动法的原则
(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地位: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②意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③体现: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
【倾斜保护----偏重保护、优先保护】用人单位掌握了劳动力的支配权,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所以劳动法对对劳动者权利给与适当倾斜保护,把保护的重点放在劳动者这一方面,才能实现实质平等。
【引思明理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4、劳动法的原则
(2)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①内涵: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②要求: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注意】
依据岗位性质和工作强度,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性别进行限定。
【引思明理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4、劳动法的原则
(3)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①体现:除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护外,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意义:显示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引思明理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相关链接
国家对女职工和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等高强度劳动;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等。
这些规定显示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小强家境困难,刚年满16周岁的他到一家私营煤窑打工,并且争取到井下作业的岗位。这主要反映该私营煤窑( )
A.坚持了劳动法的劳动者平等竞争原则
B.违背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C.违背了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D.坚持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C
劳动也要签合同
(1)含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意义: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要求: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合同的各项条款,全面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合同
【引思明理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思考: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这并不等于只有订立劳动合同,才确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1)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
(2)可备条款:是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
2、劳动合同的条款
【引思明理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3、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
合法 指劳动合同的主体、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举例:①年满16周岁;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公平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
举例:①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②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岗位的80%,岗位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标准。
平等 自愿 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
举例:①无条件服从岗位调动;②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索要担保金、财物
协商 一致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
诚实 信用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诚实,恪守信用。
举例:隐瞒自己的年龄、学历、伪造证件
【引思明理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主体资格不合法:如劳动者提供假学历、学位证书;劳动者一方达不到法定就业年龄,不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聘用单位不具备聘用资格等
内容不合法:凡是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矛盾、相抵触的条款,均属无效条款。如:约定制造毒品、假钞等。
形式不合法:法律规定的有效形式主要是书面形式。
【知识拓展】劳动合同违反合法原则的具体情况
(三种不合法的劳动合同):
责任自负
违背了合法、公平原则
违背了合法、公平原则
违背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以下情形存在什么问题?
(1)有效合同: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
(2)无效合同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4、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有效
【引思明理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合同无效,劳动者还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吗?
可以。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经付出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5、依法履行劳动合同
【引思明理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7.1立足职场有法宝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1.法律和国家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
2.劳动者:含义、要求
3.劳动法:调整对象、意义、
基本原则
1.劳动合同:含义、意义
2.劳动合同内容(条款):必备、可备
3.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守信
4.法律效力:有效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合同




(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平等竞争
(3)特殊劳动保护
【课堂小结 】
1、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
2、劳动法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的保护法。( )
3、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平等就业原则。( )
4、劳动法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违背了平等就业原则。(  )
5、劳动法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
6、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说,劳动法优先保护用人单位的权益。( )
7、劳动关系的建立的时间点是从签订劳动合同开始的。( )
8、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是劳动合同中可备条款的内容。( )
9、签订劳动合同是只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10、劳动合同一旦订立就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

х
х
х

х
易错辨析
х
х
х
х
(2023·广东·高考真题)甲公司与王某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期限为2年,每周休息1天,若遇公司业务繁忙,须无条件接受安排,每2周休息1天。公司公布施行的《安全生产规程》要求员工注意安全,否则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伤害,公司概不负责。王某入职3个月后因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司遂解除其劳动合同。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②公司与王某关于休息时间的约定违法
③《安全生产规程》有关工伤的规定合法
④劳动合同既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王某因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甲公司与王某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每2周休息1天,公司与王某关于休息时间的约定违法,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①②符合题意。劳动保护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伤害,公司概不负责”,这一规定不合法,③排除。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体验导行 】
应届大学毕业生邱某在应聘某农业公司职位时,人事经理陈某通知邱某来公司面谈,邱某对劳动报酬、试用期、福利待遇等感到满意,双方当即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周后,邱某开始上班。其后,陈某希望邱某能将闲置的农村老宅质押给公司,并将老家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公司。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报酬、试用期、福利待遇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②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起,邱某与该公司建立劳动关系
③若将闲置的农村老宅质押给公司则违反物权法定原则
④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目的在于实现土地的使用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详解】①: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试用期、福利待遇属于可备条款,①错误。
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②错误。
背诵: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
3.无效合同的情形
书面:学案作答并校对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