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期末复习课件(共29张PPT+3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期末复习课件(共29张PPT+3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推动认识发展
理解质量互变
把握辩证分合
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
分析与综合
质量互变
适度原则
辩证否定
认识发展: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联想思维
超前思维
力求超前
多路探索
善于联想
特点
方法:迁移和想象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含义、特征
方法、意义:矛盾分析法、推理和想象、调查研究
运用
辩证思维
方法
提高
创新思维
能力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第一框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思考:中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布局与发展体现了什么思维?该思维有什么意义?
【创境激趣】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超前思维
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对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深刻洞察,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前瞻性布局,对体制机制创新的提前谋划。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
【从客体看】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
【从主体看】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2、超前思维的含义
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过去:把握规律
现在:认清现实
未来:判断推测
具体方法
例:国家制定发展规划,个人筹划学习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中医讲究“治未病”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3、超前思维的表现——“先知先觉”
①从人们的认识状态和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看,人的思维既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也可能以超前或落后的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②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
③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称为“先知先觉”。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4、超前思维生成的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1)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
(2)超前意识: 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3)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4)作用: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
注:并不是只要反思和质疑就一定会有超前思维。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回顾邓小平同志当初的设想,他的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邓小平早在1987 年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属于超前思维。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邓小平的超前思维建立在对我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把握之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1.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过程)
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的,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否定过去、肯定未来)
重在过程,体现了发展的观点、辩证否定观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2.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结果)
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的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创造观念的对象。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超越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性。
重在结果,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3.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
(1)原因:
客观: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而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主观: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 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强调实际结果可能与预测不符
提醒:不能把超前思维预测的结果当作必然结论。因为可能测不准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第一个阶段
2020-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
2035-本世纪中叶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阶段”是在“三步走”战略中“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而提出的新时代发展战略。它是“三步走”战略的细化和具体化,是我们党第一次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描绘出宏伟蓝图,使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2)应对措施(要求)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方向发展。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超前思维的特征
探索性 预测性 不确定性
区别 含义 超前思维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超前思维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并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侧重 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把握上 思维的创造性,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 方向的随机性,需要人们创造有利的条件
联系 超前思维的探索性和预测性特征决定了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并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这就决定了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1、客观依据: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思维的能动性
2、含义:多角度、全方位+发展状态+未来发展趋势
3、表现:“先知先觉”
4、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含 义
特 征
1、探索性
2、预测性
3、不确定性
【课堂小结 】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第二框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思考:结合视频内容分析超前思维有哪些方法?超前思维有什么意义?
【创境激趣】
1. 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P116-2
(1)客观基础: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2)含义: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
(3)原因: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例如: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全面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打锦州是主要矛盾,打长春和沈阳是次要矛盾。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相关链接】: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
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化,对具体事件的预测往往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
(1)定性预测:(分析矛盾的性质,推测事物的发展方向;如:明天可能有雨)
对事物发展状况的直观估计和评价,比如采取历史类比推测相关事件的走势等。
(2)定量预测:(分析矛盾的程序,推测事物的未来发展情况;如:明天上午小到中雨)
使用因素变量、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比如回归分析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于预测和推测事件的未来发展情况。
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状况,以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它是定性分析的方法。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2. 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推理的方法: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
(2)想象的方法: 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
例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运用推理方法预测战争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3.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
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调查
研究
了解
有计划、有目的
调查得到的材料
分析、综合
作出正确判断、预测
事物的真实
情况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4.超前思维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
超前思维不能陷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之中。
要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知识拓展】提高超前思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超前思维不同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既包含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分析,也包含对未来的思考和预见。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要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从事物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事物向预测的方向发展。
【引思明理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思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会对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带来哪些影响?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意义
思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会对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带来哪些影响?
带来更好的生存环境
个人
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企业
促进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
社会
建设美丽家园、助力民族复兴
国家
01
02
03
04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意义
1. 哲学层面意义(思维领域) P118-1
(1)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
(2)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意义
2. 现实领域的意义:
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①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②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
③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
④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引思明理 】二、超前思维的意义
【课堂小结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