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
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枯井里的小青蛙
小青蛙不小心掉到了枯井里,他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
一头大象听见井里发出的歌声,觉得很奇怪,就走过来朝井里问:“谁在里头唱歌?”
“是我,小青蛙!”小青蛙赶紧说:“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
大象问:“你掉进井里,怎么还有心思唱歌呀?”
小青蛙说:“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人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要是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
“你真是个又聪明又勇敢的小家伙!”大象说着,就伸下长鼻子,把小青蛙救上来了。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大象把小青蛙救了出来。
2.短文写了( )和( )之间的故事。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①小青蛙掉进了枯井里,非常着急。( )
②大象听到井里发出的歌声,觉得很开心。( )
③小青蛙又聪明又勇敢,用歌声救了自己。( )
4.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又 又 。
5.小青蛙为什么在枯井里唱歌? ( )(只填序号)
①小青蛙特别喜欢唱歌。
②小青蛙要用歌声吸引别人的注意,来救自己。
6.如果你遇到困难了,你会怎么做? 请写一写吧。
7.请你来夸一夸小青蛙吧。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一个大苹果
小熊家的苹果熟了,他请小伙伴们来一起品尝。小熊爬到树上轻轻地摘下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说:“谁先吃呢?”
小马说:“我给苹果树浇过水,施过肥。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
小羊说:“冬天,我给果树穿过厚厚的稻草衣裳。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
小猫说:“果树闹虫子的时候,我给它喷过药水,把虫子全杀死了。这个大苹果就给我吃吧!”
怎么办呢 小熊眼珠一转,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最大的递给了爸爸、妈妈
哦!小伙伴们知道了: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幸福的。
8.给短文标上序号,想一想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 句话。
9.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大又圆
又 又 又 又
10.小马给苹果树 、 ,小羊给苹果树 ,小猫给苹果树 。(填序号)
①浇水 ②穿稻草衣裳 ③喷药水 ④施肥
11.文中的“长辈”指的是 、 。
12.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3.用“ ”在文中画出小猫说的话。
1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①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幸福的。 ( )
②小熊请大家品尝苹果,他是个会分享的人。 ( )
③小熊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自己吃了。 (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蜻蜓
①清清的小河边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这就是小蜻蜓活动的天地。
②小蜻蜓,身子轻,看上去好像一架小飞机。
③它们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这里飞飞,那里停停,过着悠闲的生活。
(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清清的 绿油油的 不知名的
小草 野花 小河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选一选。(填序号)
①第一句中的“它们”是指( )
A.小蜻蜓。 B.小飞机。 C.小花和小草。
②我猜第二句中“悠闲”的意思是( )
A.忙碌。 B.没意思。 C.自由自在。
(3)小蜻蜓活动的天地在哪里?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4)小朋友,你活动的天地是哪里呢?你又会在那里做些什么呢?用上“有时……有时……”的句式写一写。
是我活动的天地,我有时 ,有时 。
阅读短文,做练习。
小兔运南瓜
①住在森林边上的小白兔到菜地里收南瓜。他蹦蹦跳跳地来到地里,看见南瓜长得又圆又大,他高兴极了,伸手就摘下来一个。这一下他可发愁了,这么大的南瓜怎么搬得动呢?
②正在这时,小熊猫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边走边说:“小白兔,你好!”看见小熊猫骑的车子,小白兔一下子有主意了,他想:我的大南瓜圆圆的,多像车轮呀,不是也可以转动吗?好,有办法啦!
③小白兔用力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它往前走。南瓜果然像车轮一样转动着向前滚去。真是又快又省劲。
④一会儿,小白兔就到了家门口。兔妈妈见了惊讶地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小白兔把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夸奖小白兔,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6.照样子写一写。
又圆又大 又( )又( ) 又( )又( )
17.文中的小白兔真聪明,他是怎么把南瓜运回家的?用“______”画出文中的答案。
18.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 )句话。兔妈妈是如何夸奖小兔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19.短文主要写( )到菜地里(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看菊(jú)花
①星期(qī)天早晨,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看菊花。
②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jí)了。黄的,白的,淡(dàn)绿的,紫(zǐ)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yíng)着秋天的寒(hán)风开放呢。人们一边看一边走,舍(shě)不得离(lí)去。
20.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朵朵 ( ) ( )
21.请圈出文中描写菊花颜色的词语。
2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一边……一边……
23.选择(填序号)。
短文告诉我们,菊花是在( )季节开放。
①春天 ②冬天 ③秋天
阅读理解。
彩虹
雨过了,天晴了。天空架起了一道七色的彩虹。
青蛙说:“彩虹是座七彩桥,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海燕说:“彩虹是大发卡,戴在大海妈妈的头上,她显得更加漂亮了。”蝴蝶说:“彩虹是大花环,围绕着飞舞,心里无比快活。”
24.选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有 句话。
25.选文中有_________种动物说话,请把这几种动物的名字用“——”画出来。
26.我会连一连。
青蛙说 彩虹是大发卡
海燕说 彩虹是大花环
蝴蝶说 彩虹是七彩桥
27.你认为彩虹是什么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勤劳的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是非常勤劳的益虫,专吃植物叶子上的蚜虫。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花大姐”。
田野里,住着七星瓢虫一家。当温暖的春天来了,在田野里沉睡了一个冬天的七星瓢虫们终于苏醒了。他们身穿红色的七星外衣,衣服上的“七星”是七颗又小又亮的黑点,非常漂亮!每天早上,七星瓢虫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大自然的歌声,在田间辛勤地工作,忙着为植物们消灭可恶的蚜虫。
当夏天快要结束时,瓢虫妈妈选了一株碧绿的植物,在上面产下了一堆可爱的卵宝宝。
过了不久,瓢虫宝宝们就出生了。刚出生的瓢虫宝宝们特别爱吃蚜虫。蚜虫是绿色植物的天敌,有了瓢虫宝宝们的帮助,植物就不容易生病了。
瓢虫宝宝们吃了很多蚜虫,蜕了很多次皮。最后一次蜕皮后,他们就变成了蛹。没过几天,蛹皮裂开,瓢虫宝宝们终于长大了。
长大的瓢虫们每天都很忙碌,他们继承了爸爸妈妈的优良品行,每天飞来飞去地帮植物们捕捉蚜虫。
短文改编自《百科故事》
28.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29.七星瓢虫是益虫,还有一个名字叫 ,它们专吃植物 上的蚜虫。
30.请你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温暖的( ) 清新的( ) ( )的黑点 ( )的卵宝宝
31.请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七星瓢虫外形特点的句子。
32.你知道七星瓢虫长大的过程吗?快去文中找一找,在下面的里排一排。(填序号)
①瓢虫宝宝 ②蛹 ③卵宝宝 ④七星瓢虫
33.你觉得七星瓢虫勤劳吗?为什么?可以多选。( )
①因为七星瓢虫在田间辛勤地劳作,忙着为植物们消灭可恶的蚜虫。
②因为长大的七星瓢虫非常忙碌,飞来飞去帮植物们捕捉蚜虫。
③因为刚出生的瓢虫宝宝特别爱吃蚜虫。
34.七星瓢虫真勤劳啊!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像七星瓢虫一样为植物捉害虫的小动物,你还知道有谁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在里打“√”。
小青蛙 小燕子 小鱼儿 啄木鸟
象鼻桥
小河两岸(àn)住着许多小动物。每天他们来来往往走过小桥,摘松(sōng)果,看朋友,走亲戚(qi),可热闹啦!一天,大雨冲坏了小桥。桥这边的动物想,让桥那边的动物来修(xiū)吧。桥那边的动物想,让桥这边的动物去修吧。就这样,你等我,我等你,小桥一直没有修好。
没有桥,小兔不能过河去采蘑(mó)菇(gu)了。小松鼠(shǔ)不能过河去采松果了。小鸡生病了,不能过河去看病。山羊爷爷也不能过河去看小孙子了。大家都觉得很不方便(biàn)。
一天清早,河上突(tū)然出现了一座奇(qí)怪(guài)的桥。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dā)在一起,架起了一座“象鼻桥”。动物们走在“象鼻桥”上,又能方便地去河对岸了。
大家又感(gǎn)动,又惭(cán)愧(kuì)。不久,大家一起把小桥修好了。
35.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36.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37.根据短文内容连线。
没有桥,小兔不能过河去 采松果
没有桥,小鸡不能过河去 采蘑菇
没有桥,山羊爷爷不能过河去 看病
没有桥,小松鼠不能过河去 看小孙子
38.两只大象是怎样架起“象鼻桥”的?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9.文中谁是热情帮(bāng)助(zhù)大家的动物?(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1)小兔( )
(2)山羊爷爷( )
(3)大象( )
《【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 6/六 6/六 2. 小青蛙 大象 3. × × √ 4. 她是一个 善良 可爱的小女孩 5.② 6.我会像小青蛙一样,保持冷静,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 7.小青蛙,你真是太棒了!你既聪明又勇敢,在遇到困难时不慌不忙,用歌声吸引别人来救自己,我要向你学习。
【导语】这篇《枯井里的小青蛙》是一则富有童趣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小青蛙遇险不慌、以歌声求救的情节,生动展现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智慧应对困境的能力。大象与小青蛙的对话设计巧妙,既推动情节发展,又自然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明快,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人性化特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故事传递了“遇事冷静”“积极求助”等正向价值观,结尾大象的救援和小青蛙的勇敢形成圆满闭环,具有教育意义。
1.本题考查数自然段、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逐段看首行空两格,数出共6个自然段。
第⑥段“大象说着,就伸长鼻子,把小青蛙救上来了”可知在文章第⑥段大象用鼻子把小青蛙从井里救上来了。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全文围绕“小青蛙掉枯井”“大象施救”互动展开,从各段“小青蛙”“大象”的对话/行为(如第①段“小青蛙掉进枯井”,第②段“大象听见歌声询问”等),得出故事是小青蛙和大象之间的。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1)第①段“他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可知“不急不慌”与“着急”矛盾。故错误。
(2)第②段“一头大象听见井里发出的歌声,觉得很奇怪”可知大象听到井里发出的歌声,觉得很奇怪,而不是开心。故错误。
(3)结合第⑤段“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人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可知小青蛙用歌声求助体现“聪明”,第①段“不急不慌”体现小青蛙非常勇敢、乐观。故正确。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句式模仿(“又__又__”并列形容词+名词/人物评价),考查语言结构迁移能力。
第⑥段“你真是个又聪明又勇敢的小家伙!”,“聪明、勇敢”是形容小青蛙的并列品质。仿写需保持“又__又__”结构,如“这朵花又鲜艳又芬芳”“他是个又勤奋又乐观的孩子”,突出事物/人物的双重特点。
示例:他是一个又活泼又可爱的小男孩。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第⑤段“小青蛙说:‘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人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直接点明小青蛙唱歌目的是“吸引注意、求救援”。
故选②。
6.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联结文本“面对困难的态度”(小青蛙不急不慌、主动想办法),迁移到自身,考查价值观输出与语言表达。
需模仿小青蛙“积极应对、想办法解决”的思路,如“遇到困难,我会先冷静下来,像小青蛙一样想想办法。比如考试遇到难题,不着急哭,先标记下来,做完其他题再仔细思考,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体现“冷静—行动—解决”的逻辑。
示例:如果我遇到困难,比如拼不好复杂的乐高积木,我会先把散落的零件分类摆好,像小青蛙一样不着急。然后对照说明书,从基础部分开始,一步一步尝试,要是某一步卡壳了,就停下来想想办法,或者找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肯定能把积木拼好!
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从第⑤段“遇到困难不哭鼻子,多没出息呀”(乐观)、第⑥段“又聪明又勇敢的小家伙”(品质提炼)围绕“聪明、勇敢、乐观”等品质夸赞,如“你遇到困难不慌张,还能想出唱歌求救的办法,又聪明又勇敢!”。
从“掉枯井后唱歌求助”的行为,看出小青蛙冷静(不急不慌)、聪明(用歌声吸引救援)、勇敢(面对困境不害怕)、乐观(困境中保持积极)。
示例:小青蛙,你太了不起啦!掉进枯井这么难的事儿,你不但不害怕、不哭鼻子,还能想出“唱歌让人来救”的办法,又聪明又勇敢,我要向你学习这种遇到困难不慌张、积极想办法的本事!
8. 6/六 2/二 9. 大 红 细 长 10. ① ④ ② ③ 11. 爸爸 妈妈 12.? 13.果树闹虫子的时候,我给它喷过药水,把虫子全杀死了。这个大苹果就给我吃吧! 14.①√
②√
【导语】这篇短文主题鲜明,通过“第一个大苹果”的分配问题,生动展现了分享与孝道的传统美德。文本特色:1.采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动物人性化特征;2.对话形式推进情节,层次分明;3.结尾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教育价值突出,教导儿童:①感恩他人付出(小动物们对苹果树的照料)②孝敬长辈(优先给父母)③懂得分享(六块分食)。语言简洁明快,符合儿童认知水平,插图符号的留白设计增强了互动性,是一篇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低年级阅读材料。
8.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和句子。
自然段都是相对独立的,明显的标志是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找到了空两格,也就找到了一个自然段的标志。本文共有6个段前空两格,可知短文共有6个自然段。
数句子,数出文中的句号、感叹号、问号三种标点符号的个数,也就找到了有几句话。如果在省略号在段尾,也表示一句话;如果省略号在段中,必须是省略号后面跟着一个句号才行。第①自然段共有1个句号和1个问号,因此共有2句话。
9.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观察例词,是又A又B式词语,根据日常积累,写出几个又A又B式词语即可。
示例:又说又笑、又大又圆、又高又瘦、又哭又闹等。
10.本题考查短文关键信息查找。
从第②段“小马说:‘我给苹果树浇过水,施过肥。’”可知小马给苹果树“浇水”和“施肥”。故选①④。
从第③段“小羊说:‘冬天我给果树穿过厚厚的稻草衣裳。’”可知小羊给苹果树“穿稻草衣裳”。故选②。
从第④段“小猫说:‘果树闹虫子的时候,我给它喷过药水,’”可知小猫给苹果树“喷药水”。故选③。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长辈”的意思是辈分高的人。由第⑤段“小熊眼珠一转,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最大的递给了爸爸、妈妈”,第⑥段“哦!小伙伴们知道了: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可知,文中的长辈指的是爸爸和妈妈。
1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⑤段“怎么办呢”是小熊面对小伙伴们都想先吃苹果的情况时产生的疑问,属于疑问句,句末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故用“?”。
13.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查找。
从第④段“小猫说:‘果树闹虫子的时候,我给它喷过药水,把虫子全杀死了。这个大苹果就给我吃吧!’”可知,这句话通过引号直接呈现了小猫的语言,前半句讲它为果树除虫的贡献,后半句表达吃苹果的请求,可知,“果树闹虫子的时候,把虫子全杀死了。这个大苹果就给我吃吧!’”是小猫说的话,画出即可。
14.本题考查短文主题思想和短文内容理解。
①从第⑥段“小伙伴们知道了: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幸福的”可知,这是故事揭示的核心道理,小熊将最大的苹果给父母,正是这一道理的体现。故该项说法正确。
②从第①段“小熊家的苹果熟了,他请小伙伴们来一起品尝”可知,“请大家品尝”直接表明小熊愿意分享,故该项说法正确。
③从第⑤段“小熊眼珠一转,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最大的递给了爸爸、妈妈”可知,并未提到小熊自己吃了两块,故该项说法错误。
15.(1)
(2) A C
(3)清清的小河边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
(4) 操场 在那里跳绳 在那里跑步
【导语】这篇短文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小蜻蜓的生活场景,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童趣。文章结构清晰,通过四个自然段分别交代环境、外形、活动和生活状态,形成完整的描写链条。比喻手法(“好像一架小飞机”)和叠词运用(“清清”、“绿油油”)增强了画面感。设问练习设计合理,既考查理解能力又启发想象。整体风格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将自然观察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是一篇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优秀阅读材料。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清清的小河边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可知,正确搭配应为:“清清的小河”“绿油油的小草”“不知名的野花”。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小蜻蜓,身子轻,看上去好像一架小飞机”以及第③自然段“它们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可知,前文围绕“小蜻蜓”展开描述,这里的“它们”指代小蜻蜓。
故选A。
②结合文中第③自然段“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这里飞飞,那里停停”可知,小蜻蜓的状态是自在的,所以“悠闲”意思就是自由自在。
故选C。
(3)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清清的小河边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这就是小蜻蜓活动的天地”可知,文中明确表述“这就是小蜻蜓活动的天地”,“这”指代的就是前面“清清的小河边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这句话描述的地方,所以画出此句。
(4)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先确定自己活动的天地,比如校园操场、家里小院等,再结合在该天地里常做的活动,用“有时……有时……”连接,体现不同行为,语句通顺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
如:家里客厅是我活动的天地,我有时搭积木高楼,有时玩玩具汽车。
16. 说 笑 细 长 17.小白兔用力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它往前走。 18.3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9. 小白兔 收南瓜
【导语】这篇《小兔运南瓜》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寓言故事,通过小白兔运南瓜的经历,巧妙展现了观察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文章结构清晰,情节发展自然:从遇到难题(搬不动南瓜)到获得启发(看到自行车),再到解决问题(滚动南瓜),最后获得夸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闭环。语言简洁生动,特别是“又圆又大”等叠词的使用,增强了画面感。故事寓教于乐,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传递了遇到问题要动脑筋的道理,是一篇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短文。
16.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又圆又大”是“又……又……”形式的词语,这种结构用来同时描述事物具有的两种特征,且这两个特征通常是并列关系,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刻画。
示例:又白又胖、又高又壮、又香又甜等。
17.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第③自然段“小白兔用力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它往前走。”可知,小白兔是把南瓜推回家的,这句话描述了小白兔运南瓜的方式。
18.本题考查数句子和找关键句。
判断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通常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一般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表示一句话结束的标点为标志。结合第④自然段可知,此段共有3句话。
结合第④自然段“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可知,这句话是兔妈妈夸奖小兔的话。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①段“住在森林边上的小白兔到菜地里收南瓜”,可知短文主要写小白兔到菜地里收南瓜,这是全文的核心事件。
20. 一丛丛 一片片 21.黄的 白的 淡绿的 紫红的 22.妈妈一边听歌,一边织毛衣。 23.③
【导语】这篇短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赏菊的场景,展现了菊花的绚丽多彩和傲霜品格。文章结构清晰,通过时间顺序展开,先交代活动背景,再重点描写菊花色彩和形态,最后以人们流连忘返作结。语言运用上,叠词“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增强了画面感,色彩词“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形成视觉冲击。文中“迎着秋天的寒风开放”一句,既点明时令特征,又暗含对菊花品格的赞美。整体文字质朴自然,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20.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一朵朵”通常用来表示数量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重叠、强调意味。
示例:一个个、一只只、一条条等。
21.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结合第②自然段“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秋天的寒风开放呢。”可知,“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是对菊花颜色的描述。
22.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结合第②自然段“人们一边看一边走,舍不得离去。”可知,“一边……一边……”连接了“看”和“走”这两个动作,表明人们在看菊花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行走的动作,生动地展现出人们在公园欣赏菊花时悠然的状态。在造句时,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想出两个可以同时开展的动作,然后组成通顺合理的句子。
示例: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喝茶。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秋天的寒风开放呢。”可知,此句直接表明了菊花开放的季节是秋天。
故选③。
24. 2/二 三/3 25. 青蛙 海燕 蝴蝶 26. 27.彩虹是天空送给大地的彩色围巾。
【导语】这篇短文《彩虹》以童趣盎然的拟人手法,通过三种动物对彩虹的不同想象(七彩桥、大发卡、大花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童真视角的完美结合。文章结构清晰,三个自然段层层递进:首段写景铺垫,次段对话展开,末段留白提问。语言简洁明快,重复句式增强韵律感,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开放式结尾设计巧妙,既呼应前文又激发读者想象力,体现了“万物有灵”的儿童文学特质。教学价值上,能有效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段落划分、信息提取和发散思维能力。
24.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及句子。
每个自然段前空两个字的格,每个自然段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由此可知,本文共有2个自然段。表示完整句的标点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第②自然段共有3句话。
25.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青蛙说:……海燕说:……蝴蝶说:……”可知,选文中有三种动物说话。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青蛙说:‘彩虹是座七彩桥,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海燕说:‘彩虹是大发卡,戴在大海妈妈的头上,她显得更加漂亮了。’蝴蝶说:‘彩虹是大花环,围绕着飞舞,心里无比快活。’”可知,青蛙说彩虹是七彩桥;海燕说彩虹是大发卡;蝴蝶说彩虹是大花环。
27.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根据原文三种动物的描述彩虹的方式,结合彩虹“七彩、弧形”的外形特点,发挥联想,用具体事物作比,做到比喻贴切、语言简洁。
例如:彩虹是天神的调色盘,把天空染得绚丽多彩。
28. 6/六 4/四 29. 花大姐 叶子 30. 春天 空气 又小又亮 可爱 31.他们身穿红色的七星外衣,衣服上的“七星”是七颗又小又亮的黑点,非常漂亮! 32.③①②④ 33.①② 34.
【导语】这篇短文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文章结构清晰,共6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春、夏、成长)展现了瓢虫的生命周期。语言风格活泼,运用“橙色披风”“红色长裙”等形象比喻,符合儿童认知特点。通过“消灭蚜虫”“捕捉蚜虫”等细节描写,突出“勤劳”主题。设问设计合理,既有基础题(段落、句子统计),又有开放题(昆虫特点),能有效检测阅读理解能力。建议可适当增加蚜虫危害的细节描写,强化瓢虫的益虫属性。
28.本题考查数段落和句子。
在答题时,根据每段开头要空两格的格式进行判断;一共有几句话,根据标点符号进行判断,句号、问好、感叹号、省略号都标志着一句话的结束,要看有几句话,就数这些标点出现了几次。
由每段开头空两格的格式可知,一共有6个段前空格,所以短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②自然段中出现了3次句号和1次感叹号,故这个自然段共有4句话。
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①自然段“七星瓢虫是非常勤劳的益虫,专吃植物叶子上的蚜虫。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花大姐’。”可知,七星瓢虫是益虫,还有一个名字叫“花大姐”,它们专吃植物叶子上的蚜虫。
3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第②段“当温暖的春天来了,在田野里沉睡了一个冬天的七星瓢虫们终于苏醒了。”可得出“温暖的春天”。
第②段“他们身穿红色的七星外衣,衣服上的‘七星’是七颗又小又亮的黑点,非常漂亮!”可得出“又小又亮的黑点”。
第②段“每天早上,七星瓢虫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可得出“清新的空气”。
第③段“当夏天快要结束时,瓢虫妈妈选了一株碧绿的植物,在上面产下了一堆可爱的卵宝宝。”可得出“可爱的卵宝宝”。
31.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第②段中“他们身穿红色的七星外衣,衣服上的‘七星’是七颗又小又亮的黑点,非常漂亮!”可知,这些句子描写了七星瓢虫的外形特点。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③段“当夏天快要结束时,瓢虫妈妈选了一株碧绿的植物,在上面产下了一堆可爱的卵宝宝。”可知,这是七星瓢虫长大的第一个成长过程,变成“卵宝宝”。故选③。
第④段“过了不久,瓢虫宝宝们就出生了。刚出生的瓢虫宝宝们特别爱吃蚜虫。蚜虫是绿色植物的天敌,有了瓢虫宝宝们的帮助,植物就不容易生病了。”可知,这是七星瓢虫长大的第二个成长过程,变成“瓢虫宝宝”。故选①。
第⑤段“瓢虫宝宝们吃了很多蚜虫,蜕了很多次皮。最后一次蜕皮后,他们就变成了蛹。”可知,这是七星瓢虫长大的第三个成长过程,变成“蛹”。故选②。
第⑤段“没过几天,蛹皮裂开,瓢虫宝宝们终于长大了。”可知,这是七星瓢虫长大的第四个成长过程,变成“七星瓢虫”。故选④。
因此可知,七星瓢虫长大的过程依次为:③卵宝宝——①瓢虫宝宝——②蛹——④七星瓢虫。
3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全文,从文中的第②自然段“在田间辛勤地劳作,忙着为植物们消灭可恶的蚜虫。”和第⑥自然段中“长大的瓢虫们每天都很忙碌,他们飞来飞去帮植物们捕捉蚜虫。”这两句话可知之所以说七星瓢虫勤劳,是因为七星瓢虫飞来飞去地帮植物们捉蚜虫,而不是因为刚出生的瓢虫宝宝特别爱吃蚜虫。
故选①②。
34.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积累。
小青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许多危害植物的害虫(如蚊子、蝗虫等),是重要的农业益虫。
小燕子:以飞行昆虫为食(如蚊、蝇、蚜虫等),间接帮助植物减少害虫。
小鱼儿:鱼类通常生活在水里,主要吃水生生物或藻类,与植物害虫无关。
啄木鸟:专吃树干中的害虫(如天牛幼虫、蠹虫等),是森林的“医生”。
因此本题在“小青蛙、小燕子、啄木鸟”旁边的圈里打√。
35.4/四 36.5/五 37. 38.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dā)在一起,架起了一座“象鼻桥”。 39.(3)√
【导语】这篇《象鼻桥》是一则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小桥被毁后动物们的互相推诿,以及大象主动用鼻子搭桥的情节,生动展现了“互相帮助”和“主动担当”的主题。全文结构清晰,分为“问题出现——影响扩大——问题解决——反思改正”四个自然段,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语言简洁明快,运用排比句式(如“小兔不能……小松鼠不能……”)增强感染力。故事结尾既温馨又富有教育意义,通过大象的示范作用,引导孩子们学会主动承担责任。
35.本题考查数自然段。
段前空两格标志着一个自然段的开始,数出短文中有几个段前空两格就可以知道有几个自然段。本文中有四处段前空两格,因此可知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
36.本题考查数句子。
表示完整句的标点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第②自然段共有5个句号,因此共有5句话。
37.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②自然段“没有桥,小兔不能过河去采蘑菇了。小松鼠不能过河去采松果了。小鸡生病了,不能过河去看病。山羊爷爷也不能过河去看小孙子了”可知答案。
38.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③自然段第2句“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起了一座‘象鼻桥’”可知,“象鼻桥”得名原因。
3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③自然段第2句“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起了一座‘象鼻桥’。动物们走在‘象鼻桥’上,又能方便地去河对岸了”可知,是“大象”帮助了大家。
故选(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