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3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3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
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
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哲学研究什么?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反对不可知论,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学会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初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难点: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搭。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存在(物质):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观念,经验,认识,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主观性的东西)。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练一练:请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
1.政治教材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生产力、生产关系
4.十四五规划
5.秦始皇兵马俑
6.声音、阳光、空气
7.新冠病毒
8.马克思主义哲学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存在(物质)
存在(物质)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探究材料
图片中甲、乙二人观点的对立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即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意识和物质)谁先产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谁依赖于谁?
思维决定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注意: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辨析
荀子
王充
人病则忧惧
忧惧则鬼出
惠能
英国 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儿真快乐呀!”
惠施说:“你又不是鱼儿,你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
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不快乐呢 ”
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注意:
可知论≠唯物主义
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注意: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

不能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3.哲学基本问题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在同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达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何者是本原)
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有无同一性)
1、从生活和实践看:无法回避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生的学习实际
学生的学习计划
决定
指导
教师的教学实际
教师的教学计划
农民的耕作收获实际
农民的耕作收获计划
工人做工的实际
工人做工的做工的方法、步骤
企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实际
企业经营策略、思想、计划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按照学习计划学习很重要吗?为什么?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什么?
古今中外不同哲学流派都会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
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唯实论
唯名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无神论
有神论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是什么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古希腊唯物主义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
欧洲中世纪
经院哲学:是天主教教会用来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
中国南北朝形神之辩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始人之一恩格斯
从生活到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
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特点:主要探讨天与人、行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
西方古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特点: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
西方近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黑格尔: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特点:研究的侧重点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2)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主张思维是本原的
唯心主义阵营
主张存在是本原的
唯物主义阵营
(3)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构成
构成
一位学者问高老师:“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
高老师答道:“打工,追求富裕,买更多包包。你追求什么?”
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精神的满足
物质财富的满足,迷恋物质享受
思考:这位学者的观点对吗?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怎么定义的?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有没有既认为物质是本原又认为意识是本原的哲学体系呢?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笛卡尔“二元论”
笛卡尔认为:
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
二者皆独立存在!
但是,为了把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结合在一起,笛卡尔又不得不搬出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这就又滑向了唯心主义。
可见,对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
【判一判】下列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上帝七天创造世界。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
④形存而神存,形谢而神灭。
⑤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
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化学领域,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
物理学领域,机械力学占了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一些新的哲学观点和派别开始出现。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的哲学家,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思考]
在材料中,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和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 这种观点有什么局限性
材料中伽森狄和霍尔巴赫的观点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提示:
这些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的思想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不足主要是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①中国: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②古希腊: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本原。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 拉美特利:人就是机器 伽森狄: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
进步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局限性:但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知识拓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
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者只限于在研究自然现象时坚持唯物主义,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他们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还是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解释社会历史现象。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 “英雄创造历史”。(历史观上唯心主义)
霍布斯:人是钟,人的心脏是钟表的发条,神经和关节是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刻舟求剑(静止);一叶障目(片面)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评价: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三框)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 ‘理性’、‘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毛泽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马克思: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物质世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材料中,王守仁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思想
王守仁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他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 ”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评价 共同点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进步性: 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以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局限性: 不结果实的花,不符合客观实际,在指导实践中会犯错误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主观精神:一般是指“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精神:指“人之外”的神秘的意志力量(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神)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认为思维是或意识是第一位,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都坚持唯心主义。
万物皆备于我
(战国)孟子
(南宋)陆九渊
(英)贝克莱
存在既被感知
主观唯心主义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客观唯心主义
畏天命,无所祷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战国)孔子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春秋战国)老子
柏拉图
(南宋)朱 熹
黑格尔:
绝对精神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着的实在,是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万物只是它的外在表现。
有人说:“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毫无意义的。”对此你怎么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从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有着借鉴意义。
我们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先解释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再解释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发展、全面
孤立、静止、片面
基本派别
分歧
分歧
从属
辩证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
哲学只有两大阵营
课堂小结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
对世界本原
的回答不同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对立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对立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对世界状态的
回答不同
为什么
是生活实践和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
1.(2024·甘肃·高考真题)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2024·浙江·高考真题)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2023福建,11.3分)在开发软件与拍摄过程中,刘博士从一次次失败中发现“空间站不根据我算出的轨迹走”,进而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相通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