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 史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 共 1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 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 五千年的文明史。 以下可以作为“一万
年文化史”实证的是
玉蟾岩遗址 二里头一号宫殿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商代铜爵
出土的稻谷 复原图
A. B. C. D.
2.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观察比较两幅地图, 可知
图一 秦朝形势图 图二 西汉形势图
A. 分封制度稳定存续 B. 汉匈关系和平稳定
C. 张骞尚未出使西域 D. 汉朝统治范围扩大
3.《文史通义》 认为: “科举之用, 非仅取才,实以明教。 试题所述经义、 皆本乎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使天下学者习而渐之, 化成风俗。 ”这反映出科举制
A. 以考试内容引导社会价值取向
B.借选拔功能强化学校教育管理
C.凭文学形式考查官员实际能力
D 用儒家经典限制士人恩想创新
历史试题卷 第1页 共6页
1.B;解析: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距今约 1 万年,可作为“一万年
文化史”的实证,北京人石器距今约 70万-20万年,二里头宫殿和商
代铜爵属于夏商时期,距今约 3000-4000 年,不符合。
2.D;解析:对比秦汉地图,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统治范围扩大,秦
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初期有分封,汉匈关系时战时和,张骞已出使西
域,故 D 正确。
3.A;解析:科举考试内容本乎治国之道,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材料
未提及学校教育、官员能力和限制思想,故 A正确。
4.A;解析:南宋重庆防御体系利用江河筑山城,图中山城多分布于
江边,B项傍海、C项平原、D 项密林均不符合。
5.C;解析: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对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有益借鉴,
即现实价值,非核心理念、特点和世界影响。
6.D;解析:年代尺中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体现中央对新疆的管
辖,A 项西藏、B项郡县制、C 项清朝不全面。
7.A;解析:《南京条约》割地、赔款等破坏中国主权完整,B 项是《辛
丑条约》,C项西南地区未涉及,D 项是甲午战后。
8.D;解析:《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沦为工具,资产阶级革命主张被接
受,A 项维新思想是 19 世纪末,B 项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C 项革命
未深入农村。
9.B;解析:一五计划中长春汽车制造厂建设推动私营零部件厂公私
合营,说明一五计划推动公私合营,A 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同时进
行,C、D 项不符合题意。
10.C;解析:我国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A
项共同富裕未实现,B项高端医疗错误,D 项全球领先未提及。
11.B;解析:苏美尔遗址的发掘更新了对世界最古老文明的认知,说
明新考古发现促认知更新,A 项一成不变错误,C 项完全错误绝对,
D 项无从确定错误。
12.D;解析:思维导图中手工工场、新航路开辟等属于经济基础,资
本主义制度确立属于上层建筑,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B、
C项不符合。
13.C;解析:17 至 19 世纪欧洲男装变化,从华美到简洁实用,受工
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崛起影响,体现社会变革影响流行风尚,A、B、D
项不符合。
14.A;解析:中国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14年抗战牵制日军主力,
远征军赴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导者是美英,故 A正确。
15.D;解析:欧盟和不结盟运动都推动世界多极化,A 项不结盟运动
致力于民族独立,欧盟是欧洲一体化,C 项主导经济全球化错误。
16.(1)措施:和平谈判、建城驻兵、种地征粮、雅克萨之战。意义:
划定中俄边界,维护国家主权,促进边境和平;解析:从材料一提取
措施,结合所学分析意义。
(2)作用:维护联邦统一,确立国家公民原则,解决奴隶制问题。
法律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解析:根据材料二概括
作用,回忆法律文件。
(3)挑战:民进党“台独”、外部势力“以台制华”。依据:元朝设
澎湖巡检司,清朝设台湾府;解析:从材料三提取挑战,列举历史依
据。
(4)因素:外部势力、内部分裂势力、综合国力。认识:维护国家
统一需坚决反分裂,增强国力;解析:综合材料概括因素,谈认识。
17.(1)A.×;B.√;解析:两次工业革命不是世界大战直接原因,
中国崛起有利于国际新秩序。
(2)趋势:从不可再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多元化。联系:能源利
用影响国家实力,引发国际竞争;解析:根据材料概括趋势,分析能
源与国际竞争的关系。
(3)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解析:
图一人物是王进喜,体现铁人精神,能源合作得益于“一带一路”。
(4)保障:制度保障、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性框架;解析:从图三
归纳保障措施。
(5)特点:发展迅猛、集群化、技术领先。条件:工业基础雄厚、
政策支持;解析:根据材料归纳特点,结合重庆历史分析条件。
(6)认识:能源发展关乎国家战略,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解析:
综合探究内容谈认识。
18.示例:观点: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史实: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
动全球治理。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社会制度差异,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本质;解析:选
择和平发展角度,结合史实阐述,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