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哲学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基本理论)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第5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第6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第7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第8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吸收外来)第9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必修4《哲学与文化》整本书知识体系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概论)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科学的哲学!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课逻辑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2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和实践活动。【重点难点】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内容有哪些?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两大派别是什么?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分别是什么?5、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分别是什么?自主学习要求:结合教材P8-P11根据提示完成问题分析梳理并做好标记时间:3分钟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阅读与思考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哲学研究人生问题。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提示】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搭。②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存在(物质):人的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泛指各种事物或现象。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方针、政策等意识形态(主观性的东西)。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请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1.超市里待售的商品2.学习委员制定的期末复习计划3.成功发射的神州二十号飞船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主席台上的桌椅板凳6.校园的文化长廊存在(物质)思维(意识)存在(物质)思维(意识)存在(物质)存在(物质)(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第一性问题)(1)谁先谁后;(2)谁决定谁;(3)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4)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注意:对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辨析荀子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惠能英国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注意:①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能不能可知论不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辨一辨:可知论VS不可知论3.市场经济变化莫测,要想把握市场变化是徒劳的。4.中国研制的“天眼”通过三年的运行已经发现了近300颗新星,并对脉冲星进行了观测有了重大新发现。不可知论可知论1.马克思: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可知论2.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可知论【相关链接】哲学基本问题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西方古代这些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何者是本原)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有无同一性)学生学习实际学习计划教师教学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农民耕作收获的实际耕作计划病人病情处方思维存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思考:人们能回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吗?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思考探究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等根据自身学习实际企业:经营什么生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医生:开什么处方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决定根据病人的病情根据资金、市场需求等决定生活与实践思维(主观)存在(客观)决定决定决定(1)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据报道,在新一轮关税生效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中国非常想达成协议,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我们正在等电话,他们肯定会打!上帝保佑美国。”议学:请用同学们运用哲学知识 ,分析上帝会保佑美国吗?为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论如同一人骑二马,是非常危险的。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决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②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③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P10相关链接-2①中国: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②古希腊: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①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进步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③局限性:把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的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拉美特利:人就是机器,人不过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费尔巴哈: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形而上学性: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把事物的本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知识拓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世界是联系、发展、并充满矛盾的世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注意: 唯物主义不都是正确的。只有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意识)≠客观实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1.水是万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8.气者,理之依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总结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混同于物质概念。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重庆育才中学考点外,不少家长穿旗袍助阵高考,寓意“旗开得胜”。红色自古是喜庆的象征,寓意鸿运当头。旗袍则寓意着旗开得胜。希望能给孩子带来好运,首战告捷!思考:有的家长认为,穿旗袍就能让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请同学们结合P10-P11的相关知识分析,“旗开得胜” 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根本观点) 评价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就局部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和发展有着借鉴意义。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万物皆备于我(战国)孟子(南宋)陆九渊(英)贝克莱存在既被感知主观唯心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客观唯心主义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战国)孔子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春秋战国)老子柏拉图(南宋)朱 熹(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德)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的哪一基本形态。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两个对子”的关系: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的状态是怎样的辩 证 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无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或多或少有着借鉴意义。注意几种错误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没有绝对的对错,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之下,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当中,它们各有各自解释的空间。课堂小结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者是本原有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学史上两个对子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对立辩证法形而上学对立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为什么是生活实践和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1.著名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正义,他说:“历史告诉我们,不同文化有不同标准,我们无法知晓普世答案。”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C.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D课堂练习2.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为此,我国应尽快完善低空领域的政策和法规,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来看,这说明(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以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合理政策能反映时代要求③能动地反映存在的意识,就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我们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3.清朝时,江苏巡抚李卫向雍正奏报,“苏州城郊现五彩祥云,且有凤凰栖于梧桐”,并引经据典称“圣主明德则凤凰至”。雍正在其奏折上批道:“古籍所载祥瑞之事,多为虚妄。百姓安居乐业,赋税充盈,方为真正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①李卫奏折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②雍正批语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倾向③二者的思想动机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④二者对祥瑞的理解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